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逸

宏逸(英語:Wang Yat,代號:M33)是香港元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由公共屋邨組成,2003年設立,現任區議員為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巫啟航

宏逸 Wang Yat
元朗區議會選區
代號M33(2019年-)
M23(2015年-2019年)
M20(2003年-2015年)
範圍天水圍俊宏軒及部分天逸邨
人口18,418 [1]
選民人數11,928 [2]
區議員巫啟航
政黨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
投票站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

範圍

現時選區範圍包含俊宏軒全部樓宇及天逸邨逸浪樓、逸池樓、逸灣樓、逸洋樓(其餘五幢樓宇則屬於逸澤選區),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屏山北富恩逸澤天恒晴景嘉湖北選區,投票站設於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

沿革

2000年由於八萬五建屋計劃的關係,大量公共屋邨和居屋屋苑在天水圍北落成,導致大量人口遷入,選舉事務處因而在2003年將嘉湖南選區部分範圍分拆,並且設立多個選區,宏逸就是其中之一,由俊宏軒全部樓宇及天逸邨逸浪樓、逸池樓、逸灣樓、逸洋樓組成。[3][4]

2003年區議會選舉,當時選區人口估算約17,301人[5],其中有2,582位是選民[6],投票站設於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7],議席由獨立建制派人士黃麗嫦(此人並非民主黨的黃麗嫦,而是當屆鄰區候選人黃志輝的表妹)、民建聯成員羅文民主黨成員張賢登爭奪[8],最終張賢登以715票勝出[9]

由於慧景軒在2004年落成,選舉事務處在2007年將原本屬於宏逸選區的天逸邨部分歸入富恩選區,宏逸選區因而改稱宏景2007年區議會選舉,當時選區人口估算約18,754人[10],其中有5,714位是選民[11],尋求連任的張賢登再度參選,對手是民建聯成員姚國威,最終姚國威以1,684票勝出[12][13]

2011年選舉事務處將歸入富恩選區的天逸邨部分重新劃入宏景選區並復稱宏逸,但同時劃出慧景軒部分則與新入伙的天晴邨合併組成新設的晴景選區[14][15]

2011年區議會選舉,人口估算約19,928人[16],其中有9,022位是選民[17],姚國威再次參選,對手曾是公民黨新西支部副主席的無黨派人士何家康和民主黨成員吳玉英[18][19],最終姚國威以2,274票擊敗取得987票的吳玉英和142票的何家康勝出[20]。因應民建聯工聯會分家,姚2012年起只以工聯會身份活動。

2015年區議會選舉,由於未有其他人參選,姚國威自動當選。

2019年區議會選舉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巫啟航於本區參選挑戰姚國威,不過巫當時屬於被當局取消資格的高風險人士,亦曾經收過來自選舉主任的信,詢問政治立場。有見及此,關嘉麗報名參選,成為巫的「Plan B」,最後巫啟航成功入閘。由於香港正值反修例運動的大氣候下,在7月時發生的元朗恐襲更成為當區的焦點的選舉話題,當中姚國威是反對獨立調查721事件,成為眾矢之的。結果巫以5,100票打敗得到2,849票的姚,另外兩位候選人得票低於5%而沒收選舉按金。

歷屆議員

屆別議員政治聯繫
2004年-2007年張賢登 民主黨
2008年-2011年姚國威 民建聯 民建聯 工聯會
2012年-2015年 民建聯 工聯會 工聯會
2016年-2019年 工聯會
2020年-2023年巫啟航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

歷屆選舉結果

2019年元朗區議會宏逸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民主派區選聯盟 ①. 巫啟航 5,100 62.16 不適用
無黨派 ②. 曹健科 204 2.49 不適用
工聯會 ③. 姚國威 2,849 34.73
獨立民主派 ④. 關嘉麗 51 0.62 不適用
多数票 2,251 27.44 -10.38
2015年元朗區議會宏逸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工聯會 姚國威 自動當選 不適用 不適用
多数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2011年元朗區議會宏逸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何家康 142 4.17 不適用
民主黨 ②. 吳玉英 987 29.00 -14.96
民建聯/工聯會 ③. 姚國威 2,274 66.82 +10.78
多数票 1,287 37.82 +25.74
2007年元朗區議會宏景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民建聯 ①. 姚國威 1,684 56.04 +16.84
民主黨 ②. 張賢登 1,321 43.96 -4.45
多数票 363 12.08 +2.87
2003年元朗區議會宏逸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黃麗嫦 183 12.39 新選區
民建聯 ②. 羅文 579 39.20 新選區
民主黨 ③. 張賢登 715 48.41 新選區
多数票 136 9.21 新選區

參考資料

  1. (PDF). [2019-1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05).
  2. (PDF). [2019-1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20).
  3.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4-11-23).
  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5-10).
  5.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6.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7.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14).
  8.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3-11-24).
  9.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10.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1.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12.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09).
  13.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4).
  15.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21).
  16.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6).
  17.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18.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21).
  19.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21).
  20.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