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曾名私立敬业中学堂南开私立第一中学堂私立南开中学堂天津市第十五中学等,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南开中学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海河教育园区兴建有分校。

天津市南开中学
位置
 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
外文名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原名私立敬业中学堂、南开私立第一中学堂、私立南开中学堂、天津市第十五中学
类型公立学校
隶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创办日期1904年  大清光绪三十年
复校日期1945年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
创始人严修张伯苓
校長刘浩
提供课程全日制
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庆日10月17日
校色青莲紫
理事长孙海麟
学校网址

校史沿革 

筹备时期 

天津市南开中学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发源地,这一系列学校均缘起于严修自家的私塾——严氏家馆[1]。严修虽然是接受旧式教育长大,并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官僚,但他和张伯苓都意识到改革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中国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只有通过教育的革新才能改变国家日渐衰败的命运。[2]1898年,严修辞官回家,并开始着手建立新式学校。1904年,"私立南开学校"建立,严氏家馆的塾师张伯苓担任校长[3]

学校前身是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严修创办的“严氏家塾”。

建校初期 

1916年南开学校国文教师张暤如与部分国文优秀学生合影(后排左二为周恩来)

1904年,学校成立更名私立敬业中学堂,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显露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张伯苓等开始对学校的未来进行谋划。1906年春,商定了建筑新校舍的方案,8月下旬开工建设教学楼、围墙及平房。建筑费由王益孙、严修、徐世昌卢木斋严子均等捐助,共计2.6万两银,新校址由郑菊如捐助土地十余亩,后调换为位于天津城西南天津电车公司附近一块俗称“南开洼”的地方。1907年10月28日,天津私立第一中学堂举行新校址落成会。1908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学校从严宅迁到新校址。1911年3月,直隶提学使傅增湘将天津客籍学堂和长芦中学堂划归该校,并将客籍学堂经费每年2800余元和长芦学堂经费每年8000两白银一并划归该校使用。

1916年南开学校的课堂(前排左一为周恩来

1912年1月13日,南开私立第一中学堂增设高等班开课,毕业生可报考大学,为天津各中学首创,从此完善了天津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1919年4月,南开学校开始在中学部以南兴建大学部校舍[4]。1948年,张伯苓校长离任,由何廉代理校长[4]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华北事变时,校舍遭日军轰炸,大部分校舍被毁,此后学校停课。1938年部分师生内迁重庆,与同为南开系列学校的重庆南渝中学组建重庆南开中学,在天津的师生被位于天津英租界中的耀华学校收编为耀华学校“特班”。耀华学校改为上下午两班制,原南开师生下午在耀华学校校舍上课。一年后,特班改称“耀华学校华部”,耀华学校正班改为“耀部”。[5]

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南开中学在天津复校。

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津市人民委员会于1952年将私立南开中学收归公立,称天津市第十五中学,1960年改称天津市南开中学。197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校名为近代知名人物梁启超题写。2004年,为纪念南开中学百年诞辰,伯苓楼辟为天津南开中学校史馆。

2001年,财政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翻修范孙楼,同年10月竣工。

2004年落成的南开学校百年纪念碑

2010年,南开中学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天津市南开中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5年5月25日,南开中学原校长马跃美因故被免职后,校长职务长期空缺,副校长马健暂管行政事务。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容止格言

面必净,髮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莊。

校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建筑

原有教学楼

伯苓楼

伯苓楼

伯苓楼位于南开中学北院东部,原名“东楼”,是南开中学的第一座建筑物,亦是南开学校中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1906年,严修张伯苓得邑绅郑菊如捐地,由严修、王益孙、徐菊人、毛宝君、卢木斋、严子均等捐建新校舍。1907年,学校迁此,始以地名称校,改名“私立南开中学堂”,1912年起又称“南开学校”。张伯苓办公室曾在此楼,周恩来曾在二楼上课。现在二楼原样复制了周恩来求学时的教室。该楼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损毁严重,1977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按原貌重建。1978年至1988年间曾辟为“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1999年4月5日,适逢张伯苓先生诞辰123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张伯苓功业,正式命名为“伯苓楼”。南开中学1935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为伯苓楼撰写楼志。2011年,伯苓楼大修,同年10月7日,校史馆修缮重张。2011年10月2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母校时,曾到此参观并签名留念。

