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日报
《光華日報》是馬來西亞的一份中文報紙,由革命家孫中山於1910年12月20日在檳城創辦,當時是為了向本地華僑宣傳革命以推翻滿清、建立共和。[1]
光華日報 | |
---|---|
類型 | 日報 |
版式 | 寬幅 |
擁有者 | |
創辦人 | 孫中山 |
社長 | 李兴前 |
編輯 | 林松荣 |
創刊日 | 1910年12月20日 |
政治立場 | 中立 |
語言 | 中文 |
总部 | 马来西亚 檳城 |
国家地区 | |
網站 | www |
《光華日報》在馬來西亞各地均有發行,並以西馬北部一帶(尤其是檳城州)最為暢銷;其他國家與地區如泰國、 新加坡、香港等地亦有發行,平均每日發行量超過10萬份。[1]
创办背景
环境
槟榔屿于1786年8月11日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一任总督莱特有计划地从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输入大量工人移民。公元1790年,当地华人不过200名,到了1821年,槟城华人人数已达7558人。而后华人人口超过槟榔屿总人口的半数,为后来的海外华文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孙中山、中国革命党与槟榔屿的关系
1905年,孙中山與胡漢民、黃興经日本東京、新加坡、吉隆坡的路线最后抵達檳榔屿。孙中山当时投宿在打索街(Rope Walk)的恒益興客棧。秋天,孙中山在檳榔嶼的寓中路65號(65, Macalister Road)的小蘭亭俱樂部发表演讲,并认识了吳世榮與黃金慶,结为革命同志。
1906年,黃金慶創立《檳城日報》,該報成了中国革命黨在檳城的第一份報紙。
1907年7月,孫中山主持的廣西鎮南關起義失败后,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前,孫中山并没有回到中国。这段时间,在各國華僑、留學生中籌劃革命經費及外國政府支持下,孫中山大部份時間在旅途之上,曾環繞地球多次。
当时同盟會被槟榔屿英国殖民地政府列为非法组织,因此在1908年,由吳世榮、黃金慶在槟榔屿柑仔園門牌94號成立了阅书报社,由汪精衛草擬章程,工作是為同盟會招收黨員及宣揚政治思想。阅书报社成立后,孙中山在该处发表“滿清不倒,中國勢必再亡”的演说。首面同盟會的黨青天白日旗在此升起。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開秘密會議,商量对抗清朝的事情。參加會議的有同盟會的重要成员趙聲、黃興、胡漢民等人。槟榔屿会议后,孙中山命黄兴等人在南洋筹款和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为了募款与号召海外华人加入抗清队伍,孙中山创办《光华日报》;而早在1907年,居正就已經在緬甸仰光創辦同名的《光華日報》。
历史
创办
1910年12月20日,孙中山、陈新政、莊銀安在当时尚是英国殖民地的檳榔嶼创设了《光华日报》。创报的目的是为了号召海内外华人团结一致,推翻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清政府。
创刊社址是打铜仔街(Armenian Street),后迁到台牛后(Lebuh Melayu)。
创办初期,《光华日报》每天只出版兩大张,初期的格式是全采用4号长行编排。社论、电讯、新闻、广告都采用4号字,重要启事排在最前。开始经济很困难,几度难以支持下去。
1911年10月10日,在《光华日报》创办约一年后,革命黨人发动了武昌起義,并成功成功占领了武昌。
12月20日,孙中山在闻知革命成功后赶赴上海。
1928年5月3日,中国发生济南惨案,《光华日报》因鼓吹反日,曾被英国殖民地当局勒令停刊,而后复刊。
1930年,在世界經濟大恐慌的影响下,马来亚的锡、橡胶等原产品价格大跌,影响了各行业,《光华日报》亦不好过。
1934年,来自中国福建的刘洪钟加入《光华日报》。后来他92岁时,于2001年3月28日因在《光华日报》任职超过60年而获得“马来西亚健力士服务最久员工勋章”。
1936年1月1日,《光华日报》社址从台牛后的二间毗连房屋,迁到靠近红灯角的地区。
1936年,《槟城新报》并入《光华日报》。《槟城新报》是马来亚最早的华文报刊,于1896年创刊。
二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光华日报》号召马来亚华侨献捐助中国抗日,支持当时的南侨筹赈会。《光华日报》的全体职员献捐一个月薪水。在《光华日报》的鼓吹下,当时槟榔屿华侨抗日捐款是全马来亚最多的。
1938年,《光华日报》董事经理刘惟明逝世,经济极困难。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纸张货源短缺,报业大受影响;加上面对当时的左翼报刊《现代日报》及《星槟日报》的激烈竞争,每日销量难以超越1000份。《光华日报》的员工有百多人。
1941年12月7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开始进攻马来半岛。
12月15日,英国守军弃守檳榔嶼。
12月19日,日軍完全佔領檳島,由于《光华日报》的抗日立场,社址被占领停办,创刊以来所有的文件、报纸全被毁灭,印报机被日军运往森美兰州芙蓉市,用以印刷日本軍用手票。
《光华日报》的王景成及刘玉水逃到印尼。刘洪钟到泰国,期间刘洪钟还乔扮商人潜回槟岛探望旧朋友。而《光华日报》书记陈文彬、编辑部翻译谢国仁、手民部职员陈毛猪等人被日军逮捕后杀害。其中陈文彬依刘洪钟回忆是遭日军虐灌水 而亡。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光华日报》又重办,必须重新做起。谢朝云与刘洪钟到芙蓉运回被日军夺走的印报机。
