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戲劇院

國家戲劇院英語:National Theater),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屬國家兩廳院的一部分,為臺灣重要的戲劇舞蹈表演場地。與國家音樂廳合稱為「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
概要
状态使用中
類型戲劇院
國家 中華民國
地址 中華民國臺北市
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坐标25°02′07″N 121°31′05″E
竣工日1987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兩廳院
高度
屋顶重檐廡殿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楊卓成
其他信息
座椅容量1,522
停车位
地圖

建築

國家戲劇院造型採中國傳統明清殿堂式建築,它是屬於鏡框式舞台,建築外觀上擁有臺灣罕見之重檐廡殿頂,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門廳內有高達4層樓高的水晶吊燈

國家戲劇院的觀眾席有4層樓共1,498席,為了讓觀眾有更好的視野,座位不能離舞台太遠。這裡的演出包羅萬象,為了特殊需要,四周安裝了環繞音響,設計著重於吸音,所以戲劇院的地板鋪上地毯,牆面採弧形設計,樓座前緣則是用良質木材,加上金色雕花裝飾,更加強吸音效果。

劇院舞台的最前緣是樂池,可容納70人的管絃樂隊現場伴奏;也可作為舞台的延伸,更可以將前片改變成兩排座椅。舞台則有主舞台、後舞台、旋轉舞台、側舞台及後下舞台,主舞檯面由4部升降平台組成,每台中央有1mx1m陷阱洞6個,可同時或個別打開;後舞台儲放旋轉舞台,旋轉舞台直徑為13公尺可作360度旋轉,可坐平於主舞台上成為舞檯面。

舞台上方有53根吊桿,可吊設燈光或佈景用,分為手動及電腦控制三種,其中有19支手動吊桿,最大載重量為300公斤;34支電腦操作,最大載重量為300公斤;後舞台與側舞台則另有其懸吊系統。戲劇院有585個燈光迴路可供演出使用,除了舞台吊桿上及兩旁的側光塔外,鏡框的兩側、4樓觀眾席後上方和觀眾席頂棚的後半圓,以及大水晶燈座的前半緣都有演出燈光設備。

實驗劇場

實驗劇場又稱「黑盒子」,位於戲劇院3樓,可容納180至242席,是亞洲地區第一個採用「張力索式頂棚」(俗稱「絲瓜棚」)的小劇場,「張力索式頂棚」由許多鋼索編織而成,可同時承受20位75公斤以下的工作人員進行裝台工作,設計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懸吊佈景及燈光。國內主要的演出團體,均曾在此累積表演的經驗,近來兩廳院也在此舉辦小劇場藝術節,如「國際劇場藝術節」,邀請許多國外的前衛團體前來大展身手。

為使實驗劇場空間動線更順暢,2007年進行公共空間改造,並重新裝修前台空間及後台化裝室,以明亮的色彩、更具現代與朝氣的面貌,重新展現在大眾面前,提供優質的表演藝術空間。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國家戲劇院

組織及架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組織圖

  • 總監劉怡汝
    • 副緦監呂岳霖
      • 財務部經理蔡聖裕
      • 行政管理部經理呂岳霖(兼)
      • 工務暨安全部經理姚蕙玲
    • 副總監許美玲
      • 公共溝通經理洪志蕾
      • 顧客體驗部經理陳昱如
      • 業務發展部經理許美玲(兼)
    • 副總監
      • 演出技術部經理曾文賢
      • 節目企劃部經理施馨媛

[1]

參考資料

  1. 組織及架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家兩廳院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