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番社學

土番社學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官方教育機構,為清朝地方政府普遍於台灣設置的學塾之一,教育對象為包含平埔族台灣原住民學童。其中,「土番」即是指台灣原住民。

清乾隆時期,台灣設立土番社學風氣最為鼎盛,設置情況分別為台灣臺灣縣(今臺南市)5所、諸羅縣11所、彰化縣20所、鳳山縣8所、淡水縣(今新竹市以北)6所。

設於原住民地區的土番社學,首設於1686年。1695年,台灣知府靳治揚及1734年臺灣道張嗣昌分別擴大辦理,至清乾隆時期則最繁盛時期台灣南北兩路平埔族地區皆有其設立。惟不久後的清嘉慶與道光年間,因漢化等原因,土番社學逐漸廢弛,並逐漸被私塾或義學所取代。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