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澤

逸澤(英語:Yat Chak,代號M31)是香港元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2003年設立,由公共屋邨組成,現任區議員為熱血公民王頴思

逸澤 Yat Chak
元朗區議會選區
代號M31(2019年-)
M21(2015年-2019年)
M18(2003年-2015年)
範圍天澤邨天逸邨部分樓宇
人口20,392 [1]
選民人數11,627 [2]
區議員王頴思
政黨熱血公民
投票站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

範圍

現時選區範圍包含天澤邨天逸邨逸潭樓、逸濤樓、逸江樓、逸海樓、逸湖樓(其餘四幢樓宇則屬於宏逸選區),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屏山北富恩天恒宏逸晴景選區,投票站設於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

沿革

2000年由於八萬五建屋計劃的關係,大量公共屋邨和居屋屋苑在天水圍北落成,導致大量人口遷入,選舉事務處因而在2003年將嘉湖南選區部分範圍分拆,並且設立多個選區,逸澤就是其中之一[3][4][5]

2003年區議會選舉,當時選區人口估算約21,369人[6],其中有4,948位是選民[7],當時投票站設於保良局天澤工場[8],議席由無黨派人士黃裕材元朗天水圍民主陣線成員王少嫺民建聯成員翁黛華爭奪[9],最終黃裕材以1,123票勝出[10]

2007年區議會選舉,選區人口估算約20,616人[11],其中有6,866位是選民[12],尋求連任的黃裕材再度參選,對手是報稱民主黨成員郭慶平、無黨派人士陸榮全張華有吳振財,最終黃裕財以1,489票成功連任[13][14][15][16][17]

2011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估算約18,752人[18],其中有8,791位是選民[19],投票站改設於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20],黃裕材再度參選,郭慶平亦捲土重來[21],選舉前夕黃裕材被指送贈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予區內市民[22],最終郭慶平以1,735票擊敗取得1,561票的黃裕材勝出[23]

2015年區議會選舉,退出了民主黨的郭慶平對上老對手黃裕材及黃遠輝,結果以過半票當選。其後郭氏被指為投奔建制派,於2019年7月21日元朗襲擊事件中,郭立場與建制派相近[24]

2019年區議會選舉熱血公民王頴思挑戰自稱獨立,競逐連任的郭慶平及實政圓桌范煦瑜。最終王以4,454票,約58%得票率擊敗其餘兩位候選人,當選新一屆區議員。

歷屆議員

屆別議員政治聯繫
2004年-2007年黃裕材 港進聯 新界社團聯會
2008年-2011年 新界社團聯會
2012年-2015年郭慶平 民主黨獨立建制派
2016年-2019年獨立建制派
2020年-2023年王頴思熱血公民

歷屆選舉結果

2019年元朗區議會逸澤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熱血公民 ①. 王頴思 4,454 58.14 不適用
實政圓桌 ②. 范煦瑜 600 7.83 不適用
無黨派 ③. 郭慶平 2,607 34.03 -19.78
多数票 1,847 24.11 +4.82
2015年元朗區議會逸澤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郭慶平 2,288 53.81 +1.17
無黨派 ②. 黃遠輝 496 11.67 不適用
無黨派 ③. 黃裕材 1,468 34.52 -12.84
多数票 820 19.29 不適用
2011年元朗區議會逸澤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黃裕材 1,561 47.36 -6.01
民主黨 ②. 郭慶平 1,735 52.64 +20.70
多数票 174 5.28 -16.15
2007年元朗區議會逸澤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民主黨 ①. 郭慶平 891 31.94 不適用
無黨派 ②. 黃裕材 1,489 53.37 +10.24
無黨派 ③. 陸榮全 174 6.24 不適用
無黨派 ④. 張華有 193 6.92 不適用
無黨派 ⑤. 吳振財 43 1.54 不適用
多数票 598 21.43 +8.30
2003年元朗區議會逸澤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黃裕材 1,123 43.13 新選區
民主陣線 ②. 王少嫺 700 26.88 新選區
民建聯 ③. 翁黛華 781 29.99 新選區
多数票 342 13.13 新選區

參考資料

  1. (PDF). [2019-12-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5).
  2. (PDF). [2019-1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20).
  3.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4-11-23).
  5.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6.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7.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8.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14).
  9.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3-11-24).
  10.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11.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2.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13.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09).
  1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15.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16.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17.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8.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8].
  19.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20.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4).
  21.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22. (繁體中文). 蘋果日報. 2011-11-01 [201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23.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24. (繁體中文). 香港01. [2011-11-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