范孙楼

范孙楼

范孙楼位于南开中学北院东南部,始建于1922年4月。由校友及在校学生两千余人捐资兴建。该楼由著名设计师、南开中学1912届校友阎子亨设计。在当时,设计过国民饭店中国大戏院的乐利工程司,设计过音乐厅天津麦加利银行大楼英国乡谊俱乐部的景明工程司等国外设计公司都在争夺该楼的设计权。面对激烈的竞争,阎子亨创作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也吸取了欧洲古典建筑传统手法,使这座建筑具有强烈的纪念性。这一设计方案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南开学子的一致赞誉,张伯苓校长当场拍板定案。范孙楼于1930年9月15日竣工。该楼筹建期间,1929年3月15日南开校董严修病逝,海内外南开校友深念严修创办南开之功业,尊称严修为“校父”,一致决定以其字“范孙”作为楼名。20世纪后半叶,学校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均设于此,珍贵的鸭嘴兽标本就陈列在生物实验室中。现为南开中学图书馆。学校的主会客室设在一楼。现在的范孙楼楼名和楼记均由南开中学校友王增多书写。[6]

瑞廷礼堂

瑞廷礼堂位于南开中学北院中部。此址原有礼堂,1907年由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捐建,因其字慰亭,时称“慰亭堂”。1934年,章瑞廷捐资三万银元在原址重建,竣工后称为“瑞廷礼堂”,竣工时颇具规模,《大公报》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一礼堂”。1935年,张彭春指导南开新剧团在此首演《财狂》,瑞廷礼堂曾被誉为“中国第一话剧舞台”。1951年2月24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回母校,在此向全校师生发表讲话。1957年5月4日,学校在此举行“红五月大联欢”,周恩来亲笔写信祝贺。1983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视察南开中学,在此发表讲话。200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对瑞廷礼堂加固大修。2011年10月2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此发表了题为《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的讲话。瑞廷礼堂记由校友王增多书写。

思敏室

思敏室建于1913年,位于南开中学北院瑞廷礼堂西侧,是为纪念严修之侄教师严智惺而建。严智惺长期在南开学校任教,1913年不幸病故。为了纪念他,他的戚友、学生于当年捐资修建了一座建筑,因严智惺字约敏,并命名为“思敏室”,当时成为学校师生聚会和娱乐的场所。1934年建瑞廷礼堂,思敏室保留,大型的活动移至礼堂举行。20世纪50至60年代,南开中学美术社、器乐组在此活动。

北楼

北楼位于南开中学北院北端,始建于1906年,当时称“一斋”。1913年改建,增加上下走廊。北楼最初为教室,周恩来曾在此上课。北楼与其西部二斋相接,二斋为学生宿舍。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楼曾作局部修缮,将二楼走廊木制护栏更换成铁质护栏。1976年因唐山大地震受损严重,1991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落地重建,并将二楼开放式走廊改建成封闭式走廊。现在北楼的楼名和楼记均为南开中学1966届校友王增多书写。2012年,北楼辟为南开中学艺术中心。

西斋

西斋位于南开中学北院西南部,俗称“四排房”,始建于1914年10月。原为木结构平房,从南向北,序建四排,每排十间房,各为独立小院,室外有廊,院植槐柳,曾为住校学生宿舍。二排9室、四排2室曾是周恩来求学时的宿舍,二排4室则是1959年9月至1960年7月温家宝读高三年级时住过的房间。20世纪90年代在校园建设中“四排房”格局有变,三排、四排被拆,保留一排和二排。建筑格局虽变,古朴风貌和神韵犹存。2010年3月南开中学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后,南开中学理事会、南开中学教育基金会、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南开校史研究中心和南开中学校友会的办公处所都设在二排。

