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大倫

區大倫

大明南京户部左侍郎
籍貫 廣東肇庆府高明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孝先
出生 生年不详
廣東高明縣
逝世 卒年不详
出身
  • 萬曆十年壬午科鄉試舉人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同進士出身

區大倫-?),孝先,號端溪廣東肇庆府高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父區益,兄區大樞區大相。 大伦少负气节,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中廣東鄉試舉人,与兄大相肄业南雍,时海忠介在留台,直声震天下,大倫与之甚洽。十七年(1589年)與兄大相同登己丑科進士。宰东明县,劝农桑,教孝让。鬻子女者悉为赎还,出税契羡买牛数百,以给贫乏。入觐,策蹇数千里,面目黧黑。授云南道御史,草疏必焚香涕泣,期于诚感。神宗朝,谏不亲郊祀,夺职归[1]。筑烟霞圃,一褐衣二十年,坐处皆穿。灌园读书,晏如也,郡邑不识其面。有欲周其乏者,却之以诗。潜心学胍,梦陈江门赠以诗句,益透悟,直标明明德宗旨。会集訶林,与士大夫明辨。居数年,四方从者愈众。建蓬山、滄溪二书院,为会讲。光宗即位,起光禄寺丞,转南尚宝司卿、南太常寺少卿[2]、署南祭酒掌翰林院事,恢拓湛甘泉书院,讲学留都,其学抑狂进狷,以挽颓风,闢禅伪,绝党狥,以卫圣真,禆实用。熹宗初,进圣学三剳,保艾圣躬,规切时政,上嘉纳之。以大理左少卿入侍经筵[3],党人侧目。由太仆卿改南户部侍郎,时璫焰方炽,郎属附之者悉糾弹无所避,附者恨欲中之,复夺职归[4]。崇禎初,还原职,未几以疾终于家。及门士执心丧,凡若千人,常曰:吾生为二事,一崇正学,一佐太平,今耋矣,将寄撰述以俟知者。疾且革,犹惓切后学,言不及家事。所著有《大学定本》、《四书翼》、《南都讲录》、《端溪日录》、《崇禎闢邪録》、《端溪游稿》、《江州存稿》诸书[5]

參考書目

  1. 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云南道御史区大伦言天者百神之主,王者所从受命。郊之祭也,王者所以致其精之德,以上交于天,享必躬亲,故谓之郊。郊而遣代,则精诚隔塞,天与人不交,而非郊矣。 陛下嗣统御极,钦明文思, 上帝属心,乃冬至 大祀,复遣公徐文璧恭代,臣不知其可矣。臣闻之郊则报本而反始,仁之至也;郊则尊祖以配天,孝之至也。礼称唯圣人为能飨,帝此岂臣工之任耶。礼曰神不歆非类,王者为天之子,气相合而心相通,故郊焉而格。今以臣子而摄天子之祭,于气为非类,于心不相贯矣。王者祀天之道,唯仪与诚,遣官恭代,仪则具矣,诚于何有?乃复命则以遣代年久,徐文璧屡效勤劳,恩进太师。文璧之遣代也,臣谓 陛下不亲郊,非美事也。人臣爵以太师,至荣宠也,奈何令 陛下蒙不美之号而人臣享至荣之阶乎? 郊祀重典,不宜遣代,缘此加恩,尤不可训。愿收回文璧恩命,自今南北 郊祀 庙享时祭,必烦躬荐,则上下格而休徵应矣。疏奏,不报。
    辛亥,大学士赵志皋等言:臣等在阁办事,该文书房发下兵部遵例拾遗本,奉 圣旨:昨览兵部考选黜留本中,锦衣一卫内如何以副千户未行题奏輙署四品之职,该部附结市恩,泛滥授予,该科通若不闻,职守何在?吴文梓与该司官韓範俱降杂职;刘仕赡曾伟芳等各降三级调极边方,不许朦胧推升。昨者区大伦、张同德屡行渎扰前,俞价强思频章以无指实之事参劾,党附结纳,至该部司官趋媚假官的,亦无一言其于公而忘私何在?区大伦、张同德、俞价、强思也著降三级调外任用。且兵部近来诈冒贿买之官,屡经东厂获奏,尚无畏慎,堂上官姑各罚俸二月,著策励供职。又该刑部接出 圣谕,今日览科道会参武职本内,劾崇信伯费甲金隐匿逆犯,客用家财,欺君玩法,革任闲住,仍革去禄米三分之二,该部还严追所寄,赃物解收。其原奉旨官王坤、觉大义提问拟罪来说,宋金革职为民,王之桢等姑各降一级策励供职。东厂及该卫东西二司房陆彩等及五所掌印官,都革职为民,与宋金俱永不叙用。夫一日之内,两奉严纶,大小内外衙门官黜罚过多。窃惟兵部考查官员名数繁夥,容或一时拟议未精,无以仰当 圣心,但念五年考选系国家大典,而品流猥杂最难甄别者,又无如武弁一途。今年赖尚书石星殚精竭虑,乃蒙严责,似于体貌大臣稍有未尽。至于该部属官、该科长贰官及科道区大伦等,祗因一事牵连,遂至相寻降罚,似于政体未妥。臣等又惟毁誉之言,类多增饰,而辇毂之下,尤易风波,如崇信伯费甲金守官不慎,科道交章拾遗,可谓允称。至言寄匿逆犯多赃,风闻道听,安可便以为据。伏望大弘 圣度,曲赐优容,将兵部司官及该科道官量免降级,以安尚书石星之心。其费甲金寄匿事,听法司从问理。 上以已有旨答之。
  2. 天启元年五月,升南京尚宝司卿区大伦添注南太常寺少卿。
  3. 天启三年二月,升大理寺右少卿黄运泰为太仆寺卿管京营少卿事,通政使司右通政郝名宦为光禄寺卿管少卿事,南京太常寺少卿区大伦为大理寺左少卿,吏部考功司郎中程正己为太仆寺少卿。
  4. 天启六年三月,南京河南道御史何早疏參南京戶部左侍郎區大倫、原任應天府尹升戶部右侍郎魏說皆冢臣張問達庚申起用之人,大倫與董應舉納交,魏說柔媚無骨,均宜褫斥。得旨:區大倫、魏說邪黨漏網,都著削了籍為民,當差仍追奪誥命。
  5. 《肇庆府志》
  • 《明实录》
  • 《廣東通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