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枝萬

劉枝萬1923年-2018年1月6日[1],是一位臺灣民俗學學者。

生平

1923年,劉枝萬出生於埔里地區的一個地主家庭。[2][3]後來,他曾就讀於埔里公學校(今埔里國小前身)。[4]1937年,劉枝萬前往日本留學[2]1945年,在日本中央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一說預科畢業[2])後,劉枝萬進入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科就讀[2],但在未完成學業的狀況下於1946年前後離校[5],並在返鄉後任教於臺中縣立埔里初級中學(今南投縣立埔里國中前身)[3]。此後,受到日本民俗學家直江廣治影響[6],他開始投入於臺灣民間信仰考古學領域的諸多研究,並以日本時代所遺留的調查資料為基礎,推動資料整理及實地研究(田野調查),以建構臺灣民俗學學術研究基礎。[7]

1953年,南投縣文獻委員會成立,他隨後開始擔任其委員,並從事於南投縣歷史的研究工作,完成《南投縣志稿》的《沿革志》、《革命志》、《教育志》、《風俗志》、《人物志》等篇章。[8]1958年,他轉任於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擔任其採集組長,並投入於宗教調查工作,展開其在民俗學領域的研究;當時,他曾發表〈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9][10]等成果。1962年,他轉任臺灣省立博物館,從事於整理該館館藏臺灣相關資料。1965年,他轉入剛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隨後投入於中國民俗研究,並陸續發表《臺灣民間信仰論集》[11]和《中國民間信仰論集》[12]論述作品。[2]

1969年底,他以外國人研究員的身分前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進修一年;期間,他致力於鑽研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同時建立起其民俗學研究的理論基礎。此後,雖然受到戒嚴令等因素限制,他開始每年前往日本進行短期調查研究,以加深其與日本學術界的交流。1977年,他以論文《中國民間信仰研究》(出版時題目改為《中國道教の祭りと信仰》)向東京教育大學提出申請,並獲得頒予文學博士學位。[2]此外,他也持續致力於提攜許多後進研究者。[7]

另外,他也關注於比較民俗學的研究,將臺灣與日本的海洋性民間信仰進行對比,分析媽祖信仰、保佑漁獲豐收的神明及跳海淨港、船祭等祭典儀式,甚至考察對於漂流屍體的崇拜。[13]

2011年,他將畢生收藏捐贈與中研院及慈濟大學圖書館。[14]

代表著作

  • 《臺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
  • 《中國民間信仰論集》
  • 《臺灣民間信仰論集》
  • 《中国道教の祭りと信仰》
  • 《台湾の道教と民間信仰》
  • 《臺灣埔里鄉土志稿》[6]

獎項及榮譽

語錄

  • 「前人做過的事,後人若想接續,即表示前人的努力有了回應。」[4]

評論

  • 江燦騰曾認為劉枝萬為其部分研究下結論時因「脫離基本材料」而產生巨大誤差。[1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archive.is. 2018-01-08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2. . 民俗亂彈. 2018-01-09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中文(台灣)‎).
  3. . mepopedia.com.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9) (中文).
  4. 劉枝萬; 林美容; 丁世傑; 林承毅. . 國史館. 2008: 272 [2018-01-08]. ISBN 97898601392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中文(台灣)‎).
  5. . 中研院民族所.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6. . 民俗亂彈. 2016-11-09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中文(台灣)‎).
  7. . www.koryu.or.jp.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8. 劉枝萬; 石璋如. . 成文出版社. 1954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中文).
  9. . tci.ncl.edu.tw.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10. 劉枝萬. . publisher not identified. 1960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中文).
  11. 劉枝萬.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3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中文(台灣)‎).
  12. 劉枝萬. .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1974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中文).
  13. 劉枝萬. . 臺北文獻直字. 2010, (171): 57-63.
  14. . 公視新聞網.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中文(台灣)‎).
  15. 江燦騰. . 臺灣商務. 2012-05-01 [2018-01-08]. ISBN 97895705269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