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少女艾莉緹

借物少女艾莉緹(日语:,英语:),日语原意为「借居的阿丽埃蒂」,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2010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劇情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瑪麗·諾頓奇幻小說地板下的小矮人[2][3]。本片聲優名單於2010年4月12日公佈 [4],同年7月17日在日本上映[5]。為米林宏昌執導的首部電影,宮崎駿負責本片企劃及劇本編寫。

借物少女艾莉緹
台灣宣傳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米林宏昌
监制鈴木敏夫
编剧宮崎駿
丹羽圭子
原著瑪麗·諾頓
主演神木隆之介
志田未來
三浦友和
大竹忍
竹下景子
藤原龍也
配乐賽西兒·柯貝爾
片尾曲艾莉緹之歌
摄影奧井敦
瀨山武司
制片商吉卜力工作室
片长94分鐘
产地 日本
语言日語
官方网站http://www.karigurashi.jp/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2010年7月17日 (2010-07-17)
2010年9月9日 (2010-09-09)
2010年12月25日 (2010-12-25)
2011年1月12日 (2011-01-12)
2011年1月14日 (2011-01-14)
2011年7月29日 (2011-07-29)
2012年2月17日 (2012-02-17)
发行商 東寶(兼國際發行)
泰盛世纪文化
洲立影片發行(香港)有限公司
华特迪士尼工作室电影
票房¥92億日圓
前作与续作
续作來自紅花坂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澳门
臺灣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故事簡介

一位名叫翔的少年因為心臟病的關係,被帶到郊外的小屋裡療養。來到小屋時,他偶然在草堆叢中看見一個約10公分左右的女性小矮人。

那群居住在屋子下的小矮人們,為了求生存須趁人類不注意的情況下,偷偷取走一些人類的日常用品,而他們稱呼這種行為名:借物。

那名被翔發現的女性小矮人,艾莉緹,得知自己被偷看時相當驚恐,但隨後便得知翔並沒有惡意後,便慢慢試著跟翔接觸,並與他展開了一段小小的友情。

人物

  • 艾莉緹()
女主角,14歲,身高只有 10 公分的小矮人少女。個性開朗活潑、好奇心旺盛。
艾莉緹用人類衣夾紮住頭髮的造型,是導演米林宏昌希望能像《魔女宅急便》中;頭髮綁著蝴蝶結的女主角琪琪那樣給人很有自我主張的感覺。[6][7]
  • ()
男主角,12歲,為了養病搬到東京近郊姨婆(翔的祖母的妹妹)的老房子裡居住,偶然發現艾莉緹的蹤跡。父母離異,與家人互動不多。
米林宏昌在設計此角色時,參考過為翔配音的日本男影星神木隆之介先前拍攝在月曆上的寫真,[8]以及漫畫家萩尾望都的作品《天使心》()裡的一些角色。[9]
  • 霍米莉()
艾莉緹的母親。嚮往海邊生活。為全家人打點借來物品的家庭主婦。有點愛操心、容易反應過度,很掛心女兒安危。
  • 波特()
艾莉緹的父親。晚上時會冒著生命危險外出借物。
  • 牧貞子()
翔的祖母的妹妹,對翔來說是姨婆。68歲。性格沉穩。翔的母親對她言聽計從。
  • 阿春()
貞子家的家傭,對於幻想能親自抓取小矮人一事很感興趣。曾把霍米莉抓到罐子裡。
  • 斯皮勒()
15歲的小矮人少年。經常拿著弓箭到處走,獨自一人過著充滿野性的生活,幫過艾莉緹的父親。
身上的弓箭是拿來狩獵的物品,曾經拿著一隻蟋蟀腳問艾莉緹是否要品嘗看看,最後幫助艾莉緹一家人搬家。

原作小說

原作為由小說家瑪麗·諾頓於1952年發表的作品《地板下的小矮人》,描述著在英國的人類社會裡,暗中居住著一群靠偷偷拿取人類日常用品生存的小矮人「艾莉緹」一家。

因受到讀者喜愛,在1955年起再次陸續發表續集至1982為止。而此系列一共發行了五本創作:[10]

  • The Borrowers(1952年發行)
  • The Borrowers Afield(1955年發行)
  • The Borrowers Afloat(1959年發行)
  • The Borrowers Aloft(1961年發行)
  • The Borrowers Avenged(1982年發行)

獎項

  • 1952年獲取卡內基獎[10]

