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蘇鐵

台東蘇鐵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蘇鐵門 Cycadophyta
纲: 蘇鐵綱 Cycadopsida
目: 苏铁目 Cycadales
科: 苏铁科 Cycadaceae
属: 苏铁属 Cycas
种: 台東蘇鐵 C. taitungensis
二名法
Cycas taitungensis
C. F. Shen

台東蘇鐵學名:),為台灣特有、且僅有之蘇鐵科植物,英文名稱為Taitung cycad

命名

台東蘇鐵過去曾經被當成目前已知為另一種蘇鐵的標本,由於日本學者佐佐木舜一於台灣臺東縣境內採集到野生的,使那種蘇鐵被命名為「台灣蘇鐵」(學名:Cycas taiwaniana),英國博物學家郇和(Swinhoe,亦譯為「史溫侯」)在1861年至1866年間在臺灣的採集台東蘇鐵。當時,他將所採集的部分標本送給Dr. Hance之標本館;在1893年,英國人William Carruthers根據其中一張只有少數葉子及三片苞子葉的標本,命名發表了台灣蘇鐵這種植物,後來這份標本存放於大英博物館。從此以後,凡採集自臺灣的蘇鐵標本全部被鑑定為台灣蘇鐵,而且認為同一種植物也分布於中國廣東、福建一帶,這個看法被沿用了超過一百年。

直到1994年,臺灣的沈中稃博士與中央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今稱「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鄒稚華副研究員,以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國家標本館的Hill博士與中國科學院的陳家瑞博士共同發現,產於臺灣台東的蘇鐵與產於大陸廣東的蘇鐵在形態上其實有很大的差異,他們重新檢視大英博物館所典藏的那份模式標本(當年William Carruthers命名台灣蘇鐵的標本)。結果他們發現這份標本的特徵,是和產於廣東的蘇鐵相符,而和產於台灣的蘇鐵不同。因此產於臺灣的蘇鐵就確認為不同於台灣蘇鐵的新種,於是將產於臺灣的蘇鐵以其原生地命名為「台東蘇鐵」。[2]

特徵

樹高1至4.5公尺,莖為柱狀,單一少有分枝,主幹粗大密被有葉柄殘留之木質基部(葉痕)。葉為羽狀複葉,長約2米,叢生於莖頂,小葉線形,水平排列,中位小葉長約26厘米,葉緣扁平不反捲,葉背無絨毛。雌雄異株,花單性,雄毬花(小胞子囊穗)長圓柱形,由多數三角尖頭狀小胞子葉所組成,狀似毬果;雌毬花(大胞子葉)扁平,裂片細長紅色,胚珠著生於兩側。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紅紫色。

產地

台東蘇鐵是台灣唯一原生的蘇鐵類植物,自然界僅分佈於台東卑南大溪及泰源之低海拔近溪谷山區,台東縣並設置有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該區是台灣野生的台東蘇鐵分佈面積最廣、數量最多,且生長情況良好的區域。除此之外,海岸山脈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為另一位於縣境的台東蘇鐵保護區。

威脅

台東蘇鐵目前正受東陞蘇鐵小灰蝶蘇鐵白輪盾介殼蟲所威脅,令大量植株枯黃以至死亡。台灣正以物理化學以及生物方法防治。物理方法是把受東陞蘇鐵小灰蝶蘇鐵白輪盾介殼蟲所寄生的台東蘇鐵葉整片切去,然後密封於塑膠袋並放在陽光下暴曬使害蟲死亡。化學方法是把可溶性化學物質放在樹上,化學物質溶解後便會被台東蘇鐵吸收,從而使吸取蘇鐵汁液的害蟲死亡。生物方法使用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的天敵同源於泰國的雙色出尾蟲進行生物防治,但雙色出尾蟲無法適應台灣的冬天。[3][4]

參考資料

    參見

    扩展阅读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