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

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英語:),簡稱東華理工學院,成立於1994年,為國立東華大學的八大學院之一,也是國立東華大學創校學院之一,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夏友平擔任創院院長。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東華理工學院在電腦科學領域世界排名301-400大,工程科技領域世界排名601-800大,物理科學領域世界排名800-1000大,皆名列全國大學排名前8大。[1][2][3]

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
创建时间1995
学校类型理工學院
院長郭永綱 博士
創院院長夏友平(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教授暨所長
教师人數110+
学生人數2300+(2020年)
人數1967(2020年)
研究生人數375 (2020年)
博士生人數88 (2020年)
校址 臺灣
校區郊區(壽豐校區)
隶属國際工程教育學會認證(IEET)
亞馬遜大數據計畫聯盟(AWS Bigdata)
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GASE)
網站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

歷任院長

任別院長任期學經歷
第一任
夏友平
1995年-2001年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化學所博士,曾任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化學所教授暨所長,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加州理工學院()客座教授[4]
第二任
邱爾德
2001年-2003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後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院長[5]
第三任
翁明壽
2003年-2006年美國馬凱大學材料科學及冶金研究所博士
第四、五任
林志彪
2006年-2012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
第六、七任
林信鋒
2012年-2016年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第八任
郭永綱
2016年-至今美國肯塔基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

[6]

學術單位

應用數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1994年,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7]
  • 學士班分為數學科學組、統計科學組
  • 應用數學碩士班、統計碩士班
  • 應用數學博士班

物理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1997年,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8]
  • 學士班分為物理組、奈米與光電科學組
  • 應用物理碩士班分為一般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 應用物理博士班分為一般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化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1996年,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9]
  • 化學碩士班分為一般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 化學博士班分為一般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生命科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1996年,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0]
  • 生物技術碩士班
  • 生物技術博士班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1995年,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2]
  • 學士班分為資工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 碩士班資工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1995年,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3]
  • 碩士班分為一般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 博士班分為一般組、國際組(全英語授課)

光電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成立於2006年,頒授學士碩士學位[14]

研究中心

亞洲學術合作中心

亞洲學術合作中心於2014年成立,為建立亞洲鄰近各國優秀大學之合作關係,促進與亞洲各國(主要以南亞、東南亞為主)之文化及學術交流、推動雙邊師生教學與研究合作,及達到其他各種資源的結合與共享為成立宗旨。[15]

能源科技中心

於2009年成立,設立之目的在於整合東華理工學院能源科技相關領域教師及研究員,從事新能源科技的研究與開發以及能源教育的推廣與宣導,以提升能源科技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上的創新,並促進產官學的合作關係。[16]

智慧科技中心

於2009年成立,最早為數位內容科技中心, 2012年更名為雲端計算與數位內容中心,2017年再更名為智慧科技中心,研究中心成員包括資工、電機等系所相關領域之教授,並結合AI跨領域更多不同專長的校內外研究人員。基於既有基礎,以建立更具特色的卓越研究與教學團隊,並結合更多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於數位相關研究領域,提升東華理工學院研究標竿。[17]

東台灣農藥殘留與毒物檢驗中心

為推動花蓮地區農產品與食品安全,因此設立「東台灣農藥殘留與毒物檢驗中心」,提供花蓮等地區高品質的檢驗技術服務,節省檢驗報告時間與成本。並針對農藥殘留等藥物與毒物進行分析,確保農藥之合理使用及農產品之安全品質,同時積極協助花蓮縣政府相關單位推廣無毒與有機農業。[18]

貴重儀器使用中心

為提升奈米科技之跨領研究教學及學術創新,以及與校外合作關係,於2005年成立東台灣奈米科技研究中心,其主要的經費來源為奈米國家型計畫,隨著奈米國家型計畫的退場,為了有效的利用奈米核心設施,於2016年成立「國立東華大學東部貴重儀器中心」,將原有奈米中心核心設施的儀器逐漸轉由貴重儀器中心管理,並整合校內的貴重儀器,進一步擴充本校自有儀器共同使用服務計畫的機台數目,此外,配合全校推動科研重點特色之建立,協助各單位之研究工作,更加推動東華科學研究之發展。[19]

參考資料

  1.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10-26 (英语).
  2.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10-27 (英语).
  3.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10-26 (英语).
  4. Chung, Hanching. . People 人物 To Mention Only A FEW. 2019-11-30.
  5. .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2011-01-31 (中文(台灣)‎).
  6. . csae.ndhu.edu.tw.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7. . am.ndhu.edu.tw.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8. .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中文(台灣)‎).
  9. (中文(台灣)‎).
  10. . ndhuls.ndhu.edu.tw.
  11. . ee.ndhu.edu.tw.
  12. .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13. . mse.ndhu.edu.tw.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中文(台灣)‎).
  14. . rc008.ndhu.edu.tw (中文(台灣)‎).
  15. . csae.ndhu.edu.tw.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6. . csae.ndhu.edu.tw.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7. . csae.ndhu.edu.tw.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8. . csae.ndhu.edu.tw.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9. . csae.ndhu.edu.tw.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