原作與動畫相異點

原作 動畫
登場的人類主角 為了治療風濕病而療養的英國男孩
年齡:9歲(謊稱10歲)[11]
因心臟問題而療養的日本少年
年齡:12歲
最先被看到的小矮人 波特[12] 艾莉緹
角色斯皮勒 原作小說的續作登場 幫助艾莉緹的父親時登場

幕後製作

制作契机

宮崎駿高畑勳兩位導演在40多年前閱讀過《地板下的小矮人》後,引起了相當大的興趣,並曾嘗試製作將此故事改編為動畫片的企劃。2008年初夏,經宮崎駿先生重新企劃後,在當年秋季決定讓米林宏昌先生執起導演筒,[13]成為第一位完全土生土長由吉卜力培育出的導演。多年來身為吉卜力動畫師的米林導演,曾被宮崎駿先生盛讚為“世界通用的動畫師”。

本片起初被定名為《小小的艾莉緹》()[14]。在製作人鈴木敏夫提議下,決定由米林宏昌先生擔任導演[14]

場景範本

本片中混合日式與西洋風格的老房子及庭院,參考自2008年吉卜力員工旅行曾到訪的青森縣平川市盛美園[15][14]另外也參考宮崎駿生活起居一帶的小金井市周遭建物。[14]

聲優

配音 角色
日本 英國 台灣 香港 美國
志田未來 瑟夏·羅南 林沛笭 林寶怡 布莉琪·門德勒 艾莉緹(アリエッティ)
大竹忍 奧莉薇雅·柯爾曼 馮嘉德 陳安瑩 艾米·波勒 荷蜜莉(ホミリー)
三浦友和 馬克·史壯 李香生 高翰文 威尔·阿奈特 波特(ポッド)
藤原龍也 魯克·艾倫-蓋爾 孫國卿 莫斯·阿里埃斯 斯皮勒(スピラー)
神木隆之介 汤姆·赫兰德 蔣鐵城 張預東 大衛·亨利 翔(しょう)
竹下景子 菲莉希拉·勞 陳季霞 謝月美 格瑞絲·伯特利 牧貞子(まき さだこ)
樹木希林 潔拉丁·馬克伊萬 崔幗夫 克洛·布內特 阿春(ハル)
羽鳥慎一
吉野正弘

夏治世

其他聲優

製作人員

音樂

在東京演唱《艾莉緹之歌》(Arrietty's song)的賽西兒·柯貝爾

負責此作品配樂的法國歌手賽西兒·柯貝爾因先前觀賞了《神隱少女》而成為吉卜力的影迷,並在吉卜力的作品中獲得不少創作靈感。[16]

事後賽西兒懷著感謝的心情將她其中一張專輯寄給吉卜力工作室,而鈴木敏夫在聽到賽西兒寄來的專輯時頗有好感,便邀請賽西兒能夠為借物少女製作配樂。[16][17]

主題曲

歌:賽西兒·柯貝爾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英文譯詞)、伊平容子(日文譯詞)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 亞莉亞蒂之歌》(粵語版)
歌:鄧紫棋 作詞:鄧紫棋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著作權标志“GNDHDDTW”

本片因由吉卜力工作室日本電視台電通博報堂DYMP迪士尼三菱商事東寶WILD BUNCH聯合推出,所以著作權标志「GNDHDDTW」是从各公司名称中各取一字母結合而成。

宣傳

宣傳活動

在日本當時於2010年5月8日起在約20來座的戲院裡,掛上高1.8公尺、寬10.5公尺的巨型宣傳海報。[18]

之後日本電影美術導演種田陽平受了鈴木敏夫及宮崎吾朗的委託,設計了將劇中艾莉緹居家實體化的展覽「借物少女艾莉緹x種田陽平展」(),並在7月17日至10月3日期間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中開辦。[19][20]後續在8月17日前;參展人數突破至10萬人。[21]

文宣標語

  • 不能被人類發現,是我們生存的定律──()

反應

票房

日本當地預售票自2010年6月17日起發售,在2個月後預售票訂購數就已突破54000張,為前次吉卜力作品《崖上的波妞》的3倍。[22]

之後在447間戲院首映後,7月17日至18日之間票房收入為9億日幣、觀賞人數達68萬人次,居當時票房第一位。另外17至19日3天的票房成績為13億4979萬8700日幣、觀賞人數突破至103萬8183人[23],其中觀賞人數裡約6成為女性。首映第2週後觀賞人數已突破至206萬2166人次[24]、至第6週達到600萬人次[25]

