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港聚福宮

佛頭港聚福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是主祀玄天上帝的廟宇,也是佛頭港前埔蔡宗族[註 1]的信仰中心[1]

佛頭港聚福宮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三段51號[1]
創建年份 清光緒八年(1882年)[1]
主神 玄天上帝

該廟位在一般店屋之間,外觀亦與傳統廟宇有別[2]。又廟中有光緒九年(1883年)的「赫聲濯靈」古匾,應為建廟當時所立[2]

沿革

聚福宮的玄天上帝,據說是前埔蔡宗族的祖先在道光年間迎奉到家中祭祀,後來到了光緒八年(1882年)才在當地信眾蔡聯新、蔡慶雲等人倡議下籌建公廟[1][3][2]。他們買下了民房,將之改建成廟,即為聚福宮[1][3][2]

日治時期的大正十四年(1925年),因為市街改正的關係,當時的董事蔡添丁、蔡池遂提出改建計畫,聚福宮因而從原本坐北朝南變成今日面朝北方的樣子[2]。二次大戰後,聚福宮在民國42年(1953年)在董事蔡壁銈、蔡添丁、蔡池倡議下重修一次[2]

其他

臺灣府城有俗諺「蔡拼蔡,神主牌摃摃破」[註 2],反應了過去佛頭港前埔蔡與大崙蔡(以崇福宮為信仰中心)兩族互爭地盤的歷史[2]。據說兩族互相械鬥,鬧到把對方的神主牌打壞後才發現兩家是同姓[2]。而雙方在嘉慶廿一年(1816年)的確因為競爭挑運貨物的生意發生衝突,進而擴大成械鬥,波及整個佛頭港街店家[4]。最後此事驚動官府介入,臺灣縣知縣溫溶並在佛頭港立「嚴禁佛頭港貨物分界獨挑碑記」(現存於南門公園碑林),禁止雙方再劃分地盤,改由貨主自行決定要請哪一方來搬貨[4]

註釋

  1. 祖先來自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鎮前埔村,故名[1]。該宗族據說在乾隆嘉慶年間已有人來臺居住,於佛頭港一代營生[1]
  2. 亦有記作「蔡拼蔡,神主摃摃破」、「蔡拼蔡,拼到神主弄弄破」[4]

參考來源

  1. 鄭道聰.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03: 頁129、133、134. ISBN 978-986-03-5207-8.
  2. 張溪南、黄明漢.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頁110、111. ISBN 978-986-03-9420-7.
  3.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9-02: 頁205、206. ISBN 957-02-3370-2.
  4. 何嘉展. . 國立臺南大學. 2014: 頁111、1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