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的地点

这列表列出了出現在《哈利·波特》作品系列中的地點。

住宅

洞穴屋

洞穴屋(The Burrow)衛斯理家族的住處,位於奧特里聖凱奇波(Ottery St. Catchpole)的村莊外,露娜·羅古德西追·迪哥里及福西特家的住所附近。由於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中,古里某街12號(12 Grimmauld Place)的鳳凰會總部被毀,於是眾人以赤膽忠心咒(Fidelius Charm)保護,並妥協以衛斯理家作為鳳凰會的臨時總部,直到它失去被給予的保護。衛斯理家樓高七層,管理上只能靠魔法維持屹立不倒。儘管房子有殘舊的外觀,哈利·波特談論他首次到訪指這是他曾經到過最好的房子,那裡並成為他繼霍格華兹後,世界上第二個他最喜歡的地方,他更在那裡曾經居住。洞穴屋附近的那個隱秘果園是衛斯理家男孩與金妮·衛斯理魁地奇雙打練習場。花園裡有很多雜草,大量的花園地精(gnomes)於洞穴屋的花園裡居住並出沒。

洞穴屋的廚房非常小,並且相當擁擠,中間擺了一張整潔的木桌和幾張木椅。牆上的大鐘有多根指針(全部是家庭成員),根本沒有數字。只在邊緣上寫滿諸如「在路上」,「泡茶時間」、「餵雞時間」和「你遲到了」的字樣。而在《》中,全部指針指向「致命危險」(位置在12時)(雖然有時指針會移到其他位置,但不久後會移回「致命危險」)。壁架上放著三疊厚厚的書,大多都是、和之類的書名。

洞穴屋的六樓(閣樓)是食尸鬼居住的地方,生氣時時常用力敲打水管或發出大叫,弄得榮恩不得安寧。

高錐客洞

波特一家位於高錐客洞的居所,攝於倫敦華納兄弟利維斯登工作室(Warner Bros. Studios, Leavesden)。

高錐客洞(Godric's Hollow)是一個虛構的村莊,舊日稱作高錐客山谷,小說中的位置是位於英格蘭的西郊[1][2]。值得注意的是,高錐客洞跟其他村莊,就像奧特里聖凱奇波(Ottery St. Catchpole)及錫特沃斯(Tinworth)一樣,是個魔法社區[3]。該村莊是哈利父親的家鄉,亦是父母詹姆·波特莉莉·波特的家,二人最後藏身及被佛地魔殺害的地方[4],此時他們的初生兒哈利·波特留下了他的閃電形狀疤痕。

高錐客洞是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的創辦人之一,早已過世的高錐客·葛萊分多(Godric Gryffindor)的家[3],村莊因此被命名。哈利·波特表示有意回到高錐客洞去看望父母的墳墓,哈利與妙麗·格蘭傑陪同一起前往。有透露指高錐客洞的教堂墓地是許多巫師的安息之地,包括漢娜·艾寶(Hannah Abbott)的家族成員,但最有名的是伊諾特·皮福雷(Ignoramus Peverell)及波特家族。阿不思·鄧不利多的母親肯德拉·鄧不利多(Kendra Dumbledore)於她的丈夫博知維·鄧不利多(Percival Dumbledore)因為女兒亞蕊安娜·鄧不利多(Ariana Dumbledore)的關係而攻擊三名麻瓜男孩而被捕判處入獄後,肯德拉將家人搬到高錐客洞。

其他村裡著名的居民包括魁地奇金探子的發明者鮑曼·賴特(Bowman Wright)[5],及《魔法史》一書的作者(Bathilda Bagshot)。

在《死神的聖物》中,哈利與妙麗在高錐客洞被佛地魔的巨蛇(佛地魔的分靈體之一),牠扮成的模樣作出攻擊,導致哈利的魔杖意外被毀。

羅琳在接受BBC兒童Newsround的訪問中含蓄地證實了「高錐客·葛萊分多」與「高錐客洞」之間的關係[6]。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最後一輯,《死神的聖物》中,妙麗·格蘭傑也毋庸置疑的道出這個關聯。

在高錐客洞的廣場中心樹立了由魔法組成的一座戰爭紀念碑,為紀念詹姆·波特莉莉·波特哈利·波特一家人,當巫師或女巫身邊沒有麻瓜陪同在一起時,該紀念碑就會出現,而麻瓜是看不見的。哈利·波特家的舊居殘骸(被佛地魔襲擊後保留下來)則可發現於主街的盡頭。

小漢果頓

小漢果頓(Little Hangleton)是個虛構的麻瓜村莊,是佛地魔父母的祖先的起源地,亦是佛地魔於《火盃的考驗》中恢復身體形態的地方。雖然這個村落於第四輯《火盃的考驗》中首次出現,但未經描述,直至第六輯《混血王子的背叛》才被描述。

這個村莊佔據了一個山谷的地上,以陡峭的山脈為界,跟大漢果頓(Great Hangleton)的定居點相距不遠。山谷一側的村莊上方是一座教堂,是瑞斗的家(Riddle House)和一個墓園,是貴族家庭瑞斗家的前房地產,同時是村裡最好的房子。它在《火盃的考驗》中開首時出現,是弗蘭克·布萊斯(Frank Bryce)的謀殺地點,而在哈利波特系列的這個年代,它是破舊的並被藤蔓覆蓋著,它是被認為是富豪基於稅務用途而持有,雖然這實際上是防止出售或拆除。在湯姆·魔佛羅·瑞斗作為學生期間,他於屋內把父親及祖父親殺害。

在山谷的另一邊,唯一的住宅是屬於純血家庭的破舊平房,薩拉札‧史萊哲林反社會的後裔 — 剛特家族(The Gaunts),剛特家族的小屋位於爬出山谷後沿著蜿蜒道路旁的小灌木林中[7]。在《火盃的考驗》,佛地魔與哈利·波特就是在小漢果頓的墓地裡對戰。

小惠因區

小惠因區水蠟樹街4號。

小惠因區(Little Whinging)是個虛構的城鎮,位於英國薩里郡倫敦以南的地方。美國小說家和學者艾莉森·盧裡在《紐約書評》中指出小惠因區這個名字是「美國讀者可能不會想得出的笑話:我們會把那地方稱為『小嗚嗚』(Little Whining)。[8]

哈利·波特的房間。

小惠因區水蠟樹街4號是哈利·波特姨姨,德斯禮一家(The Dursleys)的住所,哈利·波特自15個月大開始便在此處居住,在此之前與父母就住在高錐客洞(Godric's Hollow);然而,自從他開始於霍格華兹就讀後,他在此處逗留時間不多,只在暑假時不情願地回來。那裡樓上有 四間睡房,有多間浴室、一個廚房,一個客廳及樓梯櫥櫃下有一個雜物房(哈利·波特的房間)。

馬份莊園

莊園(Malfoy Manor)是貴族家庭魯休思·馬份、水仙·馬份及跩哥·馬份所居住的大宅,後來水仙的妹妹,貝拉·雷斯壯(Bellatrix Lestrange)也入住在此。第五部小說提及過莊園位於英國威爾特郡某處,他們的一切家務都由家庭小精靈多比照顧,直至哈利·波特使計讓魯休思·馬份把多比釋放。

在《消失的密室》中,跩哥透露過在莊園會客室下有他們自己的密室,當魔法部突擊搜查莊園時,它被用來把有價值的黑魔法人工製品隱藏起來。佛地魔在《死神的聖物》中多次利用莊園來作為大本營。馬份家三人對佛地魔利用他們的莊園似乎感到不滿,只有貝拉·雷斯壯為他在那裡感到高興,三人被囚禁於自己家中,並對自己的生命感到非常真實的恐懼。

在《死神的聖物》,有幾人被佛地魔下令囚禁於地下室,包括:露娜·羅古德丁·湯瑪斯、古靈閣銀行的拉環(Griphook the Goblin)、奧利凡德先生(魔杖製作師及魔杖店主),死拿錢(Snatchers)把哈利、榮恩和妙麗抓住後,把他們帶到莊園,哈利一行人與食死人對戰。多得家庭小精靈多比的幫助,他們與一眾被囚的人逃出去。的四人被佛地魔軟禁,直至後來他們與其他食死人一起參與霍格華兹大戰

莊園的靈感來自德比郡哈德威克廳(Hardwick Hall),是一所英國鄉村別墅,現由國家名勝古蹟信託管理。

古里某街12號

古里某街12號(No.12, Grimmauld Place)位於倫敦,是一個古老且血純正的巫師家族布萊克的住址。這個地方於第五集首次出現。那裡的建築結構是一棟喬治亞式聯排屋