最後在2010年累計的票房收入為92億日圓,是當年日本國產電影的首位。[26]

得獎記錄

影音產品

影碟

日本版DVD及藍光光碟於2011年6月17日在日本發行。[28][29]

印象專輯

賽西兒·柯貝爾印象专辑
发行日期2010.04.07
类型動畫原聲帶
时长約40分
唱片公司YAMAHA MUSIC COMMUNICATIONS Inc
曲目創作
1.A Different World(另一個世界)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演唱:賽西兒·柯貝爾
2.Arrietty's Song(English version)(艾莉緹之歌──英文版)
3.Sho's Song(翔之歌)
4.Sho's Lament(翔之悲哀)
5.The Neglected Garden(荒棄的庭園)
6.Forbidden Love(禁忌的戀情)
7.My First Borrowing(我第一次的借物)
8.Our House Below(地板下是我的家)
9.Haru's Chase(阿春嬸的跟蹤)
10.Rain(雨)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
作曲:Simon Caby/Laura Marciano
11.Spiller(斯皮勒)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演唱:賽西兒·柯貝爾
12.The Doll House(娃娃屋)
13.Departure at Dawn(旅程的出發)
14.Arrietty's Song(艾莉緹之歌)

原聲帶

賽西兒·柯貝爾原声带
发行日期2010.07.14
类型原聲帶
时长59:43
唱片公司
鈴木敏夫
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曲目創作
1.The Neglected Garden(荒棄的庭園)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演唱:賽西兒·柯貝爾
2.Our House Below-Movie Version(地板下是我的家─電影版)
3.Our House Below-Instrumental Version(地板下是我的家─音樂版)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4.The Doll House-Instrumental Version(娃娃屋─音樂版)
5.Sho's Lament-instrumental Version1(翔之悲哀─音樂版)
6.Arrietty's Song-instrumental Version(艾莉緹之歌─音樂版)
7.The Neglected Garden-Instrumental Version(荒棄的庭園─音樂版)
8.Sho's Waltz(翔之華爾兹)
9.Spiller-Instrumental Version(斯皮勒─音樂版)
10.Rain-Instrumental Version(雨─音樂版) 作曲:Simon Caby/Laura Marciano
11.The Wild Waltz(狂野華爾滋)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12.Sho's Lament-Instrumental Version2(翔之悲哀─音樂版Version2)
13.An Uneasy Feeling(不安的心情)
14.With you(與你一起)
15.The House is in Silence(靜寂之古老大屋)
16.Sho's Song-Instrumental Version(翔之歌─音樂版)
17.Precious Memories(珍貴回憶)
18.Goodbye My Friend-Instrumental(再見我的好友─音樂版)
19.I Will Never Forget You(永不忘記你)
20.Arrietty's Song(艾莉緹之歌) 日文歌詞:伊平容子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演唱:賽西兒·柯貝爾
21.Tears in My Eyes(我眼中的淚)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演唱:賽西兒·柯貝爾
22.Goodbye My Friend(再見我的好友)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單曲

Arrietty's Song
賽西兒·柯貝爾的單曲
发行日期
类型動畫音樂
时长約11分
唱片公司YAMAHA MUSIC COMMUNICATIONS Inc
Arrietty's Song
曲目創作/演唱
1.Arrietty's Song(艾莉緹之歌) 作詞:賽西兒·柯貝爾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演唱:賽西兒·柯貝爾
2.Arrietty's Song (English Version)(艾莉緹之歌─英文版)
3.The Neglected Garden(荒棄的庭園)
4.Arrietty's Song(Kareoke) (艾莉緹之歌─伴奏版) 作曲:賽西兒·柯貝爾/Simon Caby

相關書籍

中文再版小說

冊目書名原作出版
1 (The Borrowers) 作者:瑪麗·諾頓 台灣:台灣角川
香港:萬里機構
大陸:鳳凰出版
2 離鄉背井的艾莉緹(The Borrowers Afield)
3 流離失所的艾莉緹(The Borrowers Afloat)
4 遨翔天際的艾莉緹(The Borrowers Aloft)
5 化險為夷的艾莉緹(The Borrowers Avenged)



