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號驅逐艦

基隆號驅逐艦舷號DDG-1801)是一艘中華民國海軍現役的基隆級驅逐艦。基隆號是一艘轉購自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原為1980年時下水的紀德級三號艦史考特號(USS Scott DDG-995)。

基隆號
DDG-1801
概觀
艦種驅逐艦
艦級基隆級驅逐艦(一號艦)
同型蘇澳號(DDG-1802)
左營號(DDG-1803)
馬公號(DDG-1805)
製造廠英戈爾斯造船廠
動工1979年2月12日
下水 美國:1980年3月1日(DDG-995
服役 中華民國:2003年5月30日
技术数据
排水量7,289 噸
滿載排水量9,783噸
全長171.6米 (563 英呎)
全寬16.8米 (55 英呎)
吃水9.6米 (31.5 英呎)
燃料JP-5 航空煤油
鍋爐4具通用电气LM2500-30燃气轮机
功率80,000軸馬力
最高速度33節 (61 公里/時)
續航距離7,800浬〔14,445.6公里〕/17節〔31公里/小時〕
6,000浬〔11,000公里〕/20節〔37公里/小時〕
3,300浬〔6,100公里〕/30節〔56公里/小時〕
乘員31名軍官,332名士官兵
艦長上校編階
射控裝置1具AN/SPG-60 火控雷達
2具AN/SPG-51D 火控雷達
1具AN/SPQ-9A 火控雷達
2具DECCA 商用導航雷達
1套AN/SLQ-25水妖魚雷誘餌
2具Mk74 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86艦砲射控系統
1具SWG-1A 魚叉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14武器導引系統
1具Mk116水下射控系統
偵搜系统AN/SPS-48E 空中搜索雷達
AN/SPS-49(V)5 2D對空搜索雷達
SPS-55 海面搜索雷達
SQS-53D 声呐
武器裝備2門雙聯裝Mk 26雙臂飛彈發射器
68枚標準二型飛彈
2門四聯裝Mk 141魚叉飛彈發射器
8枚RGM-84魚叉飛彈
2門Mk 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2門5英吋艦砲
2座Mk 32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6枚Mk 46型魚雷
電戰系统SLQ-32(V)3 Outboard II
艦載機2架SH-60海鷹直升機

歷史

1974年,伊朗巴列维王朝向美國訂購4艘衍生自史普魯恩斯級的防空驅逐艦。1979年建造當中因伊朗爆發伊斯蘭教革命,巴勒維國王政權被何梅尼推翻,由於新的伊斯蘭政府採取反美態度,因此美國政府取消所有對伊朗的軍售案。後來由美國海軍便宜接收,並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時期陣亡的美國海軍將領艾希克·坎貝爾·紀德為名,首艘艦DDG-993命名為「紀德」(Kidd),因而稱為「紀德級」驅逐艦

然而美國海軍已決定以神盾戰鬥系統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作為艦隊防空主力,原先,美國希望將4艘紀德艦轉售予澳洲希臘,不過都遭到兩國拒絕,所以本級艦還未到使用期限美國海軍就於1990年代末將紀德級驅逐艦陸續退役封存。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之後,台灣驚覺反飛彈能力不足,因而向美國爭取採購神盾級飛彈驅逐艦。不過 ,由於神盾艦的敏感層級高,而當時美國評估中國大陸的空中對海打擊能力有限,沒有必要出售神盾艦給台灣。不過美國秘密仍派出評估小組來台,說服台灣將目標轉向紀德艦驅逐艦。最後,台灣以7億3200萬美金[1]新台幣243億元)價格與美達成協議,採購4艘紀德級驅逐艦。

命名

由於紀德艦返台服役時期,台灣社會順應本土化的時代潮流,因此立法院於2005年決議,爾後艦名必須以台灣的人名或地名命名,捨棄過去以中國歷史名將或省會的命名模式,所以成軍時各艦改為以台灣四大軍港為命名,分別命名為基隆(1801)、蘇澳(1802)、左營(1803)、馬公(1805),並改稱為「基隆級」驅逐艦。

參考資料

  1. .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9).

外部連結

  • . Navysite. [2013-05-21] (英语).
  • . ROCN VS PLAN. 2012-06-21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5)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