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

創傷英語:),或稱外傷損傷英語:),是指外力對身體造成的傷害[1]。這可能是由意外事故跌倒撞擊武器等原因引起的[1]重大創傷是可能導致長期失能死亡的創傷。

創傷
遭受創傷的病患接受膝部X光檢查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急救措施创伤学
ICD-10T79
DiseasesDB28858
MedlinePlus000024

2013年,全世界有480萬人死於創傷,而1990年為430萬人[2]。在這些死亡中,有30%以上是運輸相關的傷害[2]。2013年,有36.7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於創傷,而1990年為77.6萬[2]。創傷佔全部死因中的9%,並且是世界上第六大死因[3][4]

相關研究的學問稱為創傷學

分類

2012年每百萬人傷害致死比率
  203-358
  359-428
  429-483
  484-559
  560-637
  638-716
  717-817
  818-939
  940-1,140
  1,141-2,961
2012年每百萬人故意傷害致死比率
  14-65
  66-89
  90-114
  115-137
  138-171
  172-193
  194-226
  227-291
  292-379
  380-2,730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ICECI醫療分類碼》(),損傷可依照下列方式分類:

  • 損傷的機制
  • 造成損傷的物體或物質
  • 損傷的位置
  • 受傷時的活動
  • 相關人的意圖

以及其他模組。這些分類碼可以識別各特定人群損傷的分佈,以便更詳細地研究病因和預防措施[5][6]

美國勞動統計局開發了《OIICS職業傷害分類系統》(),損傷可依照下列方式分類:

  • 損傷的性質
  • 受傷的身體部位
  • 來源
  • 造成損傷的事件

OIICS於1992年首次發布,此後進行了數次更新[7]

《OSICS運動傷害分類系統》(The Orchard Sports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可分類損傷,用於研究特定的運動傷害[8]

依病因

依形式

依部位

  • 傷口挫傷
  • 腦損傷
    • 後天性腦損傷
    • 瀰漫性軸突損傷[11]
    • 額葉損傷
  • 神經損傷
  • 軟組織損傷
    • 陰莖損傷
  • 細胞傷害
  • 跗蹠損傷
  • 氣管支氣管損傷
  • 眼損傷
    • 化學性眼損傷
    • 全身麻醉眼損傷
  • 急性腎損傷
  • 損傷
    • 前十字韌帶損傷
    • 膝內側損傷
  • 背損傷
  • 手損傷
  • 肝損傷
  • 頭部外傷
    • 穿透性頭部損傷
    • 閉鎖性頭部損傷
  • 肌肉骨骼損傷
    • 關節軟骨損傷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 胰臟損傷
  • 胸腔主動脈損傷
  • 膽道損傷
  • 胸部創傷
  • 窒息

依活動

參見

參考資料

  1. . Nlm.nih.gov.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5).
  2.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 Lancet. 17 December 2014, 385 (9963): 117–71. PMC 4340604. PMID 25530442. doi:10.1016/S0140-6736(14)61682-2.
  3. . [24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4).
  4. Stein DM, Santucci RA. . Current Opinion in Urology. July 2015, 25 (4): 323–30. PMID 26049876. doi:10.1097/MOU.0000000000000184.
  5.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9).
  6. Robertson, LS (2015) Injury Epidemiology: Fourth Edition. Free online at www.nanlee.net
  7.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4-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 Rae, K; Orchard, J. . Clin J Sport Med. May 2007, 17 (3): 201–04 [2020-09-30]. PMID 17513912. doi:10.1097/jsm.0b013e318059b5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0).
  9. . . Dictionary.com, LLC. 2010 [201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0.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7).
  11. .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7).

外部連結

分類
外部資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