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神域 奪命凶彈

刀劍神域 奪命凶彈(日语:,英语:)是由Dimps開發、万代南梦宫娱乐發行的第三人稱射擊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可在PlayStation 4Xbox One任天堂SwitchMicrosoft Windows遊玩。[1]本作以川原礫輕小說刀劍神域》的虚拟现实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Gun Gale Online》爲場景,世界線獨立於原作,是系列繼《刀劍神域 虛空幻界》的第五部非聯動遊戲機遊戲。[2]

2018年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刀劍神域 奪命凶彈》製作人舞臺活動



刀劍神域 奪命凶彈
    官方译名刀劍神域 奪命凶彈
    类型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平台PlayStation 4Xbox OneMicrosoft Windows任天堂Switch
    开发商Dimps
    发行商万代南梦宫娱乐
    系列刀劍神域
    引擎虚幻引擎
    模式單人多人
    发行日PlayStation 4、Xbox One
    • 日本:2018年2月8日
    • 臺港:2018年2月8日
    • 全球:2018年2月23日
    Microsoft Windows
    • 全球:2018年2月23日
    • 日本:2018年2月24日
    • 臺港:2018年2月24日
    任天堂Switch
    • 日本:2019年8月8日
    • 臺港:2019年8月8日
    • 全球:2019年8月9日

    概要

    本作承接《刀劍神域 虛空幻界》劇情,作中公司Zaskar在The Seed問世後發佈了《Gun Gale Online》。

    玩家創建的角色與好友紅葉一起加入《Gun Gale Online》,與其他主要角色一起遇見人形人工智能阿爾法系統。[3]不同於原作〈幽靈子彈〉篇,亞絲娜、莉法等人也在本作登場[2],還有常挑戰主角、要求擁有阿爾法系統的巴薩特·喬,強大而友好的潔莉絲卡,好用地雷等陷阱的策略師、狙擊手伊兹奇等新角色。[4]

    主線戰役的終章還有可供玩家選擇的分支結局,並有第三個結局——經典的「真實結局」。

    本作劇情由原作作者川原礫監修。[2]隨著劇情展開,玩家可以切換至桐人模式,從而展開不同的劇情。[4]

    玩法

    與以往遊戲不同,本作可創建自己的角色,用鎗戰鬥,當然也可用桐人的光劍等其他武器戰鬥。[2]隨著遊戲推進,玩家可像桐人一樣使用二刀流能力,一手持鎗,一手持光劍。[5]本作是第三人稱射擊遊戲和角色扮演遊戲的結合,玩家可隨遊戲推進升級、習得技能。戰鬥時,玩家身邊會出現一條線,以便快速移動。雖然此線不屬於原作,本作有彈道預測線以保護用戶。[6]

    本作玩家可四人組團,參與四對四玩家對戰[2]在死亡比賽中,玩家分成兩隊,除對付系統控制的敵人外,還要互相戰鬥。[5]

    與以往遊戲一樣,其他角色可與玩家陪床對話。[7]

    製作發行

    2017年7月12日,萬代南夢宮娛樂註冊「奪命凶彈」商標。8月14日,預告片《Project 1514》釋出,其中有未來風城市廢墟。8月18日,本作揭曉。本作由Dimps開發,以虚幻引擎4運行[2]。Siliconera筆者表示本作玩法與Dimps製作的另一款遊戲《自由戰爭》有些相似。[6]本作是首款可在Xbox One和個人電腦遊玩的《刀劍神域》遊戲,[2]電腦版可在Steam下載。[8]

    本作主題曲是〈Thrill, Risk, Heartless〉,由田淵智也作詞,華余子作曲,堀江晶太編曲,LiSA演唱。[9]

    反響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MetacriticPC:61/100[10]
    PS4:64/100[11]
    XONE:72/100[12]
    NS:63/100[13]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DestructoidPS4:7/10[14]
    Fami通31/40[15]
    IGN5.9/10[16]

    汇总媒体Metacritic評價本作爲「好壞參半」。[11][12][10]IGN評分不高,認爲糟糕的故事節奏和重複探索拖累了本作,節奏改變對《刀劍神域》遊戲有益,但缺乏潤色,無法穎出。Destructoid的喬希·托倫蒂諾(Josh Tolentino)將其評爲7分(滿分10分),屬「良」,認爲其一定能吸引玩家,雖有明顯不足,但遊戲體驗有趣。[14]

    銷量

    本作任天堂Switch版在日本發行一週約售出11770部,在各形式遊戲銷量位居第五。[17]Steam Spy估計本作Steam版銷量約50萬部。[18]

    參考文獻

    1. .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2. Romano, Sal. . Gematsu. 2017-08-18 [2017-08-18].
    3. Kemps, Heidi. . IGN. 2018-03-02 [2018-03-30].
    4. . Gematsu. 2017-12-21 [2018-04-05].
    5. . Siliconera. 2018-02-02 [2018-03-30].
    6. Sato. . Siliconera. 2017-08-18 [2017-08-18].
    7. Wong, Alistair. . Siliconera. 2018-01-25 [2018-03-30].
    8. Green, Scott. . Crunchyroll. 2017-08-18 [2017-08-18].
    9. . 音樂Natalie. 2018-01-08 [2018-01-09].
    10.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9-03-11].
    11.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9-03-11].
    12.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9-03-11].
    13.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0-03-27].
    14. Tolentino, Josh. . Destructoid. 2018-02-25 [2019-03-11].
    15. Romano, Sal. . Gematsu. 2018-01-01 [2019-03-11].
    16. Kemps, Heidi. . IGN. 2018-03-02 [2019-03-11].
    17. Romano, Sal. . Gematsu. 2019-08-14.
    18. . Steam Spy. [2019-12-3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