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廳
南投廳( Nantō chō)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之一,設立於1901年(明治34年)11月間至1920年10月間,最初下轄埔里社、草鞋墩、集集支廳,林圮埔支廳則於1909年自斗六廳併入。其管轄範圍接近今南投縣。
南投廳 なんとうちょう | ||||
![]() | ||||
| ||||
![]() 南投廳位置 | ||||
首府 | 南投 | |||
歷史 | ||||
- 成立 | 1901年 | |||
- 廢除 | 1920年 | |||
行政分區 | 3支廳→4支廳 | |||

南投廳舍

埔里社支廳
沿革
1901年11月,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將原先的台中縣分為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五廳,南投縣就此設立,廳治設於南投街。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合為十二廳,原斗六廳之林圯埔支廳(草嶺庄除外)併入南投廳,下轄埔里社、草鞋墩、集集、林圯埔等四個支廳。1914年4月新設霧社支廳,支廳位置在霧社,處理霧社地區蕃地事務[1]。
1920年10月,時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為提高地方官的權限,廢西部十廳,實施「五州二廳」制度,南投廳與台中廳合併為台中州,原所轄之廳直隸與草鞋墩支廳合併為南投郡、埔里社支廳與霧社支廳合改為能高郡、集集支廳改為新高郡、林圯埔支廳改為竹山郡。
1897年6月 | 1901年11月 | 1909年10月 | 1920年10月 | ||
---|---|---|---|---|---|
南投廳直轄 | 台中縣 | 南投廳 | 南投廳 | 臺中州 | 南投郡 |
草鞋墩支廳 | |||||
集集支廳 | 新高郡 | ||||
埔里社支廳 | 能高郡 | ||||
霧社支廳 | |||||
林圯埔支廳 | 斗六廳 | 竹山郡 |
- 1901年南投廳位置,中央黃色與灰色中間的粉色地區
- 1909年南投廳位置,中央淺紫色地區
行政區劃
直轄/支廳 | 廳舍所在 | 區 | 管轄街庄 (堡里:街庄) 粗體為區役場所在 |
---|---|---|---|
廳直隸 | 南投街 | 南投區 |
|
營盤口區 |
| ||
八杞仙區 |
| ||
濁水區 |
| ||
皮仔寮區 |
| ||
草鞋墩支廳 | 草鞋墩庄 | 草鞋墩區 |
|
土城區 |
| ||
新庄區 |
| ||
埔里社支廳 | 埔里社街 | 埔東區 |
|
埔西區 |
| ||
北港溪區 |
| ||
五城區 |
| ||
集集支廳 | 集集街 | 集集區 |
|
林圮埔支廳 | 林圮埔街 | 林圮埔區 |
|
羗仔寮區 |
| ||
勞水坑區 |
| ||
霧社支廳 | 霧社 | - |
歷任廳長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時間 | 備註 | |
---|---|---|---|---|---|
1 | 小柳重道 (?–?) |
1901年11月11日 | 1907年5月1日 | 任內發動人止關之役、發生姊妹原事件。 | |
2 | 能勢靖一 (?–?) |
1907年5月1日 | 1909年10月25日 | 1909年10月23日原斗六廳林圯埔支廳(草嶺除外)併入南投廳。 | |
3 | ![]() |
久保通猷 (1863–1937) |
1909年10月25日 | 1911年12月4日 | |
4 | ![]() |
石橋亨 (?–?) |
1911年12月4日 | 1916年11月13日 | 1.任內發生林圯埔事件。 2.1914年4月1日新設霧社支廳。 |
5 | ![]() |
富島元治 (1874–1945) |
1916年11月13日 | 1917年10月1日 | 1917年9月26日起兼任臺北廳長。 |
6 | ![]() |
御廚規三 (1879–1941) |
1917年10月1日 | 1920年9月1日 |
參考資料
- . 南投廳報. 1914-03-31.
- 南投廳. . 1919-03-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