當中屋內牆壁上的掛毯是布萊克家族的族譜,以及天狼星·布萊克的母親,沃爾布加·布萊克(Walburga Black)的一幅迷人的肖像。那裡有一隻古老及深度瘋狂的家庭小精靈怪角,牠是忠於布萊克夫人的畫像。屋內還有其他布萊克家族成員的肖像,包括霍格華兹最不受歡迎的校長斐利亞·耐吉·布萊克(Phineas Nigellus Black),一度成為布萊克家族的主角。屋內的樓梯排列著前家庭小精靈被斬首的頭廬,有些則被鑲嵌到牆上。

那裡設下許多安全措施:那裡有反現影術咒(Anti-Apparition Charm),而且那個地點是不能定位,不能在地圖上找到。整座房子有赤膽忠心咒(fidelius charm)保護,能阻擋偽裝成麻瓜及其他其他闖入者。在第七部小說中,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他們的鄰居需時很久才能從11號跑到13號。它跟任何魔法住宅一樣安全,並可以容納大量的人。由於這個原因,天狼星·布萊克願意把它借給鄧不利多,選作鳳凰會重組後的總部。只有具魔法能力的人才能看到它,及只能由守密人(Secret Keeper)告知才可得知該位置。房子甚至可以免受由魔法部強加的禁忌咒(Taboo)的影響,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妙麗·格蘭傑在屋內至少一次提到佛地魔的名字[9]

由於天狼星·布萊克被監禁於阿茲卡班監獄,所以導致房子在隨後幾年變得失修,他於第五部小說中返回家中時,發現家中滿佈灰塵、破損、魔法生物和各種危險,是個陰沉和不愉快的居所。在天狼星去世後,哈利於《混血王子的背叛》中繼承了該房子,後來他把房子捐給鳳凰會,希望跟天狼星認為被困的地方沒有關係,以及在他去世前該處沒有用途。

在《死神的聖物》中,當隱藏避過伏地魔時,該處成為哈利、妙麗和榮恩的避難所。然而妙麗在運用消影術的過程中被大角星·布萊克二世(Arcturus Black)的妻子萊桑德拉·牙克厲(Lysandra Yaxley)捉住,不小心把作為食死人的她帶到布萊克家大宅,從而讓佛地魔得悉他們的位置。

古里某街12號的外景是攝於伊斯林頓倫敦自治市克萊蒙特廣場(Claremont Square)附近的水庫

貝殼居

《死神的聖物》中的貝殼居。

貝殼居(Shell Cottage)比爾·衛斯理花兒·戴樂古於《死神的聖物》中婚後的家。外景取景于威尔士彭布罗克郡海岸线国家公园,但该建筑实际位於康沃爾郡的錫特沃斯村(village of Tinworth)[10]。貝殼居是哈利榮恩妙麗露娜丁·湯瑪斯、拉環(Griphook the Goblin)、奧利凡德先生等人在家庭小精靈多比的幫助下利用消影術逃脫馬份莊園的禁錮,並於貝殼居現影,及後眾人躲藏的地方。

多比在協助眾人脫險後犧牲,哈利、妙麗及榮恩以人類的方式把他埋葬於貝殼居不遠處的花園中。在霍格華兹大戰中,比爾與花兒成為了守密人(Secret Keeper)。

蜘蛛尾巷

蜘蛛尾巷(Spinner's End)是麻瓜的街道名稱,是賽佛勒斯·石內卜(Severus Snape)的老家[11][12],被形容為幾條使用一致磚塊的街道之一。這條街道靠近一條骯髒的河流,銀行散滿著垃圾,附近有一個高聳煙囪的磨坊,依其周邊環境的描述,這裡很可能就是賽佛勒斯·石內卜成長的屋子,從而讓這個地方如科克沃斯(Cokeworth)一樣是個虛構的小鎮。

石內卜的家前門打開就能直接進入客廳,是個暗沉的軟壁病房,牆壁上擺滿書籍[13],破爛的傢俬和懸掛於天花板的燭光吊燈。屋內有一道隱藏的門,通向一條狹窄的樓梯。「蜘蛛尾巷」於《混血王子的背叛》中首次出現,被水仙·馬份及貝拉·雷斯壯到訪。在《死神的聖物》中透露,石內卜於小時候與莉莉·波特佩妮·德思禮住在同一個鎮上。

瑞斗府

瑞斗府(Riddle House)是湯姆·瑞斗成為佛地魔之前的居住地。在《火盃的考驗》中,管理的麻瓜管理員就是在此地被佛地魔用索命咒殺害。

魔法學校

波巴洞

波巴洞魔法與巫術學院(英語:是一所魔法學院,於《火盃的考驗》中首次出現,該學院參與「三巫鬥法大賽」的歷史可追溯至少700年前。該學院位於法國南部馬賽東南方19公里的一座閃閃發光的宮殿內,主要為西歐地區的學生。據花兒·戴樂古所述,那裡的食物是很美味的。學生穿著藍色和灰色絲綢校服。除了盔甲的套裝,在聖誕節期間,波巴洞的大廳的側翼中有一些像鑽石般閃閃發光的冰雕像。虽然电影中波巴洞只有女学生登场;但小说中布斯巴顿是男女混校的(布斯巴顿的马车在霍格沃茨降落后,是由一名布斯巴顿的男学生放下马车旋梯,[14]且从马车上下来的学生有男有女。[14]霍格華茲的女生帕瓦蒂·帕蒂爾(Parvati Patil)和帕德瑪·帕蒂爾(Padma Patil)在聖誕舞會中曾与兩名波巴洞的男生跳舞[15])。

《火盃的考驗》中指出,波巴洞擁有一輛大馬車,是由馬拉著一間房子大小的車廂,牠們的蹄子如餐盤一樣大。馬車可容納一大群學生與他們的半巨人女校長美心夫人(與魯霸·海格一樣是個半巨人)。馬車是淡藍色的車身,它上面有波巴洞的校徽(兩個交叉的金色魔杖,每支指向三顆星星)。短語「beaux bâtons」於法語的字面意思是「美麗的魔杖」[16][17][18]

卡斯特羅布舍

卡斯特羅布舍(英語:是一所位於巴西北部亞馬遜熱帶雨林深處的魔法學院,專門取錄來自中南美洲地區的學生。該校被形容為神話般的城堡,是由金色岩石建造的雄偉建築物,經常被比作一座寺廟。卡斯特羅布舍的歷史與霍格華茲一樣悠久,建築物以至地面都有凱波拉(Caipora)保護,跟霍格華茲一樣,這座城堡在麻瓜看來是一堆已經坍塌的廢墟。卡斯特羅布舍和霍格華茲共享了這個創意,但到底是哪一方先提出的這個想法,至今仍有爭議。

斯特羅布舍的學生非常擅長藥草學和神奇動物學[19]。這所學校還會推出很受歡迎的交流計劃,讓歐洲學生到這裡學習了解南美洲的動植物。有一次,比爾·衛斯理跟一名波巴洞的學生成為筆友,他希望比爾能夠參加交流計劃到巴西旅行,但因衛斯理一家無法負擔得起旅行的費用而推卻了邀請,因此得罪了這個筆友,他把一個被詛咒的帽子寄給比爾,讓比爾的兩隻耳朵都皺了起來,導致二人的關係惡化。

德姆蘭

德姆蘭魔法與巫術學院(英語: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專門取錄純血巫師及女巫,學生多數來自東歐地區,該校相當注重黑魔法的教學。它首次出現於《火盃的考驗》中的魔法學院。學院參與「三巫鬥法大賽」的歷史可追溯至少700年前,鄧不利多以「歡迎我們來自北方的朋友」來介紹他們。德姆蘭的學生穿著厚重的皮草與血紅色的長袍,他們的名字以「俄羅斯人」及「保加利亞人」來命名。德姆蘭在電影中被描繪成一所男子學校,但根據小說,它是一所男女學校,提及過有幾名女學生,但沒有姓名。

德姆蘭以注重黑魔法的教學而著名,在小說系列中其他學校限制學習黑魔法防禦術,而德姆蘭的學生卻切切實實的學習過。在《死神的聖物》中,透露了黑魔法巫師蓋勒特·格林德瓦(Gellert Grindelwald)曾於此就讀,他還把死神聖物的象徵符號雕刻在學校的石牆上。儘管德姆蘭把教授黑魔法訂為課程的一部分,但蓋勒特·格林德瓦所做的那些實驗顯然被認為太極端,按照學校的標準,他被學校驅逐出去。

「德姆蘭」這個名字可能是德語中的短語「Sturm und Drang」的暗示,即是「風暴和壓力」的意思[20][21][22][23][24]

