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寺

光華寺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螢雪水源路157號
創建年份 1960年
主神 觀世音菩薩

光華寺,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螢雪、新店溪畔的觀音寺,為員林禪寺分寺。

歷史沿革

首任主持朱光淮昔日住在臺北市大理街時就開始供奉觀世音菩薩[1]。戰後初期接任員林禪寺主持[2],1960年3月於臺北市中正橋下的堤外區域建立光華寺[1]

當時此寺為木造的違建建築,長寬各三丈,在附近諸多違建中為一棟不小的違建,寺有前省主席周至柔題贈的「圓通寶殿」、和前市長黃啟瑞的「法宇宏開」等匾額[1]1961年水災時,此寺成為古亭區災民收容所之一[3]。後來,政府為了防洪,決定拆除堤外所有的違章建築,因此遷移[1]。今位在中正橋西側的水源路[4]

朱光淮曾為去世的陳誠聯合台北縣市佛教徒在此寺七天的法會[5]。附近社區有貧困的違章居民,此寺每逢中秋與春節就會捐贈他們米糧[6]。寺方也有配合臺北市民政局作國民生活須知、國民禮儀範例的禮俗宣導[7]

水源路上的光華寺。
門牌為中正區水源路157號,旁為螢雪公佈欄。
首任住持銅像
光華寺望向新店溪與永和區。

觀音坐像

觀音坐像

此寺四樓頂有座高十三尺的觀音蓮坐像,特色是常換衣服。信徒為了許還願,會奉贈一襲以白色為主為外袍,節儉點的用布料、昂貴點的用綢緞,其尺寸高十三尺、底圍廿七尺,被記者譽為台北市最大號的一件衣服。當時1984年報導一年當中,差不多換五、六套,舊袍則送入燒金爐中火化。[4]

蕭薔曾表示此觀音像正好正對她永和的家,覺得有緣,因此習慣大年初一早上會來光華寺祭拜[8]。當她到著家人到此寺祭拜觀音時,寺裡的信徒也會跟她握手、合照[9]

參考

  1. 謝豈平. . 《聯合報》. 1963-03-04 (中文(台灣)‎).
  2. 何烱榮. . 《聯合報》. 2008-12-21 (中文(台灣)‎).
  3. . 《聯合報》. 1961-09-13 (中文(台灣)‎).
  4. 林明峪. . 《民生報》. 1984-06-13 (中文(台灣)‎).
  5. 聯合報. . 《聯合報》. 1965-03-09 (中文(台灣)‎).
  6. 牛慶福. . 《聯合報》. 1993-07-27 (中文(台灣)‎).
  7. . 《聯合報》. 1983-02-18 (中文(台灣)‎).
  8. 張哲鳴. . 《蘋果日報》. 2005-02-10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中文(台灣)‎).
  9. 許聖梅、陳以昇. . 《自由時報》. 2006-01-30 [2018-01-13]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光華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