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金龍寺

南方澳金龍寺,是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南正里的觀音寺,位在懸崖邊,建寺緣起是當地的西國三十三所靈場觀音像,並擁有一棵進出南方澳時可見的老樹。

南方澳金龍寺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宜蘭縣蘇澳鎮南正里水道巷1-1號
主神 準提觀音

觀音

研究台灣三十三觀音靈場的佛光大學教授釋永東表示,臺灣日治時期陸續傳入五組(一組三十三座)的石觀音,分別位於臺北、宜蘭、基隆北投新竹[1]。1921年日本建造南方澳港後,日本漁民來此定居,並帶來觀音靈場的信仰,從南方澳開始,自南沿北在宜蘭的路邊設立三十三尊觀音像,編號十號以前都在蘭陽溪溪南地區[2]。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就在南方澳漁村發現南方澳城隍廟南方澳南光寺、南方澳金龍寺各有一尊,後來在羅東善法寺也找到[3]。到了戰後時期,這些觀音石像有的遺失,有的遭竊[1][2]

其中被安置於蘇澳到南方澳之間的路邊的石觀音像,因信徒盛傳著此像的靈感而能吸引香火,後因該公路經過幾次拓寬,損及石像的基座,地方人士便為此神像整建並建寺[4]。原址是建在二次世界大戰防空洞之上的小山丘,該洞出入口位在保七蘇澳中隊舊辦公廳舍右邊,口寬近四公尺,高約五公尺,裡面長卅餘公尺,足可容納近百人[5]

1980年代初期,地方人士組成廟宇管理委員會,將小廟擴建成大約5、6坪大小的鐵皮屋廟宇。到了1990年代初期,隨著移港路的拓建,危及山上的廟地,於是張新英、曾添賜、陳明煌等地方人士及管理委員會再度籌劃遷移廟址,並擴大廟宇規模,但因地處懸崖加上腹地不足,能擴大的範圍有限。[4]

原先政府計畫為南方澳跨港大橋和移山路交流道口,計畫建立一座明隧道,導致因金龍寺將因此失去活動廣場。但在1995年7月31日的協調會上,考慮從跨港大橋的駕駛人,會見不到從明隧道出來的車輛,決定廢除明隧道的規劃。[6]

老樹

2015年報導時,廟前一棵盤踞峭壁的雀榕是南方澳境內最大的一棵樹,被比喻成「南方澳大門的守護神」[4]。該樹和一般大葉雀榕單樹幹高大樹形不同,屬少見的連根叢幹,共有十八株樹幹,直徑都在卅到四十公分[7][8]。它在1998年列為宜蘭縣的珍貴老樹[7]

2002年8月6日,蘇澳大雨,老樹盤踞的巨石崩裂坍方,出現部分騰空,認養人賴榮興因此呼籲相關單位重視,在老樹下方興建擋土牆、回填土石,防止巨石再坍方[7]。次月3日上午,公路總局四區工程養護處、縣政府、蘇澳鎮公所前往會勘,縣議員陳正男、鎮代表洪秀璪、立委陳金德的助理也到場關切,主張馬上施設擋土牆,但經費龐大,由誰來搶救老樹仍無結論[8]。在南方澳經營珊瑚法界博物館的賴榮興透過各種管道搶救老樹,但事隔一個月相關單位卻沒願意處理[9]。經陳金德多次邀集相關單位協商,同年10月29日確定由基隆港務局蘇澳港務分局施作擋土構造物,防止百年老樹所攀附的岩壁再次崩落,以確保進出人車安全[10]

參考

  1. 簡惠茹. . 《自由時報》. 2016-10-19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中文(台灣)‎).
  2.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2-01-09 (中文(台灣)‎).
  3. 姜炫煥. . 《聯合報》. 2000-09-27 (中文(台灣)‎).
  4. 李振華. . 《中華日報》. 2015-06-19 [2017-09-14] (中文(台灣)‎).
  5. 簡浴沂. . 《中國時報》. 1995-03-12 (中文(台灣)‎).
  6. . 《中國時報》. 1995-08-01 (中文(台灣)‎).
  7.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2-08-08 (中文(台灣)‎).
  8.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2-09-04 (中文(台灣)‎).
  9.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2-09-04 (中文(台灣)‎).
  10.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2-10-30 (中文(台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南方澳金龍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