伊法魔尼

伊法魔尼巫術與魔法學校(英語:成立於17世紀,位於美國麻州最高的格雷洛克山山頂[25],專門錄取北美地區的巫師及女巫的虛構學校,跟《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有關。它隱藏於麻瓜世界,結界有時可能出現於山峰頂周圍的雲層中[26]。該校根據的結構而建,合共有四個學院,學生於入學時進行分類。

伊法魔尼由伊索·瑟爾(Isolt Sayre)於1620年乘坐五月花號愛爾蘭途經英國北美旅行期間成立的,並以她出生的小屋的名稱來命名。伊索小時候並沒有機會入讀霍格華茲,在她聽說過霍格華茲的事後,並運用她的想像力,並部分模仿成為伊法魔尼的雛形。她的首批學生是她收養的孩子,查威克·布特(Chadwick Boot)及韋伯·布特(Webster Boot)。

伊法魔尼有四個學院:雷鳥(Thunderbird)、有角蛇(Horned Serpent)、萬帕諾亞格人(Pukwudgie),及 貓豹(Wampus),每個都代表一個理想巫師的不同部分[27]。名稱是伊索·瑟爾及她的家人選擇的,因為是他們最喜歡的魔法生物。查威克是個「聰明且有氣質」的人[27],他選擇了「雷鳥」;他的兄弟韋伯個性「爭辯且極其忠誠的」,他選擇了「貓豹」;而伊索·瑟爾是個「爬說嘴」,她選擇了「有角蛇」;她的麻瓜丈夫則選擇了「萬帕諾亞格人」,因為伊索所說的讓他笑了。伊法魔尼的學院沒有顏色之分,但每個學生都穿著藍色和莓紅色的長袍,以金色扣子繫著戈耳狄俄斯之結

伊法魔尼巫術與魔法學校的分類過程也有別於霍格華茲,當新生在圓形入口進入大廳,其餘學校的人從圓形陽台上觀看,他們沿著牆壁站立,一個接一個地被要求站在石地中間的戈耳狄俄斯之結符號上。眾人在寂靜的學校,然後等待迷人的雕刻作出反應。若雷鳥想要此學生,牠會拍打著翅膀;有角蛇前額的水晶會亮起來;萬帕諾亞格人會把箭頭抬起射向空氣;貓豹則會怒吼。不像霍格華茲,一個學生可被多個學院選擇,當兩個或以上的學院選了同一學生時,該學生有權選擇他/她的學院[27]

霍格華茲

(英語:,簡稱霍格華茲,是一所虛構的英國魔法學校,亦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主要場景[28][29]

魔法宮

魔法宮 (日語:魔法ところ,英語:Mahoutokoro),是位於日本南硫磺島死火山山頂的魔法學院,是11所歷史悠久的魔法學校中,學生人數最少的一所,專門取錄亞洲地區的巫師及女巫。這座魔法學院的宮殿是利用純白色的羊脂玉建造而成,看起來像是一個華麗而精緻的寶塔。島上沒有麻瓜居民,此地是非常接近日本麻瓜的空軍基地。但在麻瓜看來,這座島嶼和宮殿都是無人居住的。

從1407年起,魔法學校「魔葯錦標賽」開始舉辦,魔法宮的學生也有資格參加。

幾個世紀前,幾個莽撞的霍格華茲學生將魁地奇運動帶到了日本。當時,他們正試圖騎着一把完全不能承受旅行強度的飛天掃帚環球航行,結果被吹離航向。他們被魔法所的幾個正在觀測行星運動的巫師職工所救,並作為客人在這裡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裡,為了表達他們的悔意,這幾個學生把魁地奇運動的基本規則教給了日本的巫師。

魔法宮招收年滿七歲的學生,但他們直到十一歲才可開始寄宿。在走讀的時間裡,學生會每天騎在巨型海燕的背上往返學校。學生在魔法宮會穿著一種帶有魔法和服,它能夠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身形的增減而改變尺碼,並隨着穿著者知識的增加而改變顏色。在開始的時候,該和服是淡淡的粉紅色,最後若學生在所有魔法學科中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和服就會變成明亮的金色;反之,若該學生已經背叛了日本巫師準則,或作出非法行為,或違反了《國際保密法》,又或轉投黑魔法,他們的和服就會變成白色來說明。「白化」是一種嚴重的恥辱,該學生很有可能會被學校開除,在某些情況下,該學生會被自己的家庭踢出去,並需要接受日本魔法部的審判。這所學校中的學生十分推崇使用櫻桃木製成的魔杖,而擁有櫻桃木魔杖的人則享有極高的威望。

魁地奇運動方面,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魔法宮的學生需要在暴風雨中,於變化多端的海面上進行魁地奇訓練(他們的快浮會從海底升起)。他們不僅要一邊關注著搏格的走向,還要一邊留神著鄰近島嶼麻瓜空軍基地的飛機。所以這就是為何日本魁地奇隊的實力被認為如此強大,成為世界上最佳的魁地奇球隊之一。

魔法宮有著出色的學術制度,同時也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魁地奇比賽實力。日本的魁地奇球隊跟目前聯賽的冠軍—豐橋天狗隊的每位成員都把他們的實力歸功於魔法宮的訓練[30]

瓦加度

瓦加度魔法學校(英語:是一所位於非洲烏干達月亮山的魔法學校,是所有魔法學校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專門取錄來自非洲地區的巫師及女巫。訪客曾表示,在這裡能夠見到一幢在山腰處被勾勒出來的、籠罩在薄霧中的宏偉建築,有時看起來像是漂浮在半空中一樣。

瓦加度創辦的時間至少已有1,000年。在非洲,雖然仍有許多小型的魔法學校,但瓦加度是唯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並取得讓人羨慕的國際聲譽的魔法學校。從1407年起,魔法學校之間的「魔葯錦標賽」開始舉辦,瓦加度的學生亦有參加。獲准進入瓦加度就讀的學生通過「夢境使者」獲知來自時任校長消息。夢境使者會在孩子睡覺的時候,給他們留下一個信物 — 通常是一塊刻有銘文的石頭。當孩子醒來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手裡正握着它。這種挑選學生的方法是獨一無二的,並沒有其他的學校採用。這裡的學生擅長天文學、鍊金術和自我變形。由於魔杖是歐洲的發明,非洲的巫師直到上世紀才使用魔杖作有用的工具,因此那裡的學生不會使用魔杖,許多符咒都是通過手指或者手勢施展的。所以,當瓦加度的學生被指控違反「國際保密法」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強而有力的藉口(我只是揮了揮手,從來沒想過讓他的下巴脫臼)。

瓦加度的學生專注於自身變形術,在2015年至2016年初之間舉行的一次「化獸師國際研討會」上,瓦加度的學生代表團在展示同步轉化時幾乎引發了一場騷亂,吸引了很多媒體的注意。讓許多年長而富有經驗的男女巫師感到自己正受到一群具天賦的14歲孩子威脅,因為他們能夠隨意變成大象和獵豹。同時,能夠變成沙鼠的化獸師艾德里安·圖特利(Adrian Tutley)還對國際巫師聯合會提出了正式申訴。

瓦加度培養出許多著名的巫師,其中就包括巴巴吉德·阿金巴德(Babajide Akingbade),他於阿不思·鄧不利多國際巫師聯合會上發表佛地魔已經回來的言論,讓鄧不利多失去國際巫師聯合會會長一職,巴巴吉德·阿金巴德接替他成為了新任會長[31]

斜角巷

斜角巷
哈利波特》中的地點
首次出現《神秘的魔法石》
类型倫敦的購物街/中心

斜角巷(Diagon Alley)位於倫敦虛構的高街,巫師能於藉此進入巫師世界。它是一個魔法世界的經濟樞紐,但該地方是從麻瓜世界中隱藏。然而,若麻瓜由懂魔法的人陪同,就允許進入。巫師或女巫所需的一切魔法用品,都能於斜角巷找到。斜角巷的一個入口可由查令十字路穿過破釜酒吧(The Leaky Cauldron)步行抵達。破釜酒吧位於書店和唱片商店之間,麻瓜是看不見的。要進入斜角巷,必須通過破釜酒吧的後院,並敲打牆上的一塊磚,並計算答案就能進入。

鑑於該地區的繁忙性質,往返斜角巷通常可以利用魔法前往,例如使用幻影術(Apparition)或是呼嚕網絡(Floo Network),這兩種方法都是巫師世界的運輸方式。

