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恺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南祖[1],北周内史大夫、开府、容城伯卢柔之子,北周、隋朝官员。

生平

卢恺个性孝顺友爱,神情俊朗明达,广泛涉猎群书籍册,很会写文章,有治世之才,北周齐王宇文宪征召他担任记室,后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容城伯,食邑一千一百户。卢恺后随着宇文宪征讨北齐,卢恺说降了柏杜镇,升任小吏部大夫,增加食邑七百户。有一个叫王神欢的染工上士曾经通过贿赂升官,冢宰宇文护提拔他为计部下大夫。卢恺劝谏说:“古代登高能吟诵,就可以作大夫,访求贤才遴选官吏,理应审慎。如今王神欢出身于染工,又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因为家中富有自求通达,就与官宦并列,实在担心小人得志的讽刺传扬于国外。”宇文护最终将此事作罢。建德年间,卢恺增加食邑一百户,一年多以后,转任内史下大夫。周武帝宇文邕在云阳宫时,下令各营寨拣选老牛,想用来犒劳将士。卢恺进谏说:“昔日田子方赎取老马,君子传为美谈。日前得到明白地训示,要用老牛犒劳将士,恐怕有损仁政之名。”周武帝赞美他的话而作罢。卢恺转任礼部大夫,建德三年十月丙申(574年11月8日),担任御正杨尚希的副使出使南陈[2][3]。此前北周的使者大多遵从南陈的礼节,到卢恺为使者,全部依照北周的礼节,南陈人无法折服他。建德四年(575年)秋,李穆攻拔轵关镇柏崖镇,命令卢恺写铭传捷报,周武帝读了之后非常高兴,说:“卢恺文章大有长进,就像荀顗不愧是荀彧之子一样。”卢恺不久被授任襄州总管司录,后改任治中。大象元年,卢恺被征召担任东京吏部大夫[4][5][6]

开皇初年,卢恺被封上仪同三司,担任尚书吏部侍郎,进封爵位为侯,仍然兼摄尚书左丞。每逢有条陈进奏,卢恺总是理直气壮满脸正色,遇到隋文帝杨坚或喜或怒,卢恺也不改常态。隋文帝嘉许卢恺有吏治才能,赐予他钱币二十万,同时赏赐各种色彩的丝织品三百匹,加授散骑常侍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亲自考核百官,以卢恺为上等。卢恺竭力退让,不敢接受,隋文帝说:“吏部勤恳能干,早有所闻。你现在考核为上等,众人的评议相同,当仁不让,有什么惭愧!一切都在我的心中,无须遮掩辞让[7][8]。”

开皇九年(589年)六月,卢恺被授任礼部尚书、兼摄吏部尚书的职务[9][10],遇到国子博士何妥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上奏苏威有不可告人的事情。卢恺因为与苏威牵连获罪,隋文帝将他交付法吏。有关部门奏高卢恺的情况说:“房恭懿尉迟迥的同党,不应当授予官职,苏威和卢恺二人曲意举荐,屡次改任为海州刺史。另外吏部候补官员很多,卢恺不当即授予官职,都只是注明履历遣走。苏威的堂弟苏彻苏肃二人,都是由乡正征召到吏部。苏彻的考核履历未到就被先行任用,苏肃左脚麻痹,才干无可称道,卢恺因为苏威的缘故,授任为朝请郎。卢恺结党营私,事实清楚。”隋文帝大怒说:“卢恺竟敢凭着吏部尚书行私人恩惠!”卢恺脱下朝冠叩首说:“太子将要以通事舍人苏夔担任舍人,苏夔就是苏威的儿子,臣认为苏夔不应当升迁,坚决上奏谏止。臣如果与苏威有私人情意,又怎会如此!”隋文帝说:“苏威的儿子,朝廷都知道,你就竭力坚持,以此邀取宠信。至于所不知道的,你就徇朋党之私,这是奸臣的作风。”开皇十二年秋七月乙巳(592年8月14日),隋文帝将卢恺削职为民[11][12]。不久,卢恺在家中去世,他的儿子卢义恭继承爵位。自从北周以后,选授官职不论门第高低,到卢恺主持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人鉴别士人的门第高低,所以受到结党营私的攻击,以致遭此结局[13][14][15][16][17][18][19][20]

