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方案

兩國方案英語:)是以巴衝突中的政治解決方案之一,這個方案主張為居住于巴勒斯坦土地的兩個民族(猶太人阿拉伯人)各自建立兩個不同國家(two states for two groups of people)。這個方案希望在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並存。自1990年代兩國方案成為美國政府推動以巴和談的國策。

歷史

這個方案最早起於1974年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题的和平處置》(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方案。這個方案主張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建立為兩個政府,在雙方都認可的安全邊界上,和平共存。以聯合國第194號決議為基礎,巴勒斯坦的主權範圍在1967年六日戰爭之前的領土。但是這個方案經美國加拿大以色列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否決而未通過。

1970年中期之後,巴勒斯坦人對於兩國方案的支持度變高,並于1988年發表立國宣言接受此原則。在1991年馬德里會議之後,這個方案又重新被提出。

「兩國方案」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皆存在爭議,以色列國內不少傳統極右派猶太教政黨極力反對「兩國論」,並根據錫安主義原則,主張整個聖地均是以色列的領土,反對任何割讓土地,右翼利庫德集團也曾反對巴勒斯坦立國,在1990年代後接受兩國方案,但不接受在1967年六日戰爭之前的領土由巴勒斯坦控制,並支持擴建殖民區。

在另一方面,雖然在以色列社會中遭受種族歧視,一些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仍然認同應留在以色列,而不願意被劃歸巴勒斯坦統治;至於巴勒斯坦,哈馬斯主張消滅以色列,也使以巴和談出現影響。

2020年1月28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自己的兩國方案,包括承認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承认以色列对位于約旦河西岸的定居点的主权,但以色列在未来4年停止扩建定居点;成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耶路撒冷东部郊区阿布迪斯为首都[1],将巴勒斯坦實際控制的领土扩大一倍,但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将保持开放,并在四年内不得开发。 但美國提出的兩國方案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抵制[2][3]。2月1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表示,巴勒斯坦将断绝与以色列和美国的“一切关系”[4]阿盟也拒絕美國提出的方案[5]

其他解決方案

兩國方案裡面有個分支是雙重國籍方案,也就是說除了阿拉伯人可以獲得以色列永久居留權或成為以色列公民,猶太人也可以獲得巴勒斯坦永久居留權或成為巴勒斯坦公民。而目前已經有些巴勒斯坦人擁有巴勒斯坦及以色列雙重國籍,他們在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時往以色列逃難。

一國方案,以色列佔兩成人口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在政治及法律上擁有平等權利、並有基本法保障,相較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哈瑪斯政府的暴力及貪污腐敗,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在以色列社會中受到的歧視比較容易忍受及改善,如果以色列基於兩國方案將阿拉伯城鎮移交給巴勒斯坦,他們就要面臨更差的統治或失去家園;而且如果讓所有的巴勒斯坦人獲得以色列公民權,他們將可以成為以色列的優勢族群,讓以色列更難歧視他們、甚至可以通過公投來將以色列給更名成巴勒斯坦。實際上,以色列公民中,阿拉伯裔出生率比猶太人高,是以色列的「人口危機」;而除了「人口危機」令猶太人擔憂外,一國方案令以色列人害怕的還有,一些過於敵視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將可以擁有自由出入以色列的權利;若以色列併吞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敵意會更深;而且以色列建立隔離牆的合法性也大降(以色列建立隔離牆尚有正當性,這是因為隔離牆確實的減少恐怖攻擊,最多被譴責乘機侵佔土地、重要水源及阻礙交通等問題);也就是說,以色列不能藉由對於外國人的防範與民主國家允許的合法歧視,來減少恐怖事件。以色列也有義務將更多的資源分給巴勒斯坦人,至少要讓他們擁有與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一樣的地位——以色列雖然給予巴勒斯坦許多援助,但以色列在該地還是佔有更多資源。

另一個方案是三國方案,這個方案是放棄建立巴勒斯坦國,而將約旦河西岸併入約旦加薩走廊併入埃及,還原六日戰爭之前的狀態,也就是將巴勒斯坦併入約旦。優點在於,對以色列來說,埃及與約旦是溫和的鄰居,而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會有比較好的發展;其缺點是約旦的國力無法負擔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及埃及都害怕穆斯林兄弟會及其支持的哈馬斯因而得勢,放棄巴勒斯坦國也會惹到巴勒斯坦人的民族主義情緒。

参考文献

  1. .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2. .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3. .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4. .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5. .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