咿啦貓頭鷹商場

咿啦貓頭鷹商場(Eeylops Owl Emporium)售賣不同品種的貓頭鷹及用品的地方,如貓頭鷹的鳥籠和小食。店內是昏暗的,充滿柔和的貓頭鷹叫聲和沙沙聲,和閃爍的「寶石般明亮的眼睛」。魯霸‧海格就是在此處買雪鴞給哈利‧波特,作為哈利的11歲生日禮物。

伏林‧伏德秋冰淇淋店

伏林‧伏德秋冰淇淋店(Florean Fortescue's Ice-Cream Parlour)由創始人及店主伏林‧伏德秋主理,售賣各種冰淇淋及其他零食,店舖外有些桌子讓客人坐下享用。哈利‧波特在三年級前的暑假在那裡度過愉快的時間並完成作業。伏德秋先生本人幫助他寫學校論文,並在每半小時向他提供免費的新地。每逢暑假將近結束時,哈利都會在這裡會合榮恩和妙麗。在《混血王子的背叛》中,他的客廳被收拾,而伏林‧伏德秋則失蹤了。羅琳確認指伏林‧伏德秋已被謀殺[32]

華麗與污痕書店

華麗與污痕書店的櫥窗擺放著吉德羅‧洛哈的自傳《神奇的我》。

華麗與污痕書店(Flourish and Blotts)出售各種魔法書籍,應有盡有,包括霍格華兹的教科書及其他魔法興趣書籍。書店背後的一個角落有一個專門用於占卜的桌子,堆疊著一些書本,諸如:《預測不可預測的:隔離自己免受衝擊[33]》及《爆破:當財富倒霉時[34]》,還有一個小地方顯示放著《死亡奧斯曼:當你知道最糟糕來臨的時候該怎麼辦[35]》。

通常,櫥窗的窗戶會展示《金浮雕咒語書》,舖滿櫥窗內的地上,但是在《阿兹卡班的逃犯》中,櫥窗的前方掛著鐵籠,裡面擺滿數百本《怪物的怪物書[36]》。三年級時,教授奇獸飼育學的海格為處理這些邪惡書籍,被騷擾的經理不得不戴上厚厚的手套,一個旋鈕手杖置於書本上把它綑綁,因為那些書會互相撕碎對方。經理說他見過最糟糕的是他們買了200本《隱形的隱形書[37]》,但這些都被放錯地方。

在《消失的密室》中,名人作家吉德羅‧洛哈(Gilderoy Lockhart)在哈利‧波特購買二年級課本那天,為他的自傳《神奇的我[38]》舉行新書簽名會,簽名會吸引了很多粉絲(大多是中年婦女)。期間魯休思‧馬份湯姆·瑞斗的日記放到金妮·衛斯理的袋中,從而導致《消失的密室》事件的發生。

預言家日報辦公室

Daily Prophet經營《預言家日報》。

嬉戲與戲謔巫術惡作劇商店

嬉戲與戲謔巫術惡作劇商店(Gambol and Japes Wizarding Joke Shop)專門售賣各種巫師惡作劇商品,它在《消失的密室》中簡略地提到,而弗雷及喬治·衛斯理及李·喬丹儲備了不少「飛力博士的神奇水燃無熱煙火(Dr Filibuster's Fabulous Wet-Start, No-Heat Fireworks)」。

古靈閣巫師世界銀行

古靈閣巫師世界銀行。

古靈閣巫師世界銀行(Gringotts Wizarding Bank)簡稱古靈閣,是《哈利波特》小說系列中唯一已知魔法世界的銀行,由妖精管理。古靈閣銀行位於鄰近斜角巷夜行巷之間的十字路口,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建築物,附近商店林立。客戶需通過一組青銅門然後一扇銀色大門進入銀行的大廳。主樓舖有大理石,並沿著它的長度一直延伸的櫃檯。在銀行裡,巫師及女巫客戶於保險庫裡的金錢及其他貴重物品將受到一個非常複雜及保安措施保護。保險庫於倫敦的地下伸延至幾英里外,並可透過乘坐魔法導航的拉車沿著粗石通道高速滑行到達所屬保險庫。古靈閣還提供麻瓜與魔法世界的貨幣兌換服務。

哈利·波特首次到訪古靈閣時,魯霸·海格告訴他指有人會瘋狂地試圖搶劫古靈閣。妖精們對金錢及貴重物品的佔有慾很強,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它,使他們成為魔法世界理想的貴重物品守護者。另外,根據海格的說法,除了霍格華兹以外,古靈閣被認為是「世上保存東西最安全的地方」[39]

打開保險庫的方法有幾種:大多數的金庫,就像哈利·波特的那種,可以使用小金鑰匙;更高安全性的保險庫,可能於門上有其他措施,或有各種魔法。例如,713號保險庫的門,簡單地只放了魔法石,都必須經過由古靈閣妖精的撫摸認證,讓某物質溶化以允許進入金庫[40]。若是古靈閣認證妖精以外的人觸碰到金庫的門,該人將會被吸到金庫某處,每十年檢查只發現過一次有盜賊。古靈閣的最底層是銀行最大的保險庫,由龍去守衛,有一個稱為「小偷倒台」的地下瀑布,作用是透過頃倒卡車把人們倒出來,並洗清搶劫者所使用的偽裝魔法。

古靈閣巫師世界銀行的正面。

在《神秘的魔法石》中,古靈閣713號保險庫存放著一個由紙張包裹著的小包裹,裡面是一塊魔法石鄧不利多派遣海格在他護送哈利到學校的時候取回它。同日晚上,奎若教授(Professor Quirinus Quirrell)根據佛地魔的命令闖入保險庫。雖然他沒有取得該魔法石,但這消息震驚了整個魔法世界,因為古靈閣被搶劫是巫師世界從未聽聞過的事。拉環聲稱由於保險庫被清空,所需的保護已經減少了。在《死神的聖物》中,哈利妙麗榮恩在拉環不情願的幫助下進入食死人貝拉·雷斯壯的保險庫中,而佛地魔分靈體的赫夫帕夫盃則不見了。然而,當他們進入貝拉·雷斯壯的保險庫後,驚訝的看到那裡有很多寶藏,並發現寶藏被施了複製咒及烈火咒,每件寶物當被觸碰後都會不斷的自我複製及變得熾熱。三人帶著佛地魔的分靈體,並騎著半瞎的龍逃走。

雖然古靈閣主要的職員都是妖精,包括拉環(Griphook)及雷那(Ragnok)。據了解,銀行也有人類的職員,雖然並非顯然地用於銀行和會計的服務。比爾·衛斯理埃及為古靈閣當詛咒破解人(curse-breaker),從古埃及的墳墓和金字塔中檢索人工製品[41]。比爾的妻子花兒,在參加《三巫鬥法大賽》後,她到古靈閣做一些兼職工作,顯然要提高她英語技巧的水平。在《死神的聖物》中提到,她在中段時作巫師警衛。

夜行巷

夜行巷(Knockturn Alley),出於文字上夜行的戲稱[42]。它是一條黑暗、破舊又骯髒的小巷,可從斜角巷前往,麻瓜則不能進入。此處兩旁有不少黑魔法商店,是黑魔法巫師經常光顧的地方。哈利曾於《消失的密室》中,以呼嚕粉到斜角巷時,他因太緊張而不小心地把「斜角巷」說錯成「夜行巷」(台灣原著將此處譯作「」,電影原版字幕譯作「」/配音版字幕寫「斜角巷」但念作「ㄒㄧㄝˋㄐㄧㄠˇㄒㄧㄤˉ」)。魯霸·海格因為替學校的捲心菜尋找食肉除蟲劑而在那裡出現,更從一個從長滿青苔牙齒且拿著指甲的托盤的巫婆手中把哈利營救出來,並帶他回到斜角巷,在那裡他們遇見妙麗,海格於是把二人帶返衛斯理家。

商店

商店(Borgin and Burke's)是位於夜行巷的一家古老的商店,專門售賣黑魔法藝術品。該店由波金先生(Borgin)及加拉塔克·伯克(Caractacus Burke)共同擁有,而只有波金先生曾於系列中出現。

該店亦售賣許多危險和黑暗的人工製品,例如是被詛咒的蛋白石項鍊、榮耀之手(a Hand of Glory),以及跩哥·馬份於《混血王子的背叛》中用於穿越霍格華兹的半組消失的衣櫥。在1940年代中期,佛地魔曾於離開霍格華兹後在商店工作過一段短期時間。

破釜酒吧

破釜酒吧。

破釜酒吧(The Leaky Cauldron)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路的麻瓜街道中,是斜角巷的入口。酒吧由黛西·多德里奇(Daisy Dodderidge, 1467-1555)於1500年創立,是作為「斜角巷與非巫師世界之間的門戶」。那裡是一家昏暗、破舊的巫師酒吧及旅館,提供食物,飲料和出租房間。目前的旅館店長及酒保是一名叫湯姆的巫師。酒吧主要招待一些從麻瓜世界進入斜角巷麻瓜出身的人及其父母,兩者都沒有魔法知識,他們於收到由霍格華兹寄出的首封信後就能進入斜角巷。

