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難關

克難關
 中華民國臺灣)旅遊景點

合歡北峰為背景下所見台14甲線通過石門山與石門北峰之間的山口,此即「克難關」。
其他名稱 石門
設施 台14甲線
海拔 3,179公尺
特別 可展望合歡群峰等高山景觀
注意事項 東側危崖勿近,此為塔次基里溪向源侵蝕的崩壁。

克難關台灣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旅遊景點,位於花蓮縣南投縣交界上,海拔3,179公尺[1][2]

歷史

日治時期,日人為興建合歡越嶺道,受山勢阻擋而開鑿隧道,故得名「石門[3]。日治時期結束後,國民政府遷來台灣,就開始著手計畫一條東西橫貫公路,為興建霧社支線來供應,工程人員利用炸藥將石門炸開,變成山勢陡峭且山壁裸露的風口,位置在現今的克難關[3][4]至於名稱出自於何,在坊間流傳是蔣經國所命名,但有關資料仍然缺乏,至今還需要專人一番考究才知。

地理

克難關是受台14甲線貫穿,聯絡起霧社大禹嶺兩地,在大禹嶺與中橫公路連接後,可通向梨山太魯閣,以及在霧社與台14線連接後,可通向埔里廬山,而且克難關受合歡群峰圍繞,這些地方都屬旅遊景點,因此成為必經的旅遊動線[5]。再者,因原有的石門被炸掉後,石門山就被克難關所分隔,並且分隔立霧溪大甲溪兩水系,但立霧溪的河谷深峻陡峭,台14甲線行經克難關可見山壁的地層破碎,為向源侵蝕的現象所致[1]

參考資料

  1. .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1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灣)‎).
  2. . 科圖. [201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3. 楊南郡. (PDF).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9年 [2010-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2-23) (中文(台灣)‎).
  4. 游太郎. . 自由電子報. 2010年7月3日 [201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3日) (中文(台灣)‎).
  5. . 台灣山林悠遊網. [2010-12-22]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克難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