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 (劉宋)

兗州-北兗州
南朝宋南朝陳

 

469年-549年

573年-579年

 

歷史
 - 成立 469年
 - 改為淮州 549年-573年
 - 廢除 579年
現隸屬於  中国江蘇省

兗州,後改為北兗州中国南朝宋時僑置的

沿革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兗州全境陷於北魏[1]。泰始五年(469年),於南兗州山陽郡山陽縣淮陰城(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西南甘羅城)僑置兗州,無實土,領六僑郡:陽平郡東平郡魯郡泰山郡高平郡濟北郡

南朝齊時,割南兗州之新平郡屬兗州。建元四年(482年),割南兗州之盱眙郡屬兗州,兗州徙治盱眙郡盱眙縣(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後改兗州北兗州,還治淮陰城,盱眙郡還屬南兗州。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运河以西和高邮湖以北一带。

南朝梁時,割南兗州之山陽郡屬北兗州,改東平郡為淮陰郡太清三年(549年),北兗州陷於東魏,改為淮州

南朝陳太建五年(573年),收復北兗州,領三郡:淮陰郡山陽郡陽平郡。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兗州陷於北周,改為淮州[2]

長官

劉宋兗州刺史(469年-479年)
  • 崔公烈(469年)
  • 李靈謙(469年)
  • 孟次陽(469年-474年)[3]
  • 呂安國(474年-477年)[4]
  • 李靈謙(477年-478年)
  • 垣崇祖(478年-479年)[5]
南齊兗州刺史(479年-502年)
  • 垣崇祖(479年)
  • 周山圖(479年-482年)[6]
  • 張倪(482年-485年)
  • 桓敬(485年-486年)
  • 王玄載(486年-488年)
  • 周盤龍(488年-489年)
  • 王玄邈(未就任,489年)
  • 垣榮祖(489年-491年)
  • 王文和(492年-493年)
  • 劉靈哲(493年-494年)[7]
  • 蕭遙欣(494年)[8]
  • 申希祖(495年-496年)
  • 徐玄慶(496年-497年)
  • 左興盛(497年-498年)
  • 司馬元和(498年-?)[9]
南梁北兗州刺史(502年-554年)
陳朝北兗州刺史(573年-579年)

參考文獻

  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2.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3. 《宋書·卷八·本紀第八》
  4. 《宋書·卷九·本紀第九》
  5. 《宋書·卷十·本紀第十》
  6.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
  7. 《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
  8. 《南齊書·卷四·本紀第四》
  9. 《南齊書·卷六·本紀第六》
  10. 《梁書·卷七·列傳第一》
  11. 《梁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
  12. 《梁書·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
  13.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
  14. 《梁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
  15. 《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
  16. 《陳書·卷十·列傳第四》
  17. 《陳書·卷十二·列傳第六》
  18.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