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府
沿革
金朝
金朝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從上京路會寧府遷都至燕京路析津府,並改燕京路為中都路,析津府為大興府,治大兴县(舊名析津县,在今北京市)。大興府辖境为今河北省内长城以南,永定河、北运河流域之间,領九縣:大興(附郭)、宛平(附郭)、安次、漷陰、永清、香河、武清、昌平、良鄉;六支郡:通州、薊州、易州、涿州、順州、檀州。貞元二年(1154年),廢檀州,所領密雲縣改屬順州。大定十二年(1172年),分香河縣置寶坻縣。承安三年(1198年),以寶坻、香河、武清三縣置盈州,為大興府支郡。不久即廢盈州,三縣仍屬大興府。貞祐二年五月十八日(1214年6月27日),遷都南京路開封府,升通州為防禦州。至此,大興府領十縣:大興、宛平、安次、漷陰、永清、寶坻、香河、武清、昌平、良鄉;四支郡:薊州、易州、涿州、順州。貞祐三年(1215年),大興府陷於大蒙古國。[1]
長官
金代大興尹(1153年-1189年)
金代知大興府事(1189年-1215年)
註釋及徵引文獻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遼金卷》
- 《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
- 終元一代,大興府始終未廢,大興府尹由大都路總管兼任。參見郭声波:《〈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价值与缺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期。
- 《金史·卷八十·列傳第十八》
- 《金史·卷五·本紀第五·海陵》
- 《金史·卷六·本紀第六·世宗上》
- 《金史·卷八十五·列傳第二十三》
-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世宗中》
- 《金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五十八·世戚》
- 《金史·卷九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 《金史·卷八十九·列傳第二十七》
- 《金史·卷八·本紀第八·世宗下》
- 《金史·卷一百〇五·列傳第四十三》
- 《金史·卷九十七·列傳第三十五》
- 《金史·卷十·本紀第十·章宗二》
- 《金史·卷六十六·列傳第四》
- 《金史·卷十一·本紀第十一·章宗三》
- 《金史·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七十·逆臣》
- 《金史·卷九十八·列傳第三十六》
- 《金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章宗四》
- 《金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衛紹王》
- 《金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六十六·循吏》
- 《金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宣宗上》
- 《元史·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三十四》
- 《元史·卷二百〇五·列傳第九十二》
- 《元史·卷一百五十·列傳第三十七》
- 《元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 《元史·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五十五》
- 《元史·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
- 《元史·卷三十五·本紀第三十五》
- 《元史·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七十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