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彗星風蘭

大彗星風蘭学名:)乃一種生長於馬達加斯加東岸低地之附生植物。於1822年被發現[1] 。白至淺綠、星形而蠟質的花序開於每年六月至九月[2],祗在夜間散發類似百合花菸草屬植物[3] ,包含苯甲酸甲酯苯甲醇苯甲酸苄酯苯乙醇等共39種有機化合物[4] 的濃香,且在受粉後立即停止散發香氣[5]

大彗星風蘭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目: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科: 蘭科 Orchidaceae
属: 彗星兰属 Angraecum
种: 大彗星風蘭 A. sesquipedale
二名法
Angraecum sesquipedale
Thouars
变种
  • A. s. var. angustifolium
  • A. s. var. sesquipedale
異名
  • Aeranthes sesquipedalis (Thouars) Lindl.
  • Macroplectrum sesquipedale (Thouars) Pfitzer
  • Angorchis sesquepedalis (Thouars) Kuntze
  • Mystacidium sesquipedale (Thouars) Rolfe

共同演化

本種特點在於其少、但富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棉子糖的花蜜[6]藏於極長,達27~43 cm(10.6~16.9英寸) 的花距末7至25 cm(2.8至9.8英寸)端,而花本身亦只有約30釐米闊。這一度令著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感到十分困惑[7]—極長花距根本無法讓任何已知動物吸食其中的花蜜[8]。達爾文在1862年的著作《蘭花的授粉》(Fertilisation of Orchids),對這種植物做出了「在有這種植物生長的地方一定有某種長喙的能替其授粉」的假設。最後這種花唯一的授粉者,也是幾百萬年來共同特化的對象—馬島長喙天蛾,在达尔文去世二十年后的1903年被发现。

达尔文猜想

大彗星风兰的名称源于它极长的花矩,像夜空漂泊的长尾彗星,以至于被称为“Star of Bethlehem Orchid”,但更著名的称呼是“Darwin's Orchid”。1862年,达尔文收到了一份大彗星风兰的标本,随后在给寄送标本的Joseph Hooker的信中写道:“它怎么会有这么惊人长度的花矩,上帝啊,什么样的昆虫才能吸到它花矩底端的花蜜”,这种植物似乎违背了基本法则,达尔文猜测它跟进化生存有关系,并作出预测,“必定有共同进化的一种昆虫适应这种长长的花矩,应该是一种喙很长的蛾,足以够得到藏在花距末端的花蜜,才能专门为大彗星风兰授粉”,这个猜想也被称为“达尔文猜想”。对这一猜想当时无人能够相信,也遭到当时一众昆虫学家们的质疑。直到达尔文离世的21年后的1903年,才有人报道了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巨型斯芬克斯蛾,能够适应长花矩授,从而进一步佐证了自然选择进化论学说。绝世而独立的空谷风兰,也与长喙天蛾在时间与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终究相遇。

参考资料

  1. Arditti 等人 2012,第403–432页
  2. Hillerman 1975,第104–105页
  3. Kaiser 1993,第246页
  4. Kaiser 1993,第247页
  5. Arditti 1979,第570页
  6. Jeffrey,Arditti & Koopowitz(1970),第192页
  7. Darwin 1997,Letter 3421 Darwin to Hooker 30 Jan. 1862
  8. . [2009-02-0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