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摩诃衍

堪布摩诃衍藏语མཁན་པོ་མ་ཧཱ་ཡཱ་ན),又称和尚摩诃衍藏语ཧྭ་ཤང་མ་ཧཱ་ཡཱ་ན)、瑪哈雅納(摩訶衍那)或大乘和尚,是吐蕃帝国时期的一位汉人僧。“摩诃衍”(,)的梵文意思是“大乘佛教”。

《頓悟大乘正理決》中說:「至戌年正月十五日,大宣詔命曰:摩訶衍所開禪義,究暢經文,一無差錯。從今已後,任道俗依法修習。」

摩诃衍原為唐朝禅宗僧人,属于东山法门。他是神秀派的一位禪師,駐錫於長沙麓山寺,神秀派遭到以菏澤神會為首的慧能派禪師的猛烈批判,受到打壓。后来他離開長沙,来到沙州(今敦煌)一带弘法,並成為神秀派在這裡的重要人物。日本藏學家上山大峻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獻中發現關於他的記載,這與漢文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是了解其思想的史料。[1]

786年,沙州被吐蕃攻陷。当时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佛教刚刚在吐蕃兴起,因此邀请不少沙州的禅僧来到拉萨弘法并翻译经书,摩诃衍便是这些禅僧中最著名的一位。在拉萨弘法期间,禅宗以无念、无想、无作意等简单易懂的教义获得了大量信众。根據敦煌出土漢文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的記載,赤松德赞的王妃没庐萨墀洁莫赞(法名绛求洁赞)、姨母以及蘇毗王子都拜摩诃衍为师进行修行。[2]相反地,天竺来的密宗受到了巨大冲击,各作論著,對對方進行攻击和诋毁。天竺僧人的主將是蓮花戒,主張漸悟;唐朝僧人主將是摩訶衍,主張頓悟,双方关系达到水火不容的状态。

792年,莲花戒的奏请禁止禪宗,摩诃衍則奏請與天竺僧人辯論,落敗者主動離開拉薩。汉传佛教的禅宗与天竺密宗在桑耶寺举行辩论。这场被称为“拉萨法诤”的辩论长达三年,最終兩派的諍論得以平息,但其結果至今仍是一個謎。後世藏傳佛教史書大多記載:赤松德赞认定漢人落败,天竺僧人獲得了勝利,落败的摩诃衍向莲花戒献上花环,随后带领禅宗僧人主动离开了拉萨,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漢文禪宗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794年)卻記載,摩訶衍獲得了勝利,禪宗被赤松德贊定為正統派系並得以弘揚。[3][4]雖然學術界對此次辯論結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西藏在此辯論之後,推崇天竺密教大乘佛教,而非漢傳佛教,但禪宗的頓悟思想亦深深影響了藏傳佛教。[5]

註釋

  1. 上山大峻; 楊富學; 楊漢璋. 敦煌吐蕃文禪寫本研究的回顧與瞻望. 西藏研究, 1992, p. 133-146
  2. 《賢者喜宴》摘譯十,71頁(總202頁),譯註41
  3. 《賢者喜宴》摘譯十,72頁(總203頁),譯註45
  4. 中國禪宗在西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釋慧嚴
  5. Joseph F. Roccasalvo. .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Oct 1980, 30 (4): 505–520. doi:10.2307/1398975.(英文)

參考文獻

  • 賢者喜宴》,巴卧·祖拉陈哇著,黃顥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載於《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