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龍屬

叉龍屬學名Dicraeosaurus)是一小型的梁龍超科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非洲,距今約1億5000萬年前。牠們與其他的蜥腳類恐龍有著許多體型和外形上的差別。不像其他的梁龍超科,叉龍的頸部較短、較寬,頭部較大。牠也沒有梁龍有的鞭狀尾巴。叉龍的體型也不同於梁龍,只有12公尺(41呎)長。叉龍的首個化石是於1914年由古生物學家沃納·詹尼斯(Werner Janensch)發現的。叉龍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叉蜥蜴」,是按其頸椎背側的神經棘形狀命名的。這些脊椎與神經棘並非像梁龍超科般是直的,每一節都是呈Y型的,就像一個叉子一般。這些脊椎的神經棘是提供肌肉附著的地方。韌帶連結了這些脊椎骨,在背部形成了明顯的隆脊[1]。叉龍是草食性動物,但是牠不會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爭奪植物來源。叉龍的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敦達古魯組,當地亦曾發現長頸巨龍釘狀龍的化石。由此可見,叉龍與這些大型草食性恐龍生存於同一時期的同一環境,但是因牠們都各自以不同高度的植物為食,故不須互相競爭[1]

叉龙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晚期155–150 Ma
PreЄ
叉龍的骨架模型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演化支 板龙类 Plateosauria
演化支 大脚类 Massopoda
演化支 蜥脚型类 Sauropodiformes
演化支 近蜥龍類 Anchisauri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总科: 梁龙总科 Diplodocoidea
演化支 梁龙形类 Diplodocimorpha
演化支 鞭尾类 Flagellicaudata
科: 叉龙科 Dicraeosauridae
属: 叉龙属 Dicraeosaurus
Janensch, 1914
模式种
漢氏叉龍
Dicraeosaurus hansemanni

Janensch, 1914
  • 漢氏叉龍 D. hansemanni Janensch, 1914
  • 薩氏叉龍 D. sattleri
    Janensch, 1914

參考文獻

  1. Palmer, D. (编). .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132. ISBN 1-84028-152-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