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宽裕、美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1]中国共产党前领导人邓小平认为,由于中国是个大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使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生活富裕问题。他提倡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3][4][5]

背景

中国历史上就有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如“大同”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包含有关共同富裕的理想(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和到达的方式的论述:生产力的发展[6]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6]。中国在照搬斯大林模式失败后(说“中国照搬斯大林模式”的根据是什么?),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6]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首次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概念:“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现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6]

中共八大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经济建设上来,实现共同富裕[6]。但后来忽略了生产力的建设,希望单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实现共同富裕,没有实现这个理想[6]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国际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深入探索了共同富裕思想[6]。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1985年9月、1990年12月、1992年初,邓小平又多次提到“共同富裕”。他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6]

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分阶段的,可以用市场机作为工具进行建设[1],而非“同步富裕”。他提倡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5]。“同步富裕”则是指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同平均分配的办法,消除生活水平差距[1]。邓小平认为,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6]。他说,“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又称“先富论”)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但同时,应采取社会主义的措施,预防两极分化的状况[6]

邓小平还认为,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富裕相统一的[6]

江泽民胡锦涛两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政治思想中,都提到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含有“精准扶贫”思想。这一思想认为,有能力、有条件发展经济的人能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帮助没有能力和条件或者暂时没有能力条件发展的人实现发展,实现共同富裕[7]

参考资料

  1. 汪啸风,市场经济大辞典,湖南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第55页
  2. 主编 张静如 照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06月第1版,第68页
  3. 胡福明 李真 陈兆德等,简明社会主义辞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171页
  4. 陶文楼主编,新时期领导干部实用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09月第1版,第179页
  5. 李长福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08月第1版,第367页
  6. 余永跃; 王世明. . 科学社会主义.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7. 李国祥. . 人民网. 2016年02月09日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