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主義

侍從主義,也译作庇护主义英語:)指的是以交換商品或服務的方式來得到政治支持(political support),在這過程中雙方常會有明示或暗示的交換條件[1]。侍從主義中,恩庇者(patron)、掮客(broker)、侍從者(client)等政治參與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對稱的。Richard Graham曾經將侍從主義定義為一連串基於「你拿那,我拿這」為原則的行為,然後彼此因為對方的支持來得到好處,互利共生。更甚者,侍從主義事實上就是是選民以政治上的支持換取政府多種公共政策上的回饋,也屬於分贓政治[2][3][4][5]

侍從主義下的侍從媒體為威權政府與民營媒體間,對於該民營媒體的稱呼[1][6]。侍從媒體指的是在威權體制下,與威權政府保持默契,彼此互利共生,和威權政府建立如「保護主侍從」關係的民營媒體[6]

侍從媒體

侍從媒體指的是在威權體制下,與威權政府保持默契,彼此互利共生,和威權政府建立如「保護主侍從」關係的民營媒體[1][6][7]。侍從媒體為侍從主義表現在威權政府與民營媒體間,對於該民營媒體的稱呼[1][6][8]

由於媒體是政府與社會間溝通的重要橋梁,所以威權政府會要求其侍從媒體透過媒體操控的技巧來控制社會輿論,保護威權政府的政權,並且以許多有利於侍從媒體營利的政策作為回報,例如:提供資金補貼、修法圖利其侍從媒體、[6]

有時,侍從媒體會為了表現出與黨報的差異,選擇在社會大眾的民意明顯偏向某方的時候,選擇跟社會大眾站在一起,並勸諫執政者要容忍異議,採取改革,「因為時代的潮流已經不可擋」[註 1]。由於這樣「選擇性」的公正客觀,導致新聞舞台上,舉目所及都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或權力新貴;異議人士和弱勢團體則受到冷落,無法得到侍從媒體關愛的眼神[6]

台灣

聯合報在台北東區的數棟總部大樓。

就媒體業而言,台灣曾經的侍從媒體報業有:聯合報系中國時報,兩個都是受惠於中國國民黨扶植而得以壯大的報紙集團。而它們長期以來的編輯傾向大多呈現一言堂的情況,即便在報業自由化的時代,這些因侍從而起的大規模媒體集團之所有人,仍因介入政治鬥爭,而將手上的媒體公器私用,提供一面倒的消息或言論給社會大眾[6]。因此部分台灣侍從主義所致的台灣媒體產權集中化,導致台灣戒嚴解除後的媒體環境仍然讓新興小媒體的生存空間被少數幾個侍從媒體集團抑制,所以對台灣而言,報禁解除同時,無形中反倒是為台灣又扣上了一個新報禁。這個由中國國民黨政府長期威權統治台灣導致的結構性不平等,限制了民主生活中,「公共領域」的多元性與開放性[6][9][10]

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表示,人民藉由媒體獲得所需資訊,然而在中共威權體制施壓下,媒體逐漸提供不同品質、甚至不同真實性的「新聞」,港台都面臨「侍從媒體」危機。[11]

歐洲與拉丁美洲

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國則因為文化上都具有評論式報導的傳統,曾經出現過侍從媒體。隨著民主化,侍從媒體轉而被資金雄厚的政治人物利用龐大資金,組成政治聯盟來操控,以擷取政治利益。不過其中許多國家的公民社會後來對於這樣的媒體,已經普遍出現「反對具有政治傾向」的省思浪潮。[12]

註解

  1. 詳見1968年9月底10月初,中華民國境內的《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的社論

参考文献

  1. Stokes, Susan C; Dunning, Thad; Nazareno, Marcelo; Brusco, Valeria. . 2013-09-16. ISBN 978-1107660397.
  2. Davidson, Roei; Schejter, Amit M. . Communication, Culture & Critique. 2011, 4: 1–22. doi:10.1111/j.1753-9137.2010.01089.x.
  3. Roniger, Luis; Briquet, Jean-Louis; Sawicki, Frederic; Auyero, Javier; Piattoni, Simona. . Comparative Politics. 2004, 36 (3): 353–375. JSTOR 4150135. doi:10.2307/4150135.
  4. Graham, Richard (1997) Clientelismo na cultura política brasileira. Toma lá dá cá, Braudel Center Papers No. 15
  5. Tornquist, Olle (1999) 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SAGE
  6. 林麗雲. . 台灣產業研究: 89-148. 2000 [2018-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4).
  7. 希望之聲粵語台, Sound Of Hope cantonese Radio. . 希望之声粤语台. 2017-02-25 [2018-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5) (中文).
  8. 楊秀菁 **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PDF). 傳播研究與實踐.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頁 55-85. 2016 年 7 月.
  9. . 莊錦農. (PDF).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2017-03 [2018-12-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21).
  10. 王立新、全彩宜. . “台湾电视批评发展史”. 2 0 1 5-1 0-1 2, 15 (6). 三退过程中股权释放与购买环节规则不严谨不透明,监督机制严 重缺失,导致各方政治力量以此为契机,化国有官办媒体 为己方阵营的私营媒体,并通过多种运作手法推动跨媒体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使台湾媒体在新世纪初期即呈现出鲜明的集团化特征。;如国民党将“三中”媒体(中视、中广、中影)售卖给党国时期的侍从媒体———中时集团接着陆续发展 了中时集团,先后买下中天电视及中视,前飞碟电台董事 长赵少康买下中广......
  11. 蕭軒. . 台灣大紀元. 2014-11-24 [2018-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中文).
  12. 顧鋼. .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0, (12): 174-176 [2018-12-03] (中文).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