在主樓層中,旅館有一家酒吧,幾個私人客廳和一個大飯廳。在較高樓層,有多間可供出租的房間;哈利曾經住在11號房間,房間內有一塊會說話的鏡子,以及讓他看到查令十字路的窗戶。從外地來到倫敦作購物之旅的人們經常流連在破釜酒吧。

破釜酒吧後方通往一個寒冷的小庭院,需要進入斜角巷的人必須敲打某特定的磚塊三次以打開通道。

摩金夫人各式長袍店

摩金夫人各式長袍店(Madam Malkin's Robes for all Occasions)位於華麗與污痕書店旁邊的一家服裝店,它售賣各種不同的長袍及其他衣服,包括霍格華兹所需的純黑色工作長袍及禮服長袍。在店內,摩金夫人與她的助手們會為客人度身訂製的合適的長袍。摩金夫人是個古老且有些奇怪思想的老婦人。

哈利·波特跩哥·馬份曾於摩金夫人的店中進行兩次會面,第一次於《神秘的魔法石》中,哈利首次遇見跟自己同齡的巫師。哈利對跩哥的提問感到困惑,因為哈利對魔法世界仍有許多方面不熟悉;第二次見面於《混血王子的背叛》,他們六年級開始之前,那次會議更讓人不愉快,氣氛更並迅速升級為接近決鬥的層面,跩哥與他的母親更厭惡地離開。

奇獸動物園

奇獸動物園(Magical Menagerie),位於斜角巷南側,是一家出售各種魔法動物和寵物的商店。這裡非常擁擠,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籠子。這裡出售各種動物:有毒的橘色蝸牛、殼上鑲滿寶石的大烏龜、油光水滑的聰明黑老鼠、貓頭鷹、渡鴉、各種顏色的貓、蒲絨絨、變形兔等等。

在《阿兹卡班的逃犯》中,榮恩在這裡為自己的寵物老鼠斑斑(實際上是化獸師彼得·佩迪魯)購買了老鼠強身劑,而妙麗·格蘭傑也此買了她的那擁有貓狸子血統的薑黃色花貓「歪腿」。

奧利凡德魔杖店

奧利凡德魔杖店上方的櫥窗。

奧利凡德魔杖店(Ollivanders),是一間魔杖專賣店,由商店主人奧利凡德先生主理及經營。店外有一個店舖招牌,寫著:「奧利凡德魔杖店:自公元前382年的精細魔杖製造者」的標誌,門牌上金色字母的油漆正在剝落。該店是斜角巷內唯一的魔杖店,櫥窗中只有一支魔杖置於一個已褪色的紫色墊子上,而櫥窗外滿佈塵埃。店內有無數個載著魔杖的狹窄盒子,那些盒子整齊地從地面堆放到天花板上,有一張椅腳細長的椅子(當魯霸·海格坐下時被毀)。

加里克·奧利凡德(Garrick Ollivanders),蒼白眼睛的白髮店主,他會向剛入學的巫師及女巫,或是的舊魔杖毀掉了的巫師及女巫,為他們製造和銷售魔杖,為了確定選擇巫師或女巫的最佳魔杖,奧利凡德先生會量度使用者身體的各部分(如哈利·波特的情況,會量度他鼻孔之間的闊度),並且檢查所選的每支魔杖對買家的反應,他稱這個過程為「魔杖選擇它們的巫師」。大部分學生的魔杖都是從這裡售出,奧利凡德先生都能記得他所售出的每支魔杖。

哈利的第一支魔杖就是從這裡購買,而佛地魔也是,二人的魔杖同樣由鳳凰的羽毛製成,而佛地魔則用他的魔杖來殺害哈利的父母。

奧利凡德魔杖店於《混血王子的背叛》時因奧利凡德先生的失蹤而關門,佛地魔命令食死人把他擄走以尋找自己與哈利魔杖更多的關聯。

哈利·波特於《死神的聖物》中把奧利凡德先生救出。

帕特奇大釜店

帕特奇大釜店(Potage's Cauldron Shop),其位置非常靠近破釜酒吧,店舖出售不同種類和大小的大釜,根據商店外的標誌,包括黃銅白鑞黃金、自行攪拌、可折疊的大釜。

霍格華兹要求學生有一個2號白鑞大釜(於《神秘的魔法石》提到)。

優質魁地奇用品商店

優質魁地奇用品商店(Quality Quidditch Supplies)售賣飛天掃帚魁地奇相關用品。商店櫥窗經常吸引著年輕的顧客以渴望的目光凝視著商品。櫥窗裡展示著其最著名的「光輪2000(Nimbus 2000)」及「火閃電(Firebolt)」的掃帚,此兩者哈利·波特已擁有。

火閃電(Firebolt)是國家魁地奇比賽的掃帚,職業聯賽也會使用。哈利·波特在三年級前的暑假以渴望的目光凝視著櫥窗中全新的火閃電掃帚,而價格只能在查詢時得知。而榮恩則曾經渴望得到店裡提供的一整套查得利砲彈隊(Chudley Cannons)的長袍。

斜角巷文具用品店

位於斜角巷的文具用品店。

斜角巷文具用品店(Scribbulus shop)是位於優質魁地奇用品商店旁邊,售賣一些羽毛筆、墨水和羊皮紙。

據說,哈利·波特首次到斜角巷購買霍格華茲所需用品時首次遇見跩哥·馬份,見面後哈利覺得心情有些低落,但當他在這家商店裡看到一種變色墨水後,他的心情就變得好了起來。

斯拉格及吉格斯藥房

位於斜角巷的斯拉格和吉格斯藥房。

斯拉格和吉格斯藥房(Slug & Jiggers Apothecary),售賣計重秤、魔藥及製作魔藥的成分。儘管商店的氣味非常糟糕的氣味(壞雞蛋混合爛白菜的氣味),但這家商店是相當迷人的。店內的地上放著一些盛載著黏糊糊東西的桶、草藥的瓶、乾燥了的根,而貨架上擺著明亮的粉末,天花板上懸掛著獠牙串和咆哮的爪子。哈利·波特會定期從藥房購買魔藥成分和他的秤子。

一些可用的成分包括銀角(獨角獸)、閃爍的黑甲蟲眼睛和龍的肝臟。

小攤檔

斜角巷除了有許多商店,還有一些小攤檔(Stalls),銷售各種各樣的魔法物品、糖果和廉價小飾物。在《混血王子的背叛》中,許多巫師和女巫試圖利用人們對佛地魔重生的恐懼而從中獲利。他們設置了小攤檔售賣護身符及其他物品,聲稱可保護你免受狼人催狂魔行屍的襲擊。然而,這些「黑魔法保護」的小攤檔是非法的,可能是騙局。亞瑟·衛斯理(Arthur Weasley)就是負責逮捕這些檔主的人之一。

何紳與華邊

何紳與華邊(Twilfitt and Tattings)是一家巫師服裝店,位於斜角巷的南側。商店名稱中的「Twilfitt」顯然是「it will fit」的意思,而「tatting」則指梭結花邊。顧客可在此購買絨面禮帽 (黑、綠、棕)、巫師尖頂帽 (黑、綠、藍)及帶搭扣的巫師尖頂帽 (藍、紅、綠)。

某次,跩哥·馬份於摩金夫人各式長袍店遇到哈利·波特、榮恩·衛斯理及妙麗·格蘭傑,跩哥·馬份的母親水仙·馬份帶著兒子粗魯地離開了商店,更大聲說自己更喜歡何紳與華邊。但從水仙·馬份的聲線中得知,何紳與華邊的檔次比較高。

衛斯理兄弟巫師法寶店

衛氏巫師法寶店(Weasley's Wizard Wheezes),是由衛斯里雙胞胎兄弟喬治及弗雷·衛斯理經營的流行惡作劇玩意小商店,始於第四部小說中霍格華兹的校園小企業,專門售買二人發明的惡作劇用品。他們以哈利·波特於《》中的獎金作為起始資本,於第六部小說中的夏季,在斜角巷93號開業。二人售賣各種惡作劇玩意、有用的新奇事物、糖果及有關黑魔法防禦術的物品。對比沉悶的商店街背景,店舖門前被形容為一個煙花匯演。

