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恩

富恩(英語:Fu Yan,代號M30)是香港元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於2003年設立,由公共屋邨組成,現任區議員為天水連線成員關俊笙

富恩 Fu Yan
元朗區議會選區
代號M30(2019年-)
M20(2015年-2019年)
M17(2003年-2015年)
範圍天富苑天恩邨恩翠樓、恩澤樓、恩福樓
人口19,671 [1]
選民人數11,315 [2]
區議員關俊笙
政黨天水連線
投票站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天暉路社區會堂

範圍

現時選區範圍包括天富苑天恩邨恩翠樓、恩澤樓、恩福樓(其餘樓宇則屬於悅恩選區),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屏山北悅恩逸澤宏逸晴景選區,選區因應人口分佈設有兩個投票站,分別設於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天暉路社區會堂

沿革

2000年由於八萬五建屋計劃的關係,大量公共屋邨和居屋屋苑在天水圍北落成,導致大量人口遷入,選舉事務處因而在2003年將嘉湖南選區部分範圍分拆,並且設立多個選區,富恩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選區包含天富苑和天恩邨大部分樓宇(除了恩慈樓和恩樂樓)[3][4]

2003年區議會選舉,當時選區人口估算約19,967人[5],其中有4,612位是選民[6],投票站設於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7],議席由無黨派人士歐陽顯威葉炳根張文輝(實際為港進聯成員,但無表明有關聯繫)爭奪[8],最終張文輝以1,306票勝出。[9]

2007年選舉事務處將富恩選區的恩穗樓和恩盈樓歸入悅恩選區,同時將原本屬於宏逸選區的部分天逸邨歸入富恩選區,2007年區議會選舉人口估算約20,753人[10],其中有8,446位是選民[11],尋求連任的張文輝再度參選,對手是報稱獨立的丘子明民主黨成員鄺智揚,最終張文輝以1,860票成功連任[12][13]

2011年選舉事務處將原本屬於富恩選區的天逸邨部分重新劃入宏景選區並復稱宏逸[14][15]

2011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20,458人[16],其中有8,568位是選民[17],張文輝沒有競逐連任[18],議席由工聯會成員劉桂容香港職工會聯盟秘書長兼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爭奪[19][20],最終劉桂容以1,838票擊敗取得1,700票的李卓人勝出[21]

2015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19,773人,其中有9,836位是選民,工聯會劉桂容競爭連任,而上屆於悅恩選區參選的工黨強國偉轉戰此區,結果劉桂容以2,819票擊敗取得1,339票的強國偉勝出。

2019年區議會選舉天水連線關俊笙參選本區挑戰劉桂容,結果關以4,325票多於劉的3,557票當選。

歷屆議員

屆別議員政治聯繫
2004年-2007年張文輝無黨派
2008年-2011年
2012年-2015年劉桂容 工聯會
2016年-2019年
2020年-2023年關俊笙天水連線

歷屆選舉結果

2019年元朗區議會富恩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工聯會 ①. 劉桂容 3,557 45.13 -22.67
天水連線 ②. 關俊笙 4,325 54.87 不適用
多数票 768 9.74 -29.85
2015年元朗區議會富恩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工黨 ①. 強國偉 1,339 32.20 -17.85
工聯會 ②. 劉桂容 2,819 67.80 +15.85
多数票 1,480 39.59 +36.31
2011年元朗區議會富恩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香港職工會聯盟 ①. 李卓人 1,700 48.05 不適用
工聯會 ②. 劉桂容 1,838 51.95 不適用
多数票 138 3.90 -30.24
2007年元朗區議會富恩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丘子明 486 15.50 不適用
無黨派 ②. 張文輝 1,860 59.31 -5.44
民主黨 ③. 鄺智揚 790 25.19 不適用
多数票 1,070 34.12 -11.10
2003年元朗區議會富恩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歐陽顯威 398 19.73 新選區
無黨派 ②. 葉炳根 313 15.52 新選區
無黨派 ③. 張文輝 1,306 64.75 新選區
多数票 908 45.02 新選區

參考資料

  1. (PDF). [2019-1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05).
  2. (PDF). [2019-1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20).
  3.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4-11-23).
  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5-10).
  5.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6.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7.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14).
  8.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3-11-25).
  9.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10.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9).
  11.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12.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09).
  13.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21).
  15.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4).
  16.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6).
  17.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18.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08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19.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20.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21.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