大操场

位于南开中学南院校区,南开中学创建初期该操场就初具规模。操场北边为篮球场,著名的“南开五虎”曾在此打球。中部是足球场,张伯苓曾在此为学生足球赛开球。南边是垒球场。西南部还设有冰球场,校史资料中有南开学生在此打冰球的照片。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空军轰炸南开中学,大操场亦遭荒废。20世纪50年代初,大操场一度改为南开区体育场。20世纪90年代初,经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将大操场归还南开中学。随即,大操场修葺一新。北部依旧是篮球场,东侧新建游泳馆,中部是足球场,环绕足球场铺设塑胶跑道,足球场西侧是观礼台和看台,每年的学校运动会在此举行。如今,南开中学南院与北院之间,架有横跨南开二纬路的过街天桥。

校友会及知名校友

南开校友之家位于南开大学校内

校友会

南开校友总会的前身是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1919年12月,校友周恩来主持建立了“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并任办事人,是南开第一位校友工作者[7]。1925年,校长张伯苓提出组织“出校同学会”以联络毕业同学。1929年10月,南开校友总会正式成立。目前,南开校友总会秘书处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南开校友之家内,业务主管单位为教育部、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会员单位除南开大学外,还包括天津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九所系列学校。此外,南开校友总会还建立了还包括港澳台、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6个海外校友会[8]

政界

1917届校友、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

南开中学的在政界的校友遍及海峡两岸。

1960届校友、总理温家宝

学术界

陶孟和(副院长,天津南开中学)叶笃正(副院长,天津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友中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化学家杨石先、江泽涵、陈新民、殷宏章、李文采、张文佑、关士聪、化学家申泮文、刘东生、涂光炽、张滂、火箭专家梁思礼、郭可信、刘宝珺、孙大中、王大中、程津培、数学家龙以明等。

文艺体育界

  • 刘奎龄:1905届校友。国画大师。
  • 张彭春:1908届校友。教育家、戏剧家、外交家。
  • 吴玉如:1910年代校友。国学大师、书法大师。
  • 曹禺:1928届校友、剧作家。
  • 金焰:1920年代校友。中国1930年代的“电影皇帝”。
  • 张肖虎:1931届校友。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前主任、副院长。
  • 郑念:1933届校友。原名姚念媛。《上海生死劫》作者
  • 端木蕻良:1933届校友。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著名红学家。
  • 韦君宜:1934届校友。作家、编辑。曾任《中国青年》总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 查良铮:1935届校友。笔名穆旦,著名诗人、作家。
  • 周汝昌:1937届校友。著名红学家。
  • 黄宗江:1938届校友。著名电影剧作家、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家。
  • 沈湘:1939届校友。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前主任,国际著名声乐大师。
  • 黄裳:1930年代校友。著名记者、编辑、作家。
  • 资华筠:1953届校友。前中央舞蹈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杰出教工

  • 马千里:1910年代教员。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 张彭春:1916年至1918年任南开学校专门部主任兼代理校长。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代表。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
  • 董守义:1920年代末体育老师,篮球教练。 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 范文澜:1920年代文史教员。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学部委员。
  • 姜立夫:1920年代算学教师。中国现代数学先躯,著名数学教育家、中研院数学所所长、院士。
  • 罗常培:1920年代国文教员。原名罗莘田,国学大师、学部委员。
  • 熊十力:1920年代国文教员。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著名哲学家。
  • 老舍:1920年代国文教师。原名舒庆春,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 王昆仑:1920年代国文教员。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何其芳:1930年代国文教员。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学部委员。

参考文献

  1. 梁吉生. . 同心出版社. 2005-03. ISBN 9787805939537.
  2. 彭景晖、李笑萌、陈建强. . 光明日报. 2015-09-24.
  3. 侯杰、秦方. . 文汇报. 2005-01-27.
  4. 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9-10.
  5. . 徐永强. [2012-12-30].
  6. 南开学子与“范孙楼”
  7. 徐悦. . 天津日报. 2016-01-11.
  8. . 南开校友总会网站. [2016-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