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飛航情報區

台北飛航情報區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于1953年为当时代表中国中華民國所划定的飛航情報區。中華民國方面据此提供情報服務及守助業務,亦為中華民國惟一的飛航情報區[1]:13

中华民国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网站提供的台北飛航情報區航路图。它与中華民國防空識别區三边重叠、大体一致。红色线条区域则是中华民国方面设立的“restricted area(禁飞区)”。
飛航服務總台‧台北飛航情報區舊址「翔安大樓」(近端)

最初范围与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相同,1955年东扩一个经度。覆盖中国大陆东南地区台湾本岛,以及日本领空。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中取代中华民国,获得中国代表权。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划定全国飞行情报区。而在两岸长期分治,分别控制台湾海峡中线东西两侧空域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85年划出,与原有的上海飞行情报区大致沿台湾海峡中线划分。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1个飞行情报区之一[2]。因此,两岸政府在名义上,均管辖此飛航情報區。

飛航情報區相关

終端管制區域

台北飛航情報區計有臺北、高雄、花蓮、臺東、馬祖、與金門等終端管制區域。早期的臺中終端管制區域已劃入臺北終端管制區域內[1]:15

臺北終端管制區域範圍,為下列各點經緯度連線以內之部份:(254407.33N,1213417.35E)、(254332.06N,1215636.06E)、(253656.02N,1220440.61E)、(252509.00N,1221228.00E)、(250622.00N,1221723.00E)、(2442483.10N,1221356.42E)、(243543.75N,1220427.66E)、(243023.00N,1215605.00E)、(242511.14N,1214331.59E)、(242408.00N,1213002.00E)、(242958.51N,1211007.12E)、(242200.00N,1210000.00E)、(235010.83N,1204634.06E)、(240325.23N,1195202.28E)、(244800.00N,1202500.00E)[1]:15

历史

1953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国,以“观察员”身份重返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民航局局长賴遜岩代表参加东南亚及太平洋空中航行第18届理事会。会议决议划定台北为国际空中飞行管制中心区之一。同年8月,正式命名为台北飛航情報區[3]:149

相关条目

注释

  1. 許書耕、賴威伸、胡智超、李宇欣、陳春益、林東盈、李威勳、陳佑麟、袁永偉、盧立昕. . . 臺北市: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018. ISBN 9789860557862 (繁体中文).
  2. (PDF). 国际民航组织网站,来源:2018年10月中国方面提交的信息文件. [2021-02-02] (简体中文). 2.6 FICE:我国11个飞行情报区(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武汉、三亚、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香港、台北)均已实现了区内至少存在一个与相邻单位的 AIDC 接口[……]
  3. 陳駕譽、戴宏傑. (PDF). 黃埔學報 (高雄市: 陸軍軍官學校黃埔出版社). 2013, (第六十五期): 143–160. ISSN 1814-7704 (繁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