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
寿县 | |
---|---|
县 | |
![]() 寿县古城墙通淝门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安徽省淮南市 |
区划类别 | 县 |
区划代码 | 340422 |
政府驻地 | 寿春镇 |
方言 | 江淮官话、中原官话 |
总面积 | 2,948.34 平方千米 |
总人口(2012) | 134万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232200 |
电话区号 | +86 (0)554 |
網站:中国寿县 |
历史
-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濒淮河,南倚大别山,古代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的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晚期的袁术、劉宋国都曾在此建都。
- 在东周时先后是蔡国、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战国末年,楚国組織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失敗後,为怕秦国報復而迁都至此,命名为郢,今人或称寿郢。现代考古发掘认为,楚都——寿春城遗址位于今县城外东南角,属东关村辖区,近东津渡。城南还有楚相孙叔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安丰塘(芍陂),该塘使用至今,现为一水库,同时也是一处名胜风景。
- 秦汉时为寿春县,为四十八郡之一——九江郡的治所。汉太祖時先后为外姓王英布和宗室淮南王的王都。淮南王刘安曾在此主持编著了《淮南子》一书,同时与其八位门客在苦求长生不老仙丹的时候发明了豆腐。今炼丹之井不在,豆腐之水尚存,城北大泉、玛瑙泉、珍珠泉水相旺盛、千年不涸,附近有“豆腐村”美誉的大泉村村民取其磨制豆腐,已成风俗,延续至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寿地古时豆腐炼制过程中的一段传说。东汉漢獻帝時,袁术也在此称帝。三国曹魏晚期,这里相继发生过三次重大兵变,史称寿春三叛。
- 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时,前秦南侵,以寿春的八公山、淝水为战场与东晋军激战,史称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当面锣,对面鼓”、“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于此役。
- 隋唐改称寿州。当时兴起的“寿州窑”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瓷窑,其产品兼具南北风格,颇受朝野青睐。
- 宋设寿春府。这一时期,寿春吕氏家族连续出现了吕夷简、吕公著、吕公弼等多位文臣宰相,为一时之盛。宋时所建的城墙保留至今,全长7417米,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并以具备完善的防洪功能而著称。在1991年江淮地区特大洪水期间,寿春古城曾收容30万难民,将五六米多高的大水挡于城外。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往视察时,所乘坐的直升飞机就降落在城内西街广场(现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广场)上。古城内的报恩寺、清真寺、孔庙均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 明朝时复为寿州。晚清时,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在此被诱捕。1912年改寿州为寿县。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 2015年7月3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的意见》称同意将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1]
行政区划
寿春镇、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堰口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茶庵镇、三觉镇、炎刘镇、刘岗镇、双庙集镇、小甸镇、瓦埠镇、大顺镇、窑口镇、八公山乡、张李乡、陶店回族乡、安徽寿县经济开发区、寿西湖农场和正阳关农场。
地理
区位
寿县位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地处安徽中部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
气候
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约15℃,年降水量886毫米。
寿县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1.0 (69.8) |
25.1 (77.2) |
30.5 (86.9) |
33.1 (91.6) |
37.2 (99) |
37.7 (99.9) |
40.2 (104.4) |
40.4 (104.7) |
37.2 (99) |
33.3 (91.9) |
28.6 (83.5) |
22.9 (73.2) |
40.4 (104.7) |
平均高温℃(℉) | 6.5 (43.7) |
8.6 (47.5) |
13.3 (55.9) |
20.4 (68.7) |
26.0 (78.8) |
29.4 (84.9) |
31.2 (88.2) |
30.9 (87.6) |
26.9 (80.4) |
22.0 (71.6) |
15.3 (59.5) |
9.3 (48.7) |
19.98 (67.96) |
每日平均气温℃(℉) | 1.4 (34.5) |
3.5 (38.3) |
8.3 (46.9) |
14.9 (58.8) |
20.4 (68.7) |
24.8 (76.6) |
27.4 (81.3) |
26.7 (80.1) |
22.1 (71.8) |
16.6 (61.9) |
9.7 (49.5) |
3.6 (38.5) |
14.95 (58.91) |
平均低温℃(℉) | −2.5 (27.5) |
−0.6 (30.9) |
3.7 (38.7) |
9.6 (49.3) |
15.1 (59.2) |
20.7 (69.3) |
24.0 (75.2) |
23.3 (73.9) |
18.2 (64.8) |
12.2 (54) |
5.1 (41.2) |
−0.7 (30.7) |
10.68 (51.23) |
历史最低温℃(℉) | −24.1 (−11.4) |
−18.9 (−2) |
−11.6 (11.1) |
−2.9 (26.8) |
4.8 (40.6) |
12.2 (54) |
17.5 (63.5) |
16.0 (60.8) |
7.3 (45.1) |
−1.1 (30) |
−6.8 (19.8) |
−18.1 (−0.6) |
−24.1 (−11.4)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22.5 (0.886) |
34.4 (1.354) |
61.0 (2.402) |
57.6 (2.268) |
72.9 (2.87) |
155.0 (6.102) |
191.2 (7.528) |
104.5 (4.114) |
84.0 (3.307) |
63.2 (2.488) |
43.6 (1.717) |
15.7 (0.618) |
905.6 (35.654) |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 6.2 | 7.0 | 10.2 | 8.3 | 9.5 | 10.1 | 12.8 | 9.8 | 8.6 | 7.7 | 6.6 | 5.0 | 101.8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 |||||||||||||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
交通
特产
- 八公山豆腐
- 银鱼、瓦虾
- 淮王鱼
- 寿州粉皮
- 大救驾
旅游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 楚国寿春城遗址 寿县古城墙
- 淮河南岸最大湖泊:瓦埠湖
- 寿县古城门
- 壽縣古城牆雨後
- 壽縣古城牆
- 壽縣古城牆東門日落
- 壽縣古城牆東門陰雨
- 壽縣報恩寺大雄寶殿
- 壽縣報恩寺
- 壽縣報恩寺
- 壽縣孔廟
- 壽縣孔廟
- 壽縣孔廟銀杏樹
- 壽縣孔廟
- 壽縣孔廟魁星閣
名人
- 蔣欽(?-219),字公奕,九江郡壽春縣人,孫吳名將。
- 吕夷简(979-1044),字坦夫,寿州人,北宋大臣。
- 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寿州人,北宋大臣。
-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人,世称东莱先生,南宋诗人、词人、道学家。
-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寿州人,晚清狀元,光绪帝师。京师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第一任管學大臣(校长)。
- 孙鑫 (1865-1906),字荔轩,寿州人,实业家。孫家鼐之孙。1898年与其兄孙多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商机器面粉厂—阜丰面粉厂。
- 孙多森 (1867-1919),字荫庭,寿州人,实业家。孫家鼐之孙。与其兄孙多鑫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商机器面粉厂。中国银行第一任总裁。 1916年创办中孚银行。
- 方振武(1885-1941),字叔平,名运策,寿县瓦埠镇人,抗日爱国将领。
-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
- 陳方安生,曾任香港政務司長
參見
- 壽春三叛(歷史事件)
外部連結
- 寿县地图
- 寿县人民政府网
- 孔為廉:〈兵家必爭的壽春 ——歷史形象的形成與轉變〉。
参考文献
- 安徽寿县拟划归淮南市: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同意,需国务院批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 . 央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