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芋

岩芋学名:)是天南星科岩芋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锡金泰国喀麦隆爪哇尼泊尔越南斯里兰卡缅甸印度东北以及中国大陆云南南部至东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河谷疏林以及灌丛中的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岩芋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目: 泽泻目 Alismatales
科: 天南星科 Araceae
属: 岩芋属 Remusatia
种: 岩芋 R. vivipara
二名法
Remusatia vivipara
(Lodd.) Schott[1][2][3]
異名[2][3]
  • Arum viviparum Roxb.
  • Caladium viviparum (Roxb.) Nees
  • Colocasia vivipara (Roxb.) Thwaites
  • Remusatia formosana Hayata
「岩芋」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
港臺

臺灣分布在南投及屏東山區,附於樹幹的草本植物,葉子呈卵形,約2至3片狀[5][3]。因其種子缺少胚乳,臺灣與原生地並不相似而種子不易萌發,常常藉由鱗莖珠芽(bulbil)行「無性生殖」,染色體為「三倍體」,遺傳基因與南投縣信義鄉雙龍部落的零星「雲南岩芋」()幾乎完全相似,「雲南岩芋」染色體則為「二倍體」。[6]

别名

红芋、红半夏、红岩芋(云南思茅) 红天椒(云南富宁) 红芋头(云南马关) “哈怕都姆”(傣族语)

参考來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岩芋分類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岩芋
  1.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3-1-24] (中文(繁體)‎).
  3.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呂勝由; 牟善傑; 謝宗欣; 許再文.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01: 166頁 [2001]. ISBN 957-029-699-2.
  5. 黃啟東. . 《科學人》2013年11月號第141期. 遠流出版公司. 2013-11-01 [2016-09-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