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多利精神病院

域多利精神病院香港早期的精神病院,設於香港島西營盤東邊街盡頭近般咸道,在1884年啟用,其後歷經擴建,至1961年才被全新的青山醫院取代。現時該處僅存舊華人精神病院英語:),現被用作東邊街美沙酮診所。三層高的主樓及隔鄰單層的職員宿舍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舊華人精神病院
舊華人精神病院側面及職員宿舍

歷史

1875年之前,香港的外籍精神病人會被禁錮於域多利監獄;華籍病人則囚禁於東華醫院的「癲人房」內。當時,香港政府認為需要另設地方供精神病人,於是在荷李活道鴨巴甸街交界一間破屋改建為臨時神經病院(現今地址是PMQ元創方)。至1884年,在西營盤東邊街盡頭興建一所外籍人士精神病院(現戴麟趾康復中心的位置)。六年後(1891年),首間華人精神病院亦於隔鄰近高街交界開設[1],病院樓高三層,以紅磚及花崗石砌成,包括主樓及宿舍。1906年,香港立法局通過對待瘋癲者的法例,將兩院合併為域多利精神病院。1930年代末,隨著域多利精神病院不敷應用,政府便徵用附近的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今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作為女子精神病院,於1941年啟用。

香港重光後,域多利精神病院恢復運作。至1961年,新界屯門區青山醫院啟用,取代域多利精神病院,成為一所現代化的精神科醫院。原外籍人士精神病院拆卸,改建成戴麟趾康復中心。華人精神病院的得以保留,初期地下改為麻瘋病診所,一樓改為霍亂病院,1972年起改為美沙酮診所。

建築特色

建於1891年的三層高大樓為新喬治亞時期建築,紅磚拱廊拱心石為該時期建築的典型特徵,這類建築在當時相當普遍,但現在香港尚存的新喬治亞時期建築數量已不多。

參考資料

  1. . 香港商報. 2014-07-24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