全彩電影漫畫

冊目書名製作出版
1 借物少女艾莉緹1 原作:瑪麗·諾頓
導演:米林宏昌
企劃.編劇:宮崎駿
編劇:丹羽圭子
台灣:台灣角川
香港:萬里機構
2 借物少女艾莉緹2
3 借物少女艾莉緹3
4 借物少女艾莉緹4


全彩電影故事書

書名製作出版
借物少女艾莉緹 原作:瑪麗·諾頓
導演:米林宏昌
企劃.編劇:宮崎駿
編劇:丹羽圭子
台灣:台灣角川
香港:萬里機構


設定集

書名出版
THE ART OF Kari-gurashi 台灣:台灣角川
香港:萬里機構

雜談

  • 劇情中翔在床上閱讀的書籍為法蘭西絲·霍森·柏納特的《秘密花園》。[30]
  • 在宮崎駿與丹羽圭子編寫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劇本中,有一句「艾莉緹朝向2樓翔的房間過去」簡單的過場描述,而米林宏昌將此描述設計成一段長達數分鐘、詳細表現出艾莉緹攀爬模樣的段落。[31]之後看到如此表現的宮崎駿向鈴木敏夫表示「我們很幸運能有麻呂(米林宏昌的綽號)在」。[32]
  • 米林宏昌早期設計的艾莉緹角色草稿、曾被點出有太像《風之谷》裡「娜烏西卡」的問題。後來鈴木敏夫提議不妨從自己喜歡的電影女性角色來找尋一些靈感,而米林宏昌所想到的是《亂世佳人》裡的郝思嘉以及郝思嘉的表妹韓美蘭。[33]
  • 鈴木敏夫起初在配音員選角上;一直挑選不到適合斯皮勒的人選。直至某日藤原龍也來到鈴木敏夫在惠比壽的事務所作客時,對方用讓鈴木敏夫聽起來很有趣的語調說「我是吉卜力的影迷」而被相中。[34]

註釋

  1. . 亚马逊中国. [201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2. [亞洲最新電影:吉卜力工作室的《借物少女艾莉緹》]. [200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9).
  3. [吉卜力推出最新動畫《借物少女艾莉緹》]. [200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4. [志田未來在吉卜力新作的首次聲優挑戰]. April 13, 2010 [April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3).
  5. . walkerplus. [2013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13日) (日语).
  6. THE ART OF Kari-gurashi:22頁
  7. :159頁
  8. :65頁
  9. :92頁
  10. :145頁
  11. 地板下的小矮人:7頁
  12. 地板下的小矮人:39頁
  13. :101頁
  14. 鈴木敏夫. [《借物少女艾莉緹》企劃書]. 《借物少女艾莉緹》日文官方網站. 2009 [200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15. [吉卜力宣傳部長西岡純一對作品舞台的相關發言]. 2009.
  16. :98頁
  17. :113頁
  18. [《借物少女艾莉緹》巨型海報消息]. 讀賣新聞. 2010-04-30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19. [《借物少女艾莉緹》電影場景實體化]. 讀賣新聞. 2010-07-08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9).
  20. :159頁
  21. [「借物少女艾莉緹x種田陽平展」參觀人數突破10萬]. 日本電視台. 2010-08-17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22. [《借物少女艾莉緹》上映前預約票為前作《崖上的波妞》3倍]. 讀賣新聞. 2010-06-22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5).
  23. [《借物少女艾莉緹》票房登居首位]. CinemaToday. 2010-07-21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24. [今年夏季陸續出現觀影人數破百萬的作品]. CinemaToday. 2010-07-27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25. [《花水木》票房人數破30萬]. CinemaToday. 2010-08-24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26. .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ssociation of Japan.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2).
  27. . 日本電影金像獎. [2013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28日).
  28. . Amazon.co.jp. [2013年7月21日] (日语).
  29. . Amazon.co.jp. [2013年7月21日] (日语).
  30. :97頁
  31. THE ART OF Kari-gurashi:18頁
  32. :86頁
  33. :111頁
  34. :110頁

參考書籍

  • . 日本: 德間書店. 2011. ISBN 978-4-19-720326-0.
  • . 日本: 德間書店. 2010. ISBN 978-4-19-720310-9.
  • . 日本: 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 2010. ISBN 978-4-04-854523-5.
  • . 台灣: 台灣東販. 2011. ISBN 978-986-251-384-2.
  • 瑪麗·諾頓. . 台灣: 新潮少年文庫. 1993. ISBN 957-545-573-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