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宮
建廟
清朝初葉到中葉間,屬於鑾井派的陳姓閩南人大批遷至臺灣,帶來灌口鳳山祖廟的香火,先後建立了鹿草鄉西井村的圓山宮、嘉義縣大林鎮的陳井寮保安宮、雲林縣東勢鄉的昌南村南天宮等主祀王孫大使的廟宇[1]。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泉州府同安縣陳立勳等人來鹿草開墾,將王孫大使作為守護神,後人為答謝神恩便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立圓山宮[2]。為鹿草鄉鹿草、鹿東及西井村三村的信仰中心,以及台灣祭祀王孫大使的開基祖廟[2][3][4]。

門殿

廟址自2017年6月8日從西井村150號改成長壽路297號。
祭祀
神明
主祀的王孫大使又被稱為「謝府元帥」,因傳說八歲就得道,神像臉孔為娃娃臉[5]。圓山宮流傳的傳說,該神為宋朝時代的王侯子弟,本名謝聖賢,八歲時帶獵犬雲遊四方,因在同安縣安仁坑內堡坑社除去田螺精而成神,信眾建灌口鳳山祖廟祭祀[2][3][4][5][6]。以元宵節作得道日[2][6]、農曆五月初四為誕辰[2]。另種說法,王孫大使是來自四川灌縣信仰的川主,據傳據是明朝時有一西川灌口人來廈門當驛丞,將此信仰帶到閩南[1]。

獵狗公
王孫大使的獵犬神像則供奉在廟內左側,以樟木雕刻[5]。信眾認為該獵犬有治癒膿瘡能力,只要求得放在神像背上的金紙,再放置金紙供下一位信徒祈求,回家擦拭膿瘡就能治療[4]。廟方也表示也能治癒痔瘡[5][6]。信徒求分靈神像時,也需先對王孫大使擲筊來得到同意[5]。信眾也會回贈新神像來還願[4]。大家樂興盛時,神像曾被入請出求明牌[5]。
元宵節
每年元宵節,廟方會舉行遶境、擲筊乞借發財金、大麵龜擲筊等活動,當日晚上,人們會將燃連珠炮後,丟入高掛在二樓高、內裝爆竹的紙糊炮台。只要擲中炮台者,表示會帶來好運,更可抱回獎品。[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