他們售賣的產品有:專利白日夢咒(Daydream Charms)、詭雷(Decoy Detonators)、可食用黑魔標記(Edible Dark Marks)、惡作劇大鍋(Joke Cauldrons)、麻瓜魔術道具(Muggle Magic Tricks)、可重複使用吊死鬼(Reusable Hangman)、速效逃课糖(Skiving Snackbox)、秘魯神奇黑暗粉(Peruvian Instant Darkness Powder)、拼字校正筆(Spell-checking and Smart Answer Quills)、惡作劇魔杖(Trick wand)、便秘仁(U-No-Poo)、愛情魔藥(Love Potions)、神奇女巫美容產品(Wonderwitch Beauty Products)、十秒消除膿皰特效靈(10-second pimple vanishers)...等及更多。店舖前有一個便秘仁(U-No-Poo)的廣告標誌:「你為何擔心不能說的那個人?你應該擔心便秘仁(U-No-Poo),便秘感就這樣抓住了整個國家!」

喬治及弗雷·衛斯理兄弟於《火盃的考驗》中開始用「衛氏巫師法寶店」這個名稱作為他們的郵購銷售的業務名稱,銷售包括幫助學生逃課的糖果。在《鳳凰會的密令》中,二人於霍格華兹畢業離校的初期,衛斯理兄弟二人就在斜角巷設立店舖,並迅速獲得巨大的成功。在《死神的聖物》時,衛氏巫師法寶店不得不暫時關閉,因為食死人密切關注著衛斯理家的一舉一動,但弗雷與喬治繼續執行他們的貓頭鷹郵購服務(Owl-Order service)。

在《死神的聖物》出版後,羅琳於一個專訪中指喬治於弗雷身亡後重開了店舖,因為「它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搖錢樹」,而榮恩在接受正氣師的訓練及在魔法部工作的工餘時間都會到店裡幫忙[43]

維澤埃克魔法用品店

位於斜角巷的維澤埃克魔法用品店。

維澤埃克魔法用品店(Wiseacre's Wizarding Equipment)是一家位於斜角巷北側的商店。這裡出售各種各樣的魔法用品,比如望遠鏡、月球儀和沙漏。 哈利·波特在這裡買了他的第一台望遠鏡。

活米村

活米村(Hogsmeade),是中世紀巫師木透克夫特的漢吉斯(Hengist of Woodcroft)建造的一個魔法村落[44],他在諾森伯蘭郡逃避麻瓜對巫師的迫害而逃到蘇格蘭。活米村裡許多建築都反映來自中世紀的時候,該村以其傾斜的中世紀房屋而聞名,當中最著名的是由漢吉斯家建成的古老旅館,三根掃帚旅館(Three Broomsticks),以1612年英國妖精叛亂的戲劇性的巫師事件為背景,旅館上層的房間用作魔法部平息高地叛亂的總部。活米村主要由單一通道貫穿,該通道稱為高街(High Street),大部分的商店及魔法地點都在那裡;然而,從主路分支有些未命名的小巷,也是有歷史名勝的地方,如豬頭酒吧(Hog's Head pub)泥腳夫人茶館(Madame Puddifoot's Teashop)

在現代,活米村位於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的西北方,是巫師與女巫及其他魔法生物於英國的唯一定居點[45],此地亦為英國內唯一沒有麻瓜的地方。霍格華茲的學生於二年級開始,可由9¾月台乘搭霍格華茲特快列車至終點站到達活米村站,該站用於接送霍格華茲的學生往返倫敦,學生到達該站可步行或再乘坐由所拉載的馬車往返霍格華茲;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只要有他們的父母或監護人簽署的同意書回條,便可以在沒有教職員陪同下定期與朋友到活米村遊覽、購物和交流。學生主要在村裡的高街及那裡的一些專賣店和酒吧出現,否則,他們會在臭名昭著的徘徊觀察。

活米村在2004年的《阿兹卡班的逃犯》前於系列中未曾出現過。該村落於《鳳凰會的密令》、《混血王子的背叛》和《死神的聖物 (下)》中再次出現。在所有活米村的場景中,那裡都是被大雪覆蓋著[46]

活米村站

活米村站(Hogsmeade Station)是距離霍格華茲最近的火車站,霍格華茲特快列車離開這裡就開往王十字車站。電影中活米村站的場景攝於北約克荒原鐵路(North Yorkshire Moors Railway)的高斯蘭火車站(Goathland railway station),該站建於1865年,是北約克荒原村落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根據羅琳的插圖,活米村站到並非在活米村內,但位置在湖的對面[47]

德維與班吉禮品店

德維與班吉禮品店(Dervish and Banges),位於活米村高街(High Street)的盡頭,是一間銷售和維修魔法設備的店舖。

風雅氏高級巫師服飾商店

風雅氏高級巫師服飾商店(Gladrags Wizardwear),是售賣服裝的店舖,該店於倫敦巴黎也有分店,店內充滿古怪的商品,並出現專攻奇怪和不尋常的襪子,哈利·波特為了感謝家庭小精靈多比在《三巫鬥法大賽》第二個任務中的幫忙,他在那裡選擇了很多古怪的襪子給多比。

帕笛芙夫人茶館

帕笛芙夫人茶館(Madam Puddifoot's Tea),位於高街的一條小巷上,那是一間霍格華茲情侶們最愛外出約會的小茶館。那裡被形容為一個蒸汽瀰漫的狹窄地方,所有的東西都以蝴蝶結或褶邊裝飾著,每張小圓桌設定為二人桌。情人節時,帕笛芙夫人聘請金色的二品小天使來向光臨的情侶們扔粉紅色的五彩紙屑。哈利在第五部小說《鳳凰會的密令》中與張秋在這裡慶祝情人節。

活米村郵局

活米村郵局(Post Office),內裡充滿了200-300隻貓頭鷹,由體型大的灰色烏林鴞到體型小到能站在掌心的角鴞,應有盡有(後者只用於「本地送貨」),牠們從不同顏色的編碼區被叫下來發信,並以不同顏色區分派信的速度。這些貓頭鷹負責向巫師世界的人派發信件。

(Shrieking Shack),位於活米村郊外,在鄧不利多的推動下、該處被傳出是英國鬧鬼得最凶屋子的謠言。這地方與霍格華茲以秘道相連,秘道埋藏於渾拚柳(Whomping Willow)下,是為了把秘道隱藏而種下此樹,而進入渾拚柳的洞就是進入尖叫屋的唯一途徑。狼人路平教授利用這間屋來躲藏,避免自己傷及學生與其他人。活米村的居民都聽過路平教授的嚎叫聲,並誤認為是某種殘暴幽靈的嚎叫。

跟活米村相距甚遠,屋子有拉上式窗子,和有個植物長得過盛的花園。它被形容為「即使在白天也稍微讓人毛骨悚然」。

在《阿兹卡班的逃犯》中,成為了天狼星·布萊克重返霍格華茲戲劇性的一部分:天狼星把榮恩和他的寵物鼠斑斑拖到尖叫屋中,並想牠殺掉。而斑斑的真正身分是天狼星從前的朋友—化獸師彼得·佩迪魯,他因轉投佛地魔而背叛了哈利·波特的父母,而天狼星更因此而背上罪名而被判終身監禁[48]

在《死神的聖物 (下)》,石內卜在這裡被佛地魔及他的蛇妖娜吉妮殺害[49]

寫字人羽毛筆店

寫字人羽毛筆店(Scrivenshaft's Quill Shop)售賣各種羽毛筆、羊皮紙和墨水等霍格華茲學生所需的文具用品。店內同時也有出售彩虹墨水、或是超大羽毛筆等較特殊的商品,但往往當學生們想買些『特殊』的羽毛筆時,他們會比較偏好去桑科的惡作劇商店購買笑話羽毛筆或糖絲羽毛筆。

豬頭酒吧

豬頭酒吧(The Hog's Head)是除了三根掃帚(Three Broomsticks)外,活米村的另一家酒吧。酒吧的東主和酒保是阿波佛·鄧不利多,是霍格華茲的校長阿不思·鄧不利多的弟弟,但直到小說的最後一部都沒有透露。酒吧經常吸引著一些比三根掃帚名聲不好的客人,許多客戶將自己的臉隱藏在不被認可的慾望之中。

酒吧前面的吊牌上掛著一個切斷了的公豬頭,血液濺到周圍的白布上。酒吧本來就是骯髒污穢的,地板上覆蓋著幾層污垢,窗戶塗滿很多的污垢,只能夠透出少量光線。主樓層是一個房間,但樓上設有多個客房。哈利指這間酒吧有一股強烈的山羊氣味。

