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对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对价格进行控制。 實行价格管制的目的是維持主糧和貨物可負擔,避免在主糧短缺期間哄抬物價,且希望可以避免通貨膨脹,又或者去確保某些供應商貨物的最少收入,或確保最低工資。通常有兩種主要价格管制的形式:價格上限-最多收取的價格;價格下限-最少收取的價格。

從歷史上看,價格管制只是徵收龐大收入政策的一部份,亦有工資管制或其他管制元素。

雖然通常都是政府實行价格管制,但經濟學家常認同价格管制做不到他們希望做到的[1]

史实

美國食品管理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關於美國價格管制的海報。

一個早期此類措施的例子可在舊約聖經中找到,以色列人被指示不向其他以色列人收利息[1]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嘗試在3世紀末向所有商品設立價格最高上限,但推行受阻。

近代價格管制的例子有租金管制和反高利貸[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食品管理局(與現今的美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無關)曾推行了食品價格最高上限[2][3][4][5]。 二戰中的美國與納粹德國也曾推行價格管制[6][7]

一些美國州政府有時也會選擇推行自己的地方管制政策。如加利福尼亞就在州內限制了價,使得美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 抨擊其政策是加州偶有電力供應短缺的罪魁禍首[8]。索威爾在2001年對加州的地方管制政策發表了意見:「電力公司被限制了可向消費者徵收的電費,而無法抵銷其購買電力的費用,使之收支失衡,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況。金融市場因而降低了其債權評級[8]。」加州的物價監督管理局雖允許上調電價,但仍不足以抵銷電力公司在電力批發市場上所須付出的價格[9]。經濟學家勞倫斯.馬克維奇(Lawrence Makovich) 稱:「我們已經在加利福尼亞看到了維持價格上限的弊端,價格管制間接推高了物品需求,加劇供應短缺問題,同時也迫使全美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太平洋煤電公司在短短的四個月宣告破產[10]。」雖然有人說加州電力供應商往年收費高於市場價[10], 《旧金山纪事报》在2002年報導稱加州大停電前,多家能源供應商因可在美國西部其他州賺取更高利潤而撤離加州能源市場[11]美國聯邦能源委員會為了避免加州進入輪流停電狀態而行使聯邦政府權力廢除了加州政府的電價限制令,但六個月後為穩定失控電價而為每百萬瓦設定價格上限[11]

夏威夷州政府曾在2005年為反制哄抬物價,一度制定了汽油批發價的上限。但因其力度不足,毫無成效,法令很快地被撤銷。

批评

對價格管制的反對聲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在被人為抑制後,需求將增加,而供應將追趕不上需求,造成物品供應短缺問題[12]。正如拉克坦提烏斯戴克里先:「通過各種稅收,他使所有東西變得出奇昂貴;通過法律他企圖抑制價格。於是(商人的)鮮血為雞毛蒜皮而流;人們不敢進行任何買賣,一切變得更稀缺嚴峻。直至最後,殘害眾生,其(價格限制)法不通,只得廢除[13]。」 正如羅馬帝皇戴克里先的限制最高價格法,物品短缺創造黑市,而黑市價總是高出自由市場價[12]。再者,一旦管制廢除,價格立即上漲,可能短暫地出現經濟震蕩[12]

價格管制造成供應短缺的典型例子可參見1973年10月19日至1974年3月17日的阿拉伯石油禁運。當時,由美國生活費委員會制定的低廉汽油價無法反映汽油短缺的真實情況,全美國的加油站都出現大排長龍的汽車與卡車;有些加油站甚至因無汽油可賣而關閉。汽油限價低於市場應該承擔的價格,於是乎存貨消失。無論價格是自願或非自願地被定在市場結清價格之下,結果無異地都會造成短缺。價格管制無法達到其目的,即降低消費者須付價格,卻會降低供應量[14][15]。一旦汽油價格管制廢除,供應不再短缺,車籠也從加油站消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爾頓·傅利曼曾說:「我們經濟學家所知不多,但我們絕對知道如何製造供應短缺。比方說,若你要番茄斷貨,就頒布一道法令禁止分銷商每磅番茄售賣超過兩分錢。你立刻能使番茄斷貨。同樣道理適用於石油和煤氣[16]。」

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的《新經濟政策》其中一項是廢除1971年的價格管制法令。法令廢除後,物價急速上漲。五個月後,政府再次實施價格凍結[17]

参考

引用

  1. Rockoff, Hugh. .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200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9).
  2. .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8).
  3. .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9).
  4. .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9).
  5. .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7).
  6. Paths to Democracy: Revolution and Totalitarianism By Rosemary H. T. O'Kane page 135
  7. .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6).
  8. Sowell, Thomas. . Capitalism Magazine. 2001-01-11 [200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9. . NewsHour with Jim Lehrer (PBS). 2001-01-04 [2008-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2).
  10. . NewsHour with Jim Lehrer (PBS). 2001-06-20 [2008-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2).
  11. Martin, Mark.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2-05-10 [2013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2. Walter J. Wessels, Economics (2000), p. 232-33.
  13. Lucius Caecilius Firmianus Lactantius. .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Calvin College. ca. 300 [201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by various taxes he had made all things exceedingly expensive, attempted by a law to limit their prices. Then much blood [of merchants] was shed for trifles, men were afraid to offer anything for sale, and the scarcity became more excessive and grievous than ever. Until, in the end, the [price limit] law, after having proved destructive to many people, was from mere necessity abolished.
  14. Taylor and Van Doren, pages 26-28
  15. Thomas Sowell, Applied Economics: Thinking Beyond Stage One (2008), pages 7-9, 112-113, ISBN 0-465-00345-1
  16. . Los Angeles Times. February 13, 1977. We economists don't know much, but we do know how to create a shortage. If you want to create a shortage of tomatoes, for example, just pass a law that retailers can't sell tomatoes for more than two cents per pound. Instantly you'll have a tomato shortage. It's the same with oil or gas.
  17. "History of the Treasury: George P. Shultz".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Office of the Curator. 2001. . [200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1).. Retrieved 2009-02-1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