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醫學)

壓力是一個心理學生物學的術語,意指人類或動物面對情緒上或身體上的有形或無形威脅時,無法正常回應的感受狀態。該名詞首次出現於1930年代的生物學研究領域裡,近年來已逐漸為大眾所熟知。

適當的壓力可能提高人的警覺性,使其更小心思考,謹慎行事,從而發揮更理想的表現。過度的壓力則會使其困擾、沮喪氣餒,引致腎上腺素增多,失去自控能力,影響身體健康。

壓力包括以下三部分:

  1. 壓力源,即對我們產生壓力的事物和處境;
  2. 壓力源會產生壓力感,壓力感的大小取決於個人對壓力源的重視程度,對有關事物和處境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對自己的期望:
  3. 不同程度的壓力感,會引致不同的壓力反應,並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

真正、或自以為是具威脅性的事件時所激發起來的一種身心不安、緊張、焦慮、苦惱和逼迫的感受狀態。當要求高、限制多而支援少時,即會造成當事者的壓力。它與客觀問題有關。固此,應付壓力之時,最好先瞭解造成壓力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分別是什麼。壓力來源是指個人和群體的特性與期望、組織特性和工作環境與工作特性。

缓解壓力的方式包括視訊、拍照、玩游戏、講電話、泡澡、聊天等等。

性質

人們無限希望與要求在有限的現實生活裏寻求生存,其间一定會遭受各种衝突、挫折與矛盾,這是很容易想得到的道理。衝突、挫折與矛盾是壓力的主要來源,所以消除生活壓力的基本方法是寡或減低要求。理論上這是基本而且最徹底的方法,但也是大家最難接受的方法。

壓力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生物對威胁的一種正常和適應性的反應,警惕我們準備採取保護措施,從而提高我們的應變能力。適度、短期的壓力可引發我們的潛能和提高效率,過度和長期的壓力會造成阻礙和使我們垮掉,甚至自杀

效應

過度、長期的壓力會引起下列某些不良情況出現:

應對方法

在心理學中,因應英語:)是指有意識地努去解決個人和人際關係問題,來控制、減少或容忍壓力和冲突。

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與練習来克服壓力,例如我們長大後再去看小時候,會覺得當初很難的,感到壓力很大的事情,學會後就不再有如此感覺。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超普通心理学/壓力與健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