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
《國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明末诸生海宁谈迁撰。全書正文104卷,卷首4卷。約428萬餘字。由於《國榷》當時未曾刊行,沒有經過四庫館臣刪改,史料價值很高。
国榷 | |
---|---|
原名 | 國榷 |
作者 | 谈迁 |
类型 | 编年体史书 |
系列 | 史書系列 |
语言 | 中文 |
作品主题 | 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記事起自元天曆元年(1328),迄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 |
发行情况 | |
出版地 | 中國 |
中文出版日期 | 清朝顺治時期 |
媒介 | 線裝書 |
页数 | 正文104卷,卷首4卷。 約428萬4千余字。 |
成書經過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居家为母守孝期间,讀陈建之《皇明资治通纪》,發現错误百出。鑑於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故谈迁以《明实录》爲聿,遍考群籍,广徵博采,力求徵信。天启元年(1621年)開始编著《國榷》,“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七年之邸报,补其阙文”[1],初稿六年后完成,據稱此書「六易其稿,匯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遷喟然曰:“吾手尚在,寧遂已乎?”於是又发愤重写。順治十年,應弘文院編修朱之錫邀請,攜稿赴北京,訪問前朝遺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閱讀公家檔案,重新校訂《國榷》,“事辞道法,句权而字衡之,大抵宁洁毋靡,宁塞毋猥,宁裁毋赘。”談遷在山西平陽時,每日校勘原稿12頁。[2]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遺民”。
內容架構
此书记叙从元文宗元年(1328年)明太祖朱元璋诞生,直到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的317年间的历史。談遷《國榷》與中國歷代正史一樣也有「談遷曰」,叙事中间有议论,或引他人曰,或作“谈迁曰”,或先引他人之说后再作“谈迁曰”。《國榷》詳于考訂,多更正史料失實處,如明成祖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谈迁根据《太常寺志》,证明成祖是碽妃亲生。又,崇禎十五年(1642)十一月丁丑清兵入關的記載:“時報建虜(清兵)六萬攻寧遠,進界嶺口;六萬攻山海關,進青山口;又五萬進薊州。”談遷認為人數“皆虛報也,實二萬騎入墻子嶺”。
《國榷》据称原稿百卷,详今略远,万历以后的历史占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天启、崇祯两朝历史则占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一。崇禎朝沒有實錄,談遷根據邸報、方志、遺民的口述。由於書中對清廷頗多貶責,關於建州的記載較多,當時無法流傳,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近人張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以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104卷,又卷首别作4卷,共108卷。1958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評價
缺失
《國榷》於同一事前后叙述不一,甚而张冠李戴、画蛇添足,且记灾异祥瑞过繁等,是其明显缺点。例如永樂七年十二月:“始立東廠刺事,內官主之。”但是永樂十八年十二月又言:“始立東廠,專內臣刺事。”明顯出現矛盾。應以永樂十八年為是。
参考文献
- 黄宗羲:〈谈孺木墓表〉,《黄宗羲全集》
- 钱球《谈孺木先生传》中说:“迨抵署,先生惟日索异书读之,……先生所晨夕校雠,编以年序以日,手不停书者,曰《国榷》。……日得十二纸为率,……尝谓予曰:‘志此者三十余年矣!月旦一时,是非千古,不可苟也。’尝旅食京师,得睹史馆秘本,又旁参诸家,询访故老,今始就绪。”
- 邵廷采:〈明遗民所知传〉,《思复堂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p230
-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 《談遷和國榷》,見《燈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