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英語:),又稱反證可性,在科学科学哲学中用来表示由经验得来的表述所具有的一种属性,並使用嚴格否證法來判別一個理論是否科學,即「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邏輯上的反例的存在」。作为对比的则包括形式上的或数学的表述,如恆真式同義反覆(由于定义的原因它们总是真的),数学公理和定理——这些表述不容许逻辑上反例的存在。對理論的佐證雖然認可了合理性,但與邏輯實證主義經驗能證實理論的確證不同,佐證是暫時的。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如卡尔·波普尔)宣称:一切从经验得来的假说命题理论必須邏輯上容许反例的存在,才是科学的。一个主张“可證偽”并不意味着这个主张是“假”的。宗教和偽科學是不可證偽的。

是否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

定義

如果一个主张是可证伪的,则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一种观测的方法(即使实际上没有进行这项观测也无妨),来表明这个主张不符合重言式的标准(即这个主张不总是真的)。对某种描述进行观测的逻辑前提是它描述的事物是存在的。科學活動中要不斷思考、批判、否證,而且結果不能保證永遠正確。

例如“所有的天鹅全都是白色的”这个主张可以被“存在黑色天鹅”的观测证伪,虽然这个观测并不一定会发生。一个可证伪的命题必须定义某些被禁止的情形。例如,在这个例子中,“所有的天鹅全都是白色的”这个主张禁止了“黑天鹅”的存在。由于理论上可能存在“观测到黑色天鹅”这个反例,“所有的天鹅全都是白色的”这个主张是可证伪的。 再比如假设现在有一个人宣称“我说的话一直都是对的”,那么我们考察他以前说过的话,如果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那么这句话肯定是个假命题。然而,即使这个人过去一直贯彻一种想法,在他自己的言论中没有自相矛盾之处,也不能作为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句话是个真命题。

科學理論的必要属性

可证伪性是一個科學理論的必要属性[1]。可证伪性是由经验得来的主张的必要属性,却不是充分属性。一个主张需要更多的属性及證據使其成为经验上有意义的。

参见

参考文献

  1. 竹內薰. . . 漫遊者文化. 2007-04-03. ISBN 978-986-6858-07-9 (中文(台灣)‎).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