马来亚独立到马来西亚成立时期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自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成立马来亚联合邦。马来亚华侨已纷纷加入马来亚国籍,《光华日报》也从注重中国新闻、效忠中国转向注重、效忠马来亚本土。
蓬勃发展及重要事项
1969年,拿督卢良山局绅出任董事主席,拿督骆文秀是副董事主席,周明道出任董事经理。
1970年,《光华日报》报社购买了当时最新型的柯达彩色印报机,是北马地区最早拥有彩色印报机的报社。
1975年,报社人事改组,3月聘温子开为经理,而后王富金、王金生、胡由凤、林茂清等先后加入董事会,温子开升任董事经理。
改组后的董事会成员为卢良山、骆文秀、陈正直、叶夙慕、王金生、王富金、胡由凤、蔡锡洪。此后《光华日报》业务蒸蒸日上,成为北马地区最受欢迎的华文报。
1981年1月21日,董事主席卢良山去世。
2月,董事会一致推举王富金局绅为董事主席、陈正直为董事副主席。
而后蔡锡洪局绅及叶立远加入董事会。
1991年7月15日,副董事主席陈正直逝世。
1992年6月12日迁入了新的总部,一座四层楼高的大厦,并斥资数百万元美金购置几样新的传讯及印刷设备,其中包括新式快速印刷机,法新社卫星接收系统及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等。共投资马币二千万令吉。
1993年,《光华日报》引进来自北京的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逐步将打字、排版、美工、编采的报纸制作过程全力迈向电脑化。“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据说是世界公认最先进的中文报业电脑系统。
1993年12月20日,《光华日报》恭请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为光华新大厦主持开幕,并为新印刷机主持启印仪式。
1994年5月1日在霹雳州的《光华日报》的增加彩色的“光华霹雳”版,提供即时的新闻快报。
7月1日,《光华日报》出版了儿童周刊《大红花》,全马发行。
9月,于霹雳州首府怡保市的分厂开始投入生产,可为西马的中、南部读者提供更快捷、完善的服务。
1996年骆南辉进入董事会。
1998年5月31日,《光华日报》在槟城的亚依淡办事处开幕,为的是更好的服务发林新市镇、垄尾区、亚依淡及甘光巴鲁一带的读者。 7月7日,马来西亚商业注册局庆祝100周年纪念,并颁发“历史最悠久注册公司及业务蓬勃荣誉奖”给马来西亚5家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光华日报》是其中之一。
2000年,邱继贰及王得禄加入董事会。
7月董事经理拿督温子开退休。
2001年3月28日,《光华日报》获《马来西亚记录大全》颁发“当代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日报”证书,证明该报是世界寿命最长的华文日报。而任职超过60年,92岁的刘洪钟而获得“马来西亚健力士服务最久员工勋章”。
2002年7月4日,马来西亚槟城青年体育局颁发州内商业机构唯一的体育大奖给《光华日报》,以肯定《光华日报》在提倡及推动马来西亚人民做运动。
2009年,邁入第九十九週年,穩坐北馬第一。
影响
创办初期,《光華日報》是中国革命黨人在馬來亞最重要的機關報。中国抗日时期为推动马来亚华人捐钱助中国抗日做出巨大贡献。马来西亚成立后,《光華日報》渐渐成为北马最畅销的报纸,与《星洲日报》、《光明日报》并立。
组织与成员
《光华日报》为有限公司。
职位 | 姓名(头衔) | 介绍 |
---|---|---|
董事主席 | 王锦发(拿督、DSPN、PJK) | |
董事 | 温子开(拿督、DSPN、DJN、KMN、PKT、PJK、PJM)、叶立远、骆南辉(BKM)、邱继贰、王得禄、叶进煜 | 温子开1975年任董事经理时加入,2000年7月从董事经理一位置退休;叶立远1981年加入;骆南辉1996年加入;邱继贰及王得禄2000年加入。 |
总经理 | 李兴前 | |
总编辑 | 王平松(现任) | 已故胡锦昌(2014年8月12日逝世,享年50岁)丁玉珍(前任)、黄群璋(前任)、陈爱珠(前任)、司徒添(前任) |
副总经理 | 陈虹莹 、梁宗宝、周福平、林星发 | |
副总编辑 | 王平松、张易雄、林福榮、吴凤美 | |
执行编辑 | 郑彩凤 | |
新闻编辑主任 | 黄思来、鄭豪然、駱聯理、许丽姝 | |
副新闻编辑主任 | 胡凤招、 | |
总社采访主任 | 陈健敏 | |
副采访主任 | 顏健品、苏美丝、洪玉璇 | |
采訪部各組組長 | ||
翻譯組 | 若干人 | |
校對組 | 若干人 | |
印刷部 | 若干人 | |
资讯通讯科技部(ICT) | 经理:饶龙华 | |
副主任:李鸿全(泉) | ||
人事部 | 洪清助 |
地址
迁成日期 | 总社地址 | 介绍 |
---|---|---|
1910年12月20日 | 马来亚槟榔屿的打銅仔街 | 一条当时有很多铜匠的街道。 |
不详 | 马来亚槟榔屿的台牛後 | 由二間毗連房屋组成,是公司的产业,附近有牛隻宰杀厂。 |
1936年1月1日 | 马来亚槟榔屿的紅燈角 | |
1992年6月12日 | 马来西亚槟城州三条路十九号 | 一座四層樓高的大廈;外面宏觀。 |
总社地址 | 马来西亚槟城州三条路十九号 |
英文地址 | No:19, Presgrave Street, 10300 Penang, Malaysia. |
注解
^ 注解1:灌水是日军酷刑的一种,做法是将自来水水管插入受害者口中,开水灌入。当受害者胃部充满水,肚子膨胀时,日军一脚踩下。
参考文献
- . 光華日報.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 光复华夏的报章 温家宝赞《光华日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光华日报,201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