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行為

反社會行為()指的是一種故意或非故意、不顧他人觀感、損人不利己,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無法增進公眾福祉的行為[1],可涉及破壞强姦盜竊故意傷害他人殺人或殘酷虐待動物

反社会的停车方式

反社會嚴重者常被「建制內的人」稱為「罪犯」(Criminals)、「極端分子」(Extremists),甚至是「恐怖分子」(Terrorists)。因此世界各國都在民事和刑事上修訂反制反社會行為的條文。

精神病學上,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持續性的反社會行為可被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異常[2]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則將其定義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3]

參見

參考文獻

  1. Berger, Kathleen Stassen. 6. Worth Publishers. 2003 [2011-07-01]. ISBN 0716752573 (英语).
  2. . BehaveNet. Inc. [201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英语).
  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