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丹河

吉蘭丹河馬來語:Sungai Kelantan;英語:Kelantan River)是馬來西亞主要河流之一,為馬來西亞半島東北部的主要河流,流域坐落在馬來西亞吉蘭丹州境內。

吉蘭丹河
Sungai Kelantan
Kelantan River
河流
2005年9月,吉蘭丹河瓜拉吉賴段(河口上溯約70公里處);每年11月至2月的雨季期間,河水可高漲8公尺以上造成水災。
国家  马来西亚
地区 吉蘭丹州
瓜拉吉賴縣 · 丹那美拉縣 · 馬樟縣 · 巴西馬縣 · 哥打峇魯市 · 道北縣
屬於 吉蘭丹河
支流
 - 左侧支流 加臘士河 · Sungai Sokor · 古夏河 · Sungai Mak Neralang
 - 右侧支流 勒比河 · 雙溪榴蓮 · 饒河 · Sungai Sat · Sungai Bagan
城市 瓜拉吉賴丹那美拉巴西馬和首府哥打峇魯
源头 烏魯士拔
 - 海拔 2,161 m(7,090 ft
 - 坐标 5°9′0″N 101°29′0″E
汇合点 瓜拉吉賴
 - 坐标 5°31′13″N 102°11′22″E
河口 南海
 - 海拔 0 m(0 ft
 - 坐标 6°13′7″N 102°14′7″E
长度 248 km(154 mi
流域面积 11,900 km²(4,595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557.5 /s(19,688 ft³/s
 - 最大流量 5,387 /s(190,240 ft³/s
 - 最小流量 153 /s(5,403 ft³/s
吉蘭丹河衛星鳥瞰圖(NASA World Wind軟件製作)

概況

發源自蒂蒂旺沙山脈上的烏魯士拔山(海拔2161公尺),主流长248公里,流域面積11900平方公里,涵蓋馬來西亞大漢山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流經處的主要城市有瓜拉吉賴、丹那美拉、巴西馬和首府哥打峇魯,出口處為南海[1]

吉蘭丹河主要分成四段,其首20英里為柏迪斯河(Sungai Betis),其次為能吉利河(Sungai Nenggiri),接著加臘士河(Sungai Galas),最後與勒比河(Sungai Lebir)匯成吉蘭丹河。[2]:8

主要支流

  • 吉蘭丹河
    • 勒比河(Sungai Lebir):瓜拉吉賴縣 督阿冷
    • 加臘士河[3](Sungai Galas):話望生縣 達蓬
      • 柏高河(Sungai Pergau)
      • 能吉利河(Sungai Nenggiri)
        • 柏迪斯河(Sungai Betis)
    • 雙溪榴蓮(Sungai Durian)
    • 饒河(Sungai Nal)
    • 索谷河(Sungai Sokor)
    • 古夏河[4](Sungai Kusial):丹那美拉縣 古舍
    • Sungai Sat
    • Sungai Bagan
    • Sungai Mak Neralang

主要橋樑

  • 蘇丹雅哈耶布特拉大橋[5](馬來語:Jambatan Sultan Yahya Petra;英語:Sultan Yahya Petra Bridge),主要橋樑,雙向四車道。跨越吉蘭丹河下游主幹,將坐落在東岸的該州首府哥打峇魯市和西岸郊區連接起來。全長840公尺(2757尺),[6]是馬國第一座收費大橋。[7]1962年9月14日奠基,1965年4月17日[8]由時吉蘭丹蘇丹雅哈耶布特拉開幕,[9]耗資520萬令吉,由於該州財政貧弱,故採取收費的做法。[7]值得一提的是,該橋樑的承建商建發公司,為該國富豪林梧桐所有,是他早期的事業之一。[10]日後該橋日益擁塞,2013年2月,為紓緩交通而在該橋兩邊另外建設的單通道高架橋建竣,成為雙向六車道橋樑。[11][12]
  • 基里瑪橋(英語:Guillemard Bridge;馬來語:Jambatan Guillemard),單軌鐵道桁架橋,坐落在吉蘭丹州境內,跨越吉蘭丹河主幹,自馬樟縣起至丹那美拉縣境內,全長609.6公尺,是馬來西亞國境內最長的鐵道橋。建於1920年4月,建竣於1924年4月,由英國的都城嘉慕公司(時名Metropolitan Amalgamated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 Ltd)承建。1924年7月19日[13],在吉蘭丹蘇丹伊斯邁的邀請下,時任海峽殖民地總督暨馬來聯邦高級專員基里瑪爵士親臨開幕,蘇丹伊斯邁則以基里瑪爵士命名該橋[14]。開通以後,吉蘭丹即與吉打海峽殖民地馬來聯邦柔佛以鐵道相通,在當時英國殖民政府規劃下,吉蘭丹將與[15]仰光[16]相通,通過數千里的鐵道,與緬甸法屬印度支那連接。[17]1941年12月,馬來亞戰役中敗退的吉蘭丹區英軍炸毀部分橋身以阻止日軍前進,之後戰爭期間日軍工程師修復失敗故一直無法通行,直到1948年9月7日再次修復後,才恢復通車,再度允許所有交通工具通行[18]。1988年2月1日,丹那美拉大橋建竣通車以後,僅行火車,目前為馬來亞鐵道公司所用。[17][19]
  • 蘇丹伊斯邁懸索橋(馬來語:Jambatan Gantung Sultan Ismail;英語:Sultan Ismail Suspension Bridge),坐落吉蘭丹州境內,跨越吉蘭丹河支流的饒河(Sungai Nal),全長21.34公尺,寬9.14公尺。曾經是沿著吉蘭丹河貫通吉蘭丹州領南北的馬來西亞8號聯邦公路中,連接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與吉蘭丹哥打巴魯的陸路橋樑,1986年新橋建竣取代後廢棄,如今為歷史遺址,是吉蘭丹史上惟一一座懸索橋。1932年4月19日,由吉蘭丹蘇丹伊斯邁開幕。[20]

