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彼爾姆公國

彼爾姆公國俄語:)是一个由科米部落联合而成的中世纪封建政权。通稱為“大彼爾姆”,這個詞可能來自於定居在拉多加湖蘇霍納河維京人的名字。

彼爾姆公國
大彼爾姆公國

Ыджыт Перем öксуму
1323年-1505年
首都彼爾姆(1451年前)、切尔登(1451年后)
常用语言科米-彼爾米亞克語科米-兹梁语乌德穆尔特语
宗教芬兰异教分支科米教東正教萨满教乌德穆尔特人
政府酋邦合议制或君主制
大彼尔姆王公 
 1323年–1330年
内格洛
 1481年–1505年
馬特維·米哈伊洛維奇
历史 
 部落合併
1323年
 莫斯科公國吞併
1505年
先前国
继承国
科米诸部落
莫斯科大公國

歷史

1323年,卡齐姆部落的酋长内格洛统一上卡馬高地科米诸部落,学习罗斯人的封建制,创立彼尔姆公国,自称王公。1340年-1370年,内格洛之子萨林和孙儿阿尔达北伐征服了科密 (谢韦尔)和兹梁地区,1370年彼尔姆国统一了科米人的九大部落。1376年,彼尔姆的斯特凡作为正教传教士前来传教,他拿着圣经前去晋见阿尔达公并要求对方皈依基督教,阿尔达公拒绝改信但允许了斯特凡在彼尔姆地区传教。斯特凡以东斯拉夫字母为蓝本创制了古代彼尔姆字母,斯特凡在1383年被任命为彼尔姆教区首任主教,1386年返回莫斯科,同时代的僧侣智者埃皮法尼乌斯将他的手稿和访谈整理成《圣父斯特凡对於生活和教义的言谈录》。14世纪下半叶,彼尔姆国的疆域直达伊日马河。与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莫斯科大公国接壤。1386年,兹梁氏族的酋长谢莫涅洛不满卡齐姆氏族过度罗斯化和基督教化,率领兹梁地区的科米人反叛已基督化的彼尔米亚克人,同年攻陷彼尔姆城,杀害卡齐姆氏族的维尔塔宁公,驱逐基督徒和传教士。他在位期间向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称臣,但向西南吞并半游牧半渔猎的近亲乌德穆尔特人,为彼尔姆国带来了大量骑兵,接着南下夺取莫斯科大公国在维舍拉河一带的土地,数次南下劫掠莫斯科大公国。迫得加利奇-兹韦尼哥罗德大公尤里·迪米德里罗维奇常常两面受敌,既要南下对抗瓦西里一世,又要北上应对科米人的劫掠。最终在1411年,尤里·迪米德里罗维奇扶植彼尔米亚克的维霍库拉氏族打退了兹梁氏族,科米人对莫斯科大公国东北部的劫掠才慢慢减弱。1451年,彼尔姆公国轉向對莫斯科公國稱臣。1505年,莫斯科大公国镇压科米人的反抗,废其大公,公国灭亡。

外交

彼尔姆公国被四个国家包围,莫斯科大公国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前三个国家与彼尔姆公国往来频繁。

经济

历史上彼尔姆公国內货币经济仅局限于少数贸易点和九大城市,大多数边远地区还是采用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通过与诺夫哥罗德商人的贸易,彼尔姆公国才开始逐渐进入货币经济时代。彼尔姆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和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公国战和不定。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与彼尔姆公国联盟对抗其叔尤里的扩张,双方通过北方的伊日姆-彼尔姆商路互市贸易。彼尔姆公国从诺夫哥罗德入口铁器、饰物和牲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向诺夫哥罗德出口琥珀金绿宝石毛皮蜂蜜桤木等特产。与喀山汗国最主要的贸易是粮食贸易,因为彼尔姆公国农业相对落后,需要从喀山进口大量谷物,并将野生猎物或捕捉到的幼兽卖给喀山人,有时候更会出口哈士奇犬予喀山人拉雪橇或作宠物之用。由于缺乏贵金属,彼尔姆公国没有自己的货币,以周边三大国的通用货币交易,主要以莫斯科卢布诺夫哥罗德币为主,喀山的喀山京吉流通范围有限,仅限于大宗采购时比较常用,具体原因目前仍然有待研究。

制度与社会

科米人

现今科米人主要分成三大族群,分别是兹梁(Зыряне)、彼尔米亚克(пермяцк)、亚济瓦(Язьва)三大族群,兹梁人中又可分为兹梁人和伊日马人(Ижем)。在古代,主要有彼尔米亚克和兹梁两大族群,建立彼尔姆公国及彼尔姆城的卡齐姆氏族属于彼尔米亚克人。这两支科米人皆认为他们是传奇英雄奥斯蒂亚斯的后代。奥斯蒂亚斯的后代奥基霍的遗腹子约夫率众征伐涅涅茨人,在当地抓了涅涅茨酋长的女儿,强奸她生下儿子兹梁,兹梁就是当今科米人的最大族群科米-兹梁人的始祖。14世纪中叶,彼尔姆公国的彼尔米亚克人征服了近亲兹梁人,将兹梁人视为九大科米氏族之一。1386年,兹梁氏族反过来发动政变入主彼尔姆城。

