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嵙崁社事件

大嵙崁社事件,也稱作大嵙崁抗清事件大嵙崁戰役,是台灣清領時期1886年~1892年之間,劉銘傳原住民泰雅族大嵙崁群發動的一連串戰爭,戰場涵蓋新北市三峽區桃園市復興區一帶。

此外,1895年日本入主台灣,以「緩撫」政策繼承劉銘傳武力進攻的方式,進入大嵙崁群生活領域,開採樟腦。日本的「理蕃」比清季劉銘傳作法更現代化,系統化,如警察制度銜接漢隘勇,科技化管理等。先以1900年包圍封鎖泰雅族大嵙崁群。後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標榜施政要點「理蕃」。上任後針對濁水溪以北的泰雅族,實施軍警並進的「隘勇線」前進戰爭。發生1906年梵梵山群發泰雅族聯合抗日戰爭。

經過

起因於劉銘傳的「開山撫番」政策,目的在於控制大嵙崁地區的番社與掠取樟腦資源。1886年2月,劉銘傳派兵入侵大嵙崁,遭到竹頭角等社的抵抗。3月,清軍入侵塔卡散社。9月,清軍入侵比亞外社。1887年8 月,清軍入侵大豹社。1888年5月,清軍入侵雪霧鬧社。1889年9月,清軍入侵後山群的領域,戰爭持續至1890年1月。1891年9月至1892年4月,泰雅族人為了抵抗清軍推進隘勇線,諸社聯合抗戰。上述各戰役清軍皆在優勢火力上獲勝,並迫使泰雅族人歸順投降,但是,最終仍無法遏止族人出草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大嵙崁事件》,2005年,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