災害

馬來半島東岸每年11月至3月期間,會因亞洲內陸持續吹來東北季候風從而形成綿長的雨季。該季候風自南海與暹羅灣處攜來大量水汽並在馬來半島東部降水。其中吉蘭丹河流域每逢雨季時期常見水災肆虐。自20世紀有記錄以來,該流域地區在1927、1967和2014年均發生了歷史上特別重大的災情。其中因為吉蘭丹河口三角洲地區,以首府哥打峇魯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的緣故,每逢雨季輒有大量人口和聚落蒙受災害,如1967年時,吉蘭丹州即有七成的村莊和近半的人口受災。[21][22]

參考文獻

  1. R. Ibbitt, K. Takara, Mohd. Nor bin Mohd. Desa, and H. Pawitan(ed). (PDF). Catalogue of Rivers for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Volume 4). March 2002 [2015-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2) (英语).
  2. Walter Armstrong Graham. . Glasgow; London: James Maclehose and sons; Macmillan. 1908年 (英语).
  3. 亦音譯呀喇士河、佳叻河等等。
  4. 亦音譯古舍河。
  5. 該橋蘇丹譯名不定,且用其中一種譯法,當地用法可省略後方的布特拉,甚或直稱吉蘭丹大橋。
  6. .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 [2015年12月9日] (马来语).同屬檔案局的網站另見有長度908公尺(2980尺)的說法,請參見.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 2008年10月13日 [2015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8日) (马来语).
  7. 1965年3月16日宣佈至1978年7月9日收費站遭搗毀。Chief Editor. . Sokmo. 2015年2月4日 [2015年12月9日] (马来语).
  8. 分別有17、18、19日三種資料來源,且存一說。
  9. .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局. [2015年12月9日] (马来语).
  10. . 星洲日報. 2011年1月26日 [2015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11日) (中文(马来西亚)‎).
  11. . 星洲日報. 2013年2月3日 [2015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11日) (中文(马来西亚)‎).
  12. . 星洲日報. 2013年2月6日 [2015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11日) (中文(马来西亚)‎).
  13. . The Strait Times. 1924年7月12日 [2015年3月19日] (英语).
  14. 此處與馬來文、英文維基百科不同,它們引用當地官方、旅遊介紹文字、鐵道迷的資料來源說明該橋是吉蘭丹蘇丹伊斯邁(英文維基誤植為其父莫哈末四世)所開幕,然而按照當時報道,應該是英國官員開幕。
  15. 橫跨湄南河連接東西岸的拉瑪六世大橋後於1927年竣工。
  16. 泰緬鐵路。英國勘測後覺得建設難度太高而放棄,後日本用戰俘於1943年建竣,但當時基里瑪橋早已炸毀。
  17. . The Strait Times. 1924年7月24日 [2015年3月19日] (英语).
  18. . The Strait Times. 1948年8月31日 [2015年3月19日] (英语).
  19. Malaya Railway: Guillemard Bridge/Jambatan Sungai Kusial
  20. . Bahagian Pengurusan Teknologi Maklumat (BPTM) Pejabat Setiausaha Kerajaan Negeri Kelantan(吉蘭丹州政府秘書處辦公室資訊管理部). [2015年3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马来语).
  21. Kamarul Aryffin Baharuddin; Shaik Farid Abdull Wahab, Nik Hisamuddin Nik Ab Rahman, Nik Arif Nik Mohamad, Tuan Hairulnizam Tuan Kamauzaman, Abu Yazid Md Noh, Mohd Roslani Abdul Majid. (PDF). 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Kota Bharu: 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 2015 Mar-Apr, 22 (2): 1–7. ISSN 2180-4303 (英语).
  22. Ngai Weng Chan. .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CB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4): 22–29. ISSN 0965-3562 (英语).

外部連結

  1. (英文)吉蘭丹河面監測站 現況數據及歷史數據
  2. (简体中文)馬來西亞沿河城鎮華人故事 母親河 吉蘭丹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