其他

卢恺兼任吏部选时推荐达野客师担任兰州总管,达野客师推辞说:“客师有什么罪,被送到和突厥只隔一道墙的地方?”卢恺说:“突厥什么地方有墙?”达野客师说:“肉为酪、冰为浆,天作帐篷,毡子作墙[21]。”

家庭

父母

  • 卢柔,北周内史大夫、开府、容城伯
  • 河南元氏,北魏司徒、临淮文穆王元彧之女

姐妹

  • 卢氏,嫁北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隋州刺史、建安县子韦瓘,封万春县君[22]

儿子

  • 卢义恭,隋朝工部侍郎、容城县侯
  • 卢义丘,隋朝千牛备身
  • 卢玄成,隋朝宋州别驾
  • 卢义方,隋朝淄州邹平县县令[23]

参考资料

  1. 毛阳光,余扶危主编. . 北京市: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年7月: 四六一–四六三. ISBN 978-7-5013-5179-4 (中文(繁體)‎).
  2.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冬十月丙申,御正杨尚希、礼部卢恺使于陈。
  3.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一·陈纪五》:冬,十月,丙申,周遣御正弘农杨尚希、礼部卢恺来聘。恺,柔之子也。
  4. 《周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四》:恺字长仁。涉猎经史,有当世干能。起家齐王记室。历吏部、内史上士,礼部下大夫。寻为聘陈副使。大象初,拜东京吏部下大夫。
  5. 《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建德中,增邑二百户。岁馀,转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四年秋,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寻授襄州总管司录,转治中。大象元年,徵拜东京吏部大夫。
  6. 《北史·卷三十·列传第十八》:恺字长仁。性孝友,神情颖悟,涉猎经史,有当世干能,颇解属文。周齐王宪引为记室。从宪伐齐,说齐柏社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时染工王神欢者,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搢绅并列。实恐鹈翼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其事。转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建德四年,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帝读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蒨故是令君之子。”大象元年,拜东都吏部大夫。
  7. 《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恺有吏干,赐钱二十万,并赉杂綵三百匹,加散骑常侍。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
  8. 《北史·卷三十·列传第十八》:隋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加散骑常侍。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固让不敢受。文帝曰:“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
  9.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丁丑,以吏部侍郎卢恺为礼部尚书。
  10.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十二》:丁卯,以吏部侍郎卢恺为礼部尚书。
  11.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秋七月乙巳,尚书右仆射、邳国公苏威,礼部尚书、容城县侯卢恺,并坐事除名。
  12.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十二》:秋七月乙巳,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礼部尚书容城侯卢恺并坐事除名。
  13. 《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徵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筭,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倖。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姦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子义恭嗣。
  14. 《北史·卷三十·列传第十八》: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僕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海州刺史。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徵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威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至所不知,便行朋附。姦臣之行也。”于是除名,卒于家。
  15. 《北史·卷三十·列传第十八》: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锢之谮,遂及于此。
  16. 《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
  17.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后议乐事,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遂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为朋党,省中呼王弘为世子,李同和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复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肃等罔冒为官。又国子学请荡阴人王孝逸为书学博士,威属卢恺,以为其府参军。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以开府就第。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18. 《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时议乐,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于是夔、妥各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馀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遂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为朋党,省中呼王弘为世子,李同和为叔,言二人如威子弟。复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肃等罔冒为官。又国子学请黎阳人王孝逸为书学博士,威属卢恺,以为其府参军。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按之,事皆验。帝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惧,免冠顿首。帝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以开府就第。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馀人。
  19.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隋纪二》: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威子夔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辩,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及议乐,夔与妥各有所持;诏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馀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邪!”遂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为朋党。省中呼弘为世子,同和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复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肃罔冒为官等数事。上命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案之,事颇有状。上大怒。秋,七月,乙巳,威坐免官爵,以开府仪同三司就第;卢恺除名,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馀人。
  20.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隋纪二》:初,周室以来,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等甄别士流,故涉朋党之谤,以至得罪。
  21.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辩一》:礼部尚书范阳卢恺兼吏部选,达野客师为兰州总管,客师辞曰:“客师何罪,遣与突厥隔墙?”恺曰:"突厥何处得有墙?”客师曰:“肉为酪,冰为浆,穹庐为帐毡为墙。”恺,中书监子刚之子也。
  22. 罗新,叶炜著. .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4: 291–294.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国大陆)‎).
  23. 吴钢主编. .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年6月: 一一0 – 一一一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