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
南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的市辖区,是天津市内六区之一,位于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与河北区、和平区、红桥区、河西区和西青区接壤。南开区的南北长约9.2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辖区面积40.636余平方公里,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
南开区 | |
---|---|
市辖区 | |
![]() 南开大学主楼,是位于南开区辖区内的标志性建筑 | |
![]() 天津市的地理位置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 |
区划类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120104 |
政府驻地 | 黄河道390号 |
方言 | 天津话(西城口音) |
总面积 | 40.64 平方千米 |
总人口 | 114.16万人2017年末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300100 |
电话区号 | +86 (0)22 |
历史
南开区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亦是漕运与海运的交汇地。
古代
元代,漕粮经由南开区东北部的三岔河口转运入京。元泰定三年(1326),南开区境内东北部建立了天后宫。明永乐二年(1404)始,在目前南开区所辖区域东北部区域设天津卫并筑城,境内居民逐渐增多。到清代漕运、盐业、屯田等日渐繁荣,商业、金融业逐渐发展,人口剧增,多来自安徽、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地理
位置
南开区是天津市的市内六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39°3'35"-39°8'3",东经117°6'8"-117°11'16"。南开区区境东临海河,与河北区相望;沿荣吉大街、兴安路、南马路至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和卫津南路分别与和平区、河西区接壤;西、南至密云路、芥园西道、陈塘庄铁路支线与环城四区之一的西青区相连;北抵通北路、北马路、沿西马路至西关大街、津河、南运河与红桥区毗邻。南北长约9.2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总面积约40.64平方公里,略呈“北宽南窄”的倒立三角形。
地貌气候
南开区为城市建成区,辖区境内地势平坦,略呈现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米左右。南开区辖区东、北隅有海河、卫津河、南运河环绕,区内有津河;南部洼淀池塘较多。气候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高湿重;秋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南开区辖区的年平均气温12.3℃,其中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4-6℃,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在26℃以上。辖区内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4-73天,且多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环流的支配,夏季主要受西太平洋亚热带高压影响,多偏东南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偏西北风;春秋两季盛行西南风。
水文

南开区辖区内河流、湖泊、水塘、洼地较多,水域面积曾达到18.6余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8.12%。1980年,南开区辖区内水域面积缩减为17.4余平方公里。随着城区建设发展需要,南开区内大量采取以填埋池塘洼地的方式以获取建设用地,部分河段加盖封顶,辖区内水域面积快速减少。至1990年代中期,水域面积快速缩减至12.9余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南开区辖区内水域面积10.78平方公里。
南开区辖区内东、北隅有海河、卫津河、南运河环绕,中部津河南北流向,至复康路向东与卫津河贯通。
辖区内有水上公园东湖、西湖、南开大学马蹄湖、新开湖,天津大学青年湖、敬业湖、爱晚湖,长虹公园湖、南翠屏公园环山湖、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人工湖等湖泊。区内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和古地理条件控制,具有山前平原向冲、滨海平原过渡的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呈现出明显多样性、复杂性和分带规律。
社会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南开区辖区内常住人口114.16万人,户籍人口32.69万户85.95万人。南开区人口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以及壮、黎、土、土家、锡伯等少数民族。
宗教
截至2017年末,南开区辖区内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信教群众2万余人。
教育

高等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辖区内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原坐落于南开区内的天津理工大学已迁至西青区,天津中医药大学已部分迁至静海区,目前天津师范大学高职学院和学前教育学院位于南开区内的六里台校区。
休闲旅游
相关链接
参考文献
- 周萌、陈国忠. . 福建党史月刊. 2012-03-20, (2012年06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