文化

科米教

科米人有一种独立的神话体系,芬兰异教分支科米教。科米教有两个主神,库尔两人的母亲是海洋之母化身的一只鸭,雍掌管天空、光明、白天与人间,库尔掌管土地、黑暗、晚上与阴间。光与暗两个世界通过世界轴分隔。雍和库尔兄弟分裂自己的身体,形成新的自然神,协助雍和库尔掌管事务。科米人的祖先就是雍与丰收女神库玛生下的奥斯蒂亚斯和奥什亚斯,奥斯蒂亚斯和奥什亚斯兄弟为了拯救人类免遭复仇女神舒尔玛之毒害,偷窃太阳之镜乘神舒尔玛以羔羊血洗澡时将她赶回阴间,触发两边神祇的冲突,科米诸神的黄金时代结束。最后雍决定将兄弟二人流放至大地上,并以大鹰监督两人不可再相见,大鹰撒下羽毛化成山脉分割两兄弟的住处,这座山脉就是乌拉尔山脉。古科米人认为奥斯蒂亚斯的后代就是科米人,奥什亚斯的后代就是乌德穆尔特人。

萨满教

科米人的近亲乌德穆尔特人主要信奉萨满教,虽然兹梁征服后曾打算将他们也融入科米神话体系之中,但明显的古乌德穆尔特人的信仰更类似鞑靼人的腾格里信仰。古乌德穆尔特人接受了科米人说他们是奥什亚斯的后代的说法,并且离开乌拉尔山脉西迁,到达彼尔姆盘地南方。将土地留给另一支近亲汉特人,古乌德穆尔特人祟拜的神与其他乌戈尔神话的神接近,但他们加入了祖先祟拜的内容,由萨满来宰杀献牲,并且通过献祭与众神或祖先们沟通。另外萨满还需要进行驱邪占卜和医疗等行为,因此一位萨满需要受训相当长时间,萨满会收同性别的弟子作教导,男女皆可成为萨满。乌德穆尔特人认为部分人天生有灵媒资质,可以看见灵,灵界的神与人世是分隔的,因此众神才会降生有灵媒资质的人到人世,就是为了人可以与众神沟通。每个有灵媒资质的人的灵力并非是稳定的状态,也可能因为疾病和年老等因素而减少灵力。因此占卜失准,医疗失误等都会被视为灵力不足的指标,萨满一旦失去灵力就与普通人无异。而少部分乌德穆尔特人因为与喀山人交往频繁,改宗伊斯兰教

丧葬习俗

古科米人采取火葬,通常是将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与死者一同火化,在火堆周边会先燃烧死者的守护神像。圣斯特凡曾经参与阿尔达公的葬礼,仆人们为阿尔达公的身体披上熊皮,阿尔达公的武器放在他手中,将宝石置于他的口腔和眼睛,并且将小麦撒在他身上,之后将他火化,不像邻居的古马里人采取人殉。圣斯特凡向他们介绍墓碑和土葬,认为烧遗体是令人入地狱的行为。科米人严词拒绝,认为火葬才可以将他们的灵魂从遗体解放,让灵魂与祖灵合一[1]。火葬与土葬之争在彼尔姆公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直到公国灭亡多年后伊凡四世在16世纪晚期认为火葬有异教背景为由强行推行土葬,重罚烧尸者,烧尸习俗在17世纪开始式微[2]。19世纪的科米文化专家伊凡·库拉托夫从信仰和社会角度来解释为何古科米人坚持火葬,他认为古科米人虽然拥有大量土地用以土葬,可是古科米人并没有私有财产观念,烧掉遗体可以代表先人已经返回自然,回归祖先,就是科米教生于大地,归于大地的丧葬观。而土葬则代表需要占有土地,以及维护墓地,棺材,墓碑,挖坟墓,墓地维护的费用及葬费,大大增加社会成本。而且总会有些人通过建坟墓炫富,导致平等的古科米社会产生阶级矛盾,这令古科米人不能接受[3]

君主列表

名字 在位時間 氏族 信仰 与前任关系
内格洛 1323年–1330年 卡齐姆 不明,很大可能是芬兰异教 首任
萨林 1330年–? 卡齐姆 不明,很大可能是芬兰异教 前任之子
阿尔达 ?-1377年 卡齐姆 科米教 前任之子
维尔塔宁 1377年 - 1386年 卡齐姆 早年信科米教,后皈依东正教 前任之子
谢莫涅洛 1386年 - 1399年 兹梁 科米教 前任之附庸,兵变夺位
尤霍 1399年 - 1411年 兹梁 科米教 前任之姪
维塔 1411年 - 1433年 维霍库拉 东正教 前任之附庸,兵变夺位
埃尔莫拉 1433年 - 1451年 维霍库拉 不明,很大可能是东正教 前任之同族
米哈伊尔·埃尔莫拉维奇 1451年 - 1481年 维霍库拉 东正教 前任之子
马特维·米哈伊诺维奇 1481年 - 1505年 维霍库拉 东正教 前任之子

参考文献

  1. Гагарин Ю. В. . Новосибирск: Сыктывкар. 1978: 134 (俄语).
  2. Гагарин Ю. В. . Новосибирск: Сыктывкар. 1978: 137 (俄语).
  3. Куратов И. А. . Москва: Послесл. 1958: 118 (俄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