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谱

古琴谱是用来收录琴曲乐谱的书籍,也称古琴指法谱。到1960年代为止,查阜西已发现超过130部琴谱曾经出版,包含超过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传,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已经有几百年无人演奏了。[1]现存有古琴譜150多部,包含3000多首古琴曲

《幽蘭》序和曲名《碣石調幽蘭第五》,叙述了作品起源和文字谱。
《琴学丛书》

记谱法

文字谱

古琴最早采用文字谱,以文字详细叙述音高、节奏、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这些演奏法。文字谱可能是由战国时代雍門周所创制,采用完整的汉字来记录琴曲的所有细节。现存最早的古琴文字谱是代的《碣石调·幽兰》,原收藏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現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减字谱

文字谱难於使用,晚唐曹柔等简化文字谱而创制减字谱。减字谱是一种指法谱,將原文字譜的文字改成符號,再將符號組合成「減字」而记录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而不记录音高节奏,因此大大简化了琴谱。雖然理論上有1070个代表指法的减字,但常用的指法並不多,所以减字谱沿用至今。

《琴學入門》减字谱旁注工尺谱。

徽分记谱法

明代以前,琴谱记录的徽位為相對位置,会出现含糊的「七八日()」或「六下」,抑或是写「十一」。明末虞山琴派徐青山發展出徽分记谱法[2]以記錄按弦位置:两个徽位间的距离被分为10,如“七徽六分”、“六徽二分”和“十徽八分”。当时有人把1分划分成10,但并不实用[3]

工谱

宋代開始出现工尺譜,广泛用于戏曲,亦用於古琴曲。

现代发展

清末民初出現了減字譜與工尺譜的對照譜。王光祈曾以簡譜出版古琴譜,龚一首先以五线谱記錄古琴曲。陈长林研发一套计算机程序把文字谱和减字谱翻译成现代乐谱 [4]。現在琴人中使用的琴譜一般有減字譜與簡譜對照,也有減字譜與五線譜對照。

琴谱列表

参考文献

  1. 查阜西《存見古琴曲譜輯覽》,第3-44页。
  2. 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成公亮古琴音乐网
  3. 北京古琴研究会《北京琴讯》2001年3月(第71期),第1、2、4页
  4. Qin music notation generator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