儘管酒吧的聲譽不太好,豬頭酒吧已在哈利·波特中作為幾個重要事件的地方。該旅館是1612年英國妖精叛亂時魔法部的總部。在哈利·波特出生前幾個月,西碧·崔老妮教授在那裡接受占卜學教授一職時向鄧不利多校長透露了佛地魔這個預言,而石內卜教授則聽到預言的上半部分。在《鳳凰會的密令》中,這裡成為了鄧不利多的軍隊的總部,他們的第一次會議也於這裡秘密地進行。

在《死神的聖物》中,阿波佛·鄧不利多向他們透露那裡通向霍格華茲萬應室的秘密通道,而豬頭酒吧秘密通道的入口隱藏於阿不思與阿波佛的妹妹,阿蕊安娜·鄧不利多(Ariana Dumbledore)的肖像後。在霍格華茲大戰開始前,該通道用於撤離校內未成年的學生。

蜂蜜公爵

蜂蜜公爵(The Honeydukes Sweetshop)是活米村最受歡迎的糖果店,經常擠擁著霍格華茲的學生,該校的教授偶爾也會光顧。店裡充滿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美妙和野生甜食,例如是柏蒂全口味豆子(Bertie Botts Every Flavoured Beans)、大鍋蛋糕(Cauldron Cakes)、血腥味棒棒糖(Blood-Flavoured Lollipops)、酷酸味爆爆糖(Acid Pops)、吹寶超級泡泡糖(Drooble's Best Blowing Gum)、巧克力魔杖(Chocolate Wands)、爆炸夾心軟糖(Exploding bonbons)、骨骼糖果(Skeletal Sweets)...等等,還有更多。

蜂蜜公爵還有其他特色糖果,如:

  • 胡椒鬼:十分辛辣,吃了會噴火。(另:小型只能拿來取暖)
  • 巧克力:內含德文郡生產的奶油,深受霍格華茲學生喜愛
  • 蟑螂串:蟑螂模樣的糖果?鄧不利多很喜歡這東西
  • 巧克力蛙:青蛙造型的巧克力,不只活米村,在特快車上也可以購買到。

在蜂蜜公爵的地下室有一條秘密通道,通往霍格華茲的三樓走廊,格斯墨的岡希爾達(Gunhilda of Gorsemoor)的大石雕像後面,哈利·波特於《阿兹卡班的逃犯》中利用這個入口潛入活米村。

三根掃帚旅館

三根掃帚旅館(The Three Broomsticks)是活米村內著名的旅館和酒吧,位於活米村高街(High Street)。眾所周知,它最著名的是其美味的奶油啤酒,以及美麗的女主人羅梅塔夫人(Madam Rosmerta),她住在酒吧樓上。三根掃帚酒吧是霍格華茲的學生和教職員喜歡的地方。

這裡也是系列中發生重要事件的場地,如哈利於五年級時在此接受麗塔·史譏(Rita Skeeter)的訪問,這裡被形容為溫暖,煙霧瀰漫、擁擠和嘈雜。酒吧最著名的除了奶油啤酒外,還有榮恩於五年級時在酒吧提到那不是給學生的火焰威士忌(firewhisky)、紫羅蘭水(gillywater),以及羅梅塔夫人的橡木成熟蜂蜜酒,和許多麻瓜飲料。羅梅塔夫人通常都會在在房間的前面或側面的酒吧中工作。酒吧的後面和小旅館中也有壁爐。

政府所屬的地點

阿兹卡班監獄

鳳凰會的密令》中,阿兹卡班監獄被破壞。

阿兹卡班監獄(Azkaban Prisoner),簡稱阿兹卡班,是一所巫師的監獄,違反英國魔法世界法律的巫師或女巫都會被送進去,小說中也提到另一監獄紐蒙迦德(Nurmengard)

根據《混血王子的背叛》中的描述,阿兹卡班位於無邊際洶湧的北海中央,由催狂魔作為獄卒看守著。那裡非常陰暗,讓人生不如死。被關在阿茲卡班的巫師或女巫通常都是犯了極嚴竣的罪行,有許多囚犯於當中被折磨到發瘋,甚至死亡。雖然小說中並沒有對阿兹卡班的外觀有詳細的描述,但提到若有囚犯於獄中死亡時,他/她會被埋葬於監獄以外的地方[50]。在改編電影中,阿兹卡班是個三角柱形狀的高建築物,中間的地方有點空洞。

許多阿兹卡班的囚犯都是佛地魔的支持者(被稱為食死人),雖然有些人誤解導致了其他人的監禁。例如,天狼星·布萊克彼得·佩迪魯殺死了十多個麻瓜後,佩迪魯偽造自己死亡的事實,並誣陷天狼星犯下這些罪行,讓他於未經審判下被監禁。然而,天狼星於監禁12年後逃脫了,他曾說當自己化身成為一隻狗從阿兹卡班逃脫後,他游到英國,然後向北走到霍格華兹[51]。這意味著阿兹卡班的緯度比位於蘇格蘭的霍格華兹低。

任何巫師或女巫對人類施行「不赦咒(Unforgivable Curses)」將會被強制判處於阿兹卡班終身監禁,但正氣師(Aurors)在戰爭期間則不受禁令限制。然而在整個系列中的幾個角色都施展了不赦咒而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其他被判於此處服刑的罪行包括襲擊魔法部的人、擅自闖入魔法部、作為未經註冊的化獸師、冒充行屍。

在整個系列中,阿兹卡班都是邪惡和恐懼的代表,在系列開始時提到,阿兹卡班受到由魔法部管轄的催狂魔看守。它們大量出現讓犯人缺乏快樂,並迫使他們重溫最糟糕的回憶,讓他們逐漸變得無助,並經常使人變得嚴重瘋狂。據天狼星死所述,許多囚犯只有停止進食,最終死於飢餓,他對此的推論是由於囚犯們失去生存的意志。催狂魔非常難以傷害他們—唯一對他們有效的魔咒是護法咒—阿兹卡班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逃脫的,直至天狼星越獄(儘管小巴提·柯羅奇曾經在父母的幫助下越獄);然而,鄧不利多稱如果他想這樣做的話,阿兹卡班會被打破。

在《鳳凰會的密令》中,佛地魔10個忠心的追隨者逃脫了,他們都是是危險的人物,包括貝拉·雷斯壯。鄧不利多一直在聲明「跟催狂魔一起保衛佛地魔的最大支持者是一個錯誤,他們以為佛地魔重新掌權後,他們就是最大得益者,這是錯誤的。」鄧不利多的言論後來被證實是對的,因為當催狂魔從阿兹卡班離職後,就與佛地魔結盟,而阿兹卡班監獄仍然運作,但其作為監獄長的有效性被大大地削弱。之後,阿兹卡班監獄由不同的巫師守衛著,代替了催狂魔日常的檢查和管理少數監獄探訪的工作。

在《死神的聖物》開始的時候,食死人在獄中爆發另一次大量逃獄潮。佛地魔接管魔法部後,魔法部的叛逆者桃樂絲·恩不里居把許多政治犯送往阿兹卡班監獄,包括露娜·羅古德的父親謝諾菲留斯·羅古德(Xenophilius Lovegood),以及佛地魔實施反麻瓜立法下受到迫害的麻瓜巫師。所有受害者於佛地魔死後被釋放,與霍格華兹大戰中未死的食死人倖存下來。

隨著佛地魔滅亡後,金利·俠鉤帽(Kingsley Shacklebolt)結束在阿茲卡班使用催狂魔作守衛,原因是他們的存在一直是魔法部腐敗的標誌[52]

美國魔法國會

美國魔法國會(Magical American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簡稱MACUSA),又称美国魔法部,是由美國魔法國會主席領導的魔法機構,負責管理美國的巫師。有別於美國麻瓜國會區分了參議院眾議院MACUSA是一院制的,它位於紐約市中心的伍爾沃斯大樓(Woolworth Building)內,大樓內有過百樓層。

英國魔法部

魔法部(Ministry of Magic),在海外称为英国魔法部,是英國巫師界的行政機關。魔法部處理任何大小事務,甚至某些部分牽涉到麻瓜的案件。
J.K.羅琳的訪問中,她表示哈利、妙麗、榮恩三人於畢業後到魔法部工作,任職不同崗位。

紐蒙迦德監獄

紐蒙迦德監獄(Nurmengard Prisoner),簡稱紐蒙迦德,是由巫師蓋瑞·葛林戴華德建造來囚禁他的敵人及麻瓜。其入口以死神的聖物作為標記,以及「為了更大的利益」的傳說。在鄧不利多擊敗蓋瑞·葛林戴華德後,監獄中的囚犯獲釋,而蓋瑞·葛林戴華德本人則被囚禁於最頂層的牢房裡。

