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恐懼症
症狀
懼學症的症狀主要為對學校莫名的恐懼、焦慮以及排斥,可能伴隨許多生理反應,如噁心、嘔吐、頭暈、腹瀉、胃痛、喉嚨痛、氣喘以及昏厥等。如果他們留在家中不去學校,症狀可能會消失,但第2天要去學校之前,症狀可能再度發生,但是離開學校越久,將越難返回學校,他們可能出現長期缺課、逃學以及無法上課等現象。他們很可能同時具有焦慮症、憂鬱症或恐慌症等精神官能症。
好發期
拒學症的好發期以5~7歲為第一波好發期,之後分別為11~12歲以及14歲之後,和入學升學年齡有密切關連,以女性發病率較高。影響的時間則沒有一定標準,輕微者可能數月至一年,嚴重者可能終其一生都恐懼校園生活。
形成原因
透過仔細研究每個拒學的學生,會發現每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從課業問題、人際關係到個人本身的問題都有:[1]
- 課業問題致成績太差、學習進度跟不上,形成長期缺席。又或對學習表現不好感到強烈不安;
- 受到校園欺凌困擾;
- 受到教師體罰、精神折磨、與老師/同學不合,無法與人進行良好溝通;
- 個人社會化程度低落、自信、自尊低下,被人忽視和缺乏存在感;
- 學生個人/學校群體問題,對於在學校必須與眾人應對感覺疲憊,例如必須看老師或同學臉色做事,及無法配合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
- 對於去上學本身的價值觀持懷疑態度;
- 對校園體制的不滿(多為國家政府主流校制)。
有時也可能曾遭受到校園內意外如:校園槍擊案、天然災難、校園綁架案...等突發事件倖存後留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引發的症狀。
注釋
- 飯田英晴 岩波明. 簡玉芬 , 编. . 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 p.146–147. ISBN 978-986-6363-18-4.
- . まいじつ.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