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谱

减字谱或作简字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记谱法,仅用于记录古琴曲。其属于指法谱的一种,由更早的文字谱发展而来。它出现于唐代,明代的《神奇秘谱》是已知最早的刊印減字譜集[1]

大还阁琴谱》中的《白雪》减字谱
琴学入门》中减字谱与工尺谱同时使用

历史

古琴减字谱唐代时已经出现,一般认为由唐代曹柔发明。

唐以前的古琴谱为文字谱,将指法名称和序、徽位结合为文字写成。然而文字谱十分繁复、使用不便,相传曹柔将文字谱指法、术语中有特点的部分简化、组合,发展为减字谱。[2]据明蒋克谦在《琴书大全》中的记载:“制谱始于雍门周。张敷因而别谱,不行于后代。赵耶利出谱两帙,名参古今,寻者易知。先贤制作,意取周备,然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减字法,尤为易晓也。”[3]

除曹柔说以外,也有学者认为减字谱早在三国时代便已诞生,为曹植所首创。《琴苑心传全编》中所记载的“古之为谱,分左右之指法而备立之,操之言一而谱之言数蓗其倍,迨魏植分左右指法而扭为一字”中的“魏植”便被认为是三国魏的曹植。[4]

最初由于不同琴家对于文字谱减取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从减字体系。此后从晚唐到两宋时期为减字谱的发展期。与之前相比,这一时期一些术语得到了更加简化,右手“繁声”指法得到分化,左手指法也获得了发展,以与声韵相配。之后减字谱进一步成熟,单声指法取代了“繁声”指法,术语也逐渐规范,至南宋时,减字谱已经基本定型。[2][5]现存最早的减字谱为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的《古怨》琴谱。[3]清代《大还阁琴谱》则开始采用了徽分记谱法,相邻的徽之间分为十等分,按音位标注为“几徽几分”,与之前减字谱记载的相对位置相比,使得音位准确度更为提高。[6]

除古琴谱之中,在等乐器谱中也有使用减字谱。[3]

谱字

谱字示例

古琴减字谱将左右手指法、音位等减笔,取偏旁部首等按一定方式组合为谱字。[7]减字谱通常会在曲名下标明调名,正文由谱字组成,并以小字作为旁注。一个典型的谱字上半部表示左手各指徽位,下半部则表示弦名以及右手指法。例如,谱字“”左上角的“夕”表示左手无名指,右上角的“十”表示第十徽,下方的“四”指第四弦,“勹”则表示右手中指向内拨弹。[6][8]

如若谱字省去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的标记,则表明与前一谱字相同。[6][8]

据统计,目前存世的减字谱有100余种,谱字达1000余个。[7]

常见减字符号

以下列出了一些减字谱中的常见符号。[8][9][10]

音别符号

符号名称意义
散音空弦音
泛音左手轻点徽位,右手拨弦
按音左手按弦而弹
泛起泛音开始
泛止泛音结束

右手指法符号

符号名称意义
大指向内拨弦
大指向外拨弦
食指向内拨弦
食指向外拨弦
中指向内拨弦
中指向外拨弦
勾剔勾、剔相连
无名指向内拨弦
无名指向外拨弦
食指连挑两弦或数弦
在同一弦上连续抹、勾
在同一弦上连续摘、剔、挑
半轮在同一弦上连续摘、剔或剔、挑
锁/瑣在同一弦上连续剔、抹、挑
背锁剔抹挑得三声的锁,也有弹为四声的情况
短锁得五声的锁
𡿴长锁即六至十三声的锁,七声最常见
如一声在此之前的两声合为一声
双弹在按音与空弦上弹两个如一声
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向内拨弦
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向外拨弦
拨剌拨、剌相连
食指、中指、无名落在弦上、煞住余音
剌伏剌、伏相连
同时挑、勾(小撮)或托、勾(大撮)
齐撮撮的古写
打圆之前两音先急弹、再缓弹,共得六声
无名指向外拨弦,连续摘数声
食指向内拨弦,连续抹数声
滚拂滚、拂相连
全扶食指连抹、中指连勾两弦,无名指现再按第一弦煞住余音

左手指法符号

符号名称意义
大指
人、亻食指
中指
无名指
无名指末节外侧按弦
按弦后向右移
按弦后向左移
按弦后向右移一音
退按弦后向左移一音
回到原位
进复进、复相连
退复退、复相连
弓、引、引上按弦后向右慢移
尚、淌、淌下按弦后向左慢移
往来连续绰、注数次
急速小幅向上后回位
掐起大指提起拨弦,发出无名指所按音
对起掐起的古写
对过掐起的古写
对按掐起的古写
抓起大指按弦后抓起散音
带起无名指按弦后带起散音
罨/掩无名指按弦后大指在上一音击按
虚罨两手不弹不按,左手击按
𢩳拙推出中指向外推出散音
不动按弦后不动
在前一音处再拨一次
向右移产生上滑音
氵、主向左移产生下滑音
按音后在两侧微微摆动
比吟幅度更大

左右配合指法符号

符号名称意义
分开右手得音后左手向上一音位,再次得音后的同时左手回原位,通常为三声
同声左手抓起或带起,同时右手拨空弦,得一声
𢈈应合左手或上或下以应散音
放合左手按弦后内移放出散音,紧接着按弹相邻弦高八度音以应空弦音
掐撮声在之前两弦上掐撮
掐撮三声连续掩掐撮得三个音

其他符号

符号名称意义
省、少息稍作停顿
大息较长停顿
𠂊、急弹
缓弹
快弹
慢弹
入拍进入正板
入慢进入慢弹
句号乐句后的停顿
两徽之间
再作再弹一遍
从头再作从头再弹一遍
曲终全曲结束
𢫝操终全曲结束

参考文献

  1. 朱雅琼. . 文藝生活. 2012-05: 162–163 [2014-06-24].
  2. 辞海编缉委员会 (编).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1009.
  3. 罗艺峰 (编). .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
  4. 王德埙.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5. 石门 (编). . 远方出版社. 2005.
  6. 黄河.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
  7. 陆锡兴. . 中国文字研究. 2015, (42).
  8. 王耀华. .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9. 成公亮. (PDF). [2019-11-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15).
  10. 李祥霆. .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