在《死神的聖物》中也有提及到紐蒙迦德 — 佛地魔到那裡尋找蓋瑞·葛林戴華德,以及接骨木魔杖的資料。蓋瑞·葛林戴華德拒絕提供任何資料時,佛地魔在他建的監獄中把他殺死。

聖蒙果魔法疾病與傷害醫院

聖蒙果魔法疾病與傷害醫院(St Mungo's Hospital for Magical Maladies and Injuries),是哈利·波特世界內的醫院,是英國魔法世界裡最大的醫院。在醫院內的醫務人員不會被稱作醫生,而是治療者(Healers),他們會穿著青檸般綠色的長袍[53]。醫院由著名的巫師治療者蒙果·波漢姆(Mungo Bonham)於17世紀初創立,醫院位於倫敦市中心。它的創立是為了治療巫師世界的魔法疾病、受傷及流行疾病而設。

要進入醫院的話,必須進入一間舊式廢棄的百貨公司,名叫「清浸百貨公司(Purge & Dowse Ltd)」的地方,從外表看起來是一間破爛且骯髒,由紅磚建成的建築物,上面掛了寫著「內部裝修,暫停營業」的牌子。櫥窗內有一個沾滿灰塵而且樣貌極醜的模特兒,必須隔著櫥窗跟她說「門巫」,並說明到訪目的,模特兒會點頭,這時就可以穿透玻璃走進去。裡面的環境跟外在看到的完全相反,一切都非常潔淨和整潔,看起來與麻瓜醫院無異。

醫院樓高六層,有許多巫師與女巫穿梭在醫院中,醫院的徽章是一支魔杖與骨頭互相交叉著。這裡是亞瑟·衛斯理魔法部佛地魔的蛇妖娜吉妮攻擊受傷後送到的醫院,而麥教授則因魯霸·海格被逐出霍格華兹而被正氣師攻擊嚴重受傷而住院;哈利·波特曾與奈威·隆巴頓及他的祖母奧古斯塔·隆巴頓一起去探望住在長期護理病房的隆巴頓父母。二人在那裡還找到他們的前教授吉德羅·洛哈,他至今仍然受到當年記憶咒反彈的影響而失憶。

9¾月台

9¾月台的標誌位於國王十字車站的西翼離境大堂,靠近9號及10號月台,走向通往主樓的行人通道。
電影中使用GWR 4900 Class 5972 Olton Hall蒸汽火車來作為「霍格華茲特快列車」。

9¾月台(Platform 9¾),是從麻瓜的國王十字車站乘搭霍格華茲特快列車的月台,麻瓜是看不到的,巫師及女巫與其子女走過9號與10號月台的障礙物就能達到。

羅琳在小說出版後發現,自己混淆了國王十字車站尤斯頓站的佈局,而車站的9號及10號月台並不是她希望把魔法月台設置在這裡的意思[54]。國王十字車站的9號與10號線之間並沒有月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電影製片人在拍攝期間重新為4號與5號月台編號。現實中,國王十字車站及尤斯頓站9號與10號月台的鐵路線是分開的。電影的額外補拍鏡頭於聖潘克拉斯萬麗酒店(St. Pancras Renaissance Hotel)拍攝,那是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 Station)的一部分,毗鄰國王十字車站,從外面看來,聖潘克拉斯車站較國王十字車站視覺戲劇性更強。

國王十字車站

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是現實中的火車站,該站是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當中那標誌的通道有時會因為遊客與哈利·波特的粉絲駐足拍照,或是他們嘗試推著行李車穿過牆壁而擠得水洩不通。此站是霍格華茲特快列車的起點,進入該站需要穿過9號月台與10號月台分隔磚牆中間的9¾月台,是麻瓜看不到的。

然而,現實中的9號月台及10號月台是位於主體分離的建築內,兩者並不是分隔一道牆,而是兩條鐵路,羅琳有意把這個地點選為車站的主體建築物,然而她弄錯了月台的編號,才造就成現在的模樣。在2001年的一次訪問中,她說自己把國王十字車站與尤斯頓站混淆了,而事實上尤斯頓站的9號及10號月台也是分開為兩條鐵路的。

哈利·波特電影的拍攝過程中,車站的場景是在主車站的4號及5號月台拍攝的,劇組把月台的號碼改成了9號和10號。《消失的密室》中使用了圣潘可拉斯站的外景,因为劇組認為它的哥德式外觀比真正的國王十字車站的更讓人印象更深刻。當《神秘的魔法石》上映時,9號及10號月台外的地面上舖設了大型的標誌,顯示了「霍格華茲特快列車」的位置,然而該標誌在不久後被拆除了。國王十字車站的9號及10號月台所處的附屬建築裡,豎立著一個「9¾月台」的鑄鐵標誌,並有半輛行李手推車卡在標誌的下方:該行李手推車接近通道的那半是可見的,而另一半似乎是穿過牆壁消失了。

國王十字車站於系列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而同時它亦是小說及電影系列中最後的場景。

参考资料

  1. Rowling, J. K. . J. K. Rowling Official Site. [30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9月5日).
  2. Rowling, J. K.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New York, NY: Arthur A. Levine Books, 2007. 164.
  3. Rowling, J. K. . . Bloomsbury. 21 July 2007. ISBN 0-7475-9105-9. OCLC 173512210.
  4. Rowling, J. K. . . Scholastic. 11 September 2001. ISBN 0-590-35342-X. OCLC 37975719.
  5. Template:HPref
  6. . CBBC Newsround (BBC). 23 October 2002 [30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9).
  7.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背叛]
  8.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6 December 1999 [21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3).
  9. 死神的聖物
  10. . hp-lexicon.org. [11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30).
  11. Granger, John. .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6: 182. ISBN 1-4143-0634-2.
  12. 哈利波特全集
  13. Lackey, Mercedes. . BenBella Books. 2006: 50. ISBN 1-932100-59-8.
  14. ,15章
  15. ,23章
  16. Eccleshare, Julia. .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2: 81. ISBN 0-8264-5317-1.
  17. Killinger, John. . St. Martin's Press. 2004: 57. ISBN 0-312-30869-8.
  18. Riphouse, Acascias. . Virtualbookworm Publishing. 2004: 443. ISBN 1-58939-582-4.
  19. .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20. Boyle, Fionna. . ECW Press. 2004: 203. ISBN 1-55022-655-X.
  21. Kirk, Connie Ann. . Greenwood Press. 2003: 88. ISBN 0-313-32205-8.
  22. Knapp, Robbin D. . Lulu.com. 2005: 105. ISBN 1-4116-5895-7.
  23. Colbert, David. . St. Martin's Griffin. 2005: 19. ISBN 0-312-34050-8.
  24. Whited, Lana A.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2002: 23. ISBN 0-8262-1549-1.
  25. . Massachusetts Executive Offic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28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26. Toussaint, Kristin. . Boston.com. 28 June 2016 [28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27. . Pottermore. [28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28. Cleave, Maureen. . Accio-quote.com. 3 July 1999 [5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29. Steve Wohlberg. . Destiny Image Publishers. April 2005: 31– [31 July 2011]. ISBN 978-0-7684-227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30. 哈利·波特中文維基的解釋
  31. [Pottermore.com]
  32. Upton, Sue (24 December 2007). "PotterCast Interviews J.K. Rowling, part tw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io Quote. Retrieved 26 December 2012.
  33. [Predicting the Unpredictable: Insulate Yourself against Shocks]
  34. [Broken Balls: When Fortunes Turn Foul]
  35. [Death Omens: What to Do When You Know the Worst is Coming]
  36. [The Monster Book of Monsters]
  37. [The Invisible Book of Invisibility]
  38. [Magical Me]
  39. 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 J·K·羅琳. 第73頁. ISBN 1-55192-700-4
  40. 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 "斜角巷". J·K·羅琳. 第86頁. ISBN 1-55192-700-4
  41. 哈利波特與阿兹卡班的逃犯,"貓頭鷹郵局". J·K·羅琳. 第15–16頁. ISBN 1-55192-704-7
  42. Boyle, Fiona. . ECW Press. 2004: 255. ISBN 1-55022-655-X.
  43. . [May 30,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7).
  44. .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45. . [27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4).
  46. . HPANA. 23 September 2006 [10 March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47. . hp-lexicon.org.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6).
  48. ,18章
  49. ,32章
  50. ,35章
  51. [哈利·波特與火盃的考驗]
  52. "J.K. Rowling Web Chat Transcript" Archived 2012-05-31 at WebCite – The Leaky Cauldron, 30 July 2007
  53. Riphouse, Acascias. . Virtualbookworm Publishing. 2004: 438–439. ISBN 1-58939-582-4.
  54. . [12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7月2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