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尔反应

Bucherer反应(布赫尔反应,Bucherer reaction),又称Bucherer–Lepetit反应

萘酚亚硫酸氢钠存在下与作用,转变成相应的萘胺[1][2][3][4][5]


Bucherer反应


这个反应最早是由法国化学家 R. Lepetit[6] 在1898年发现的,此后德国化学家 Hans Theodor Bucherer (1869-1949) 在1904年又独立发现此反应,发现了其可逆性,并将其应用到化学工业中。目前这个反应一般是称作 Bucherer 反应,但也有称作 Bucherer-Lepetit 反应或 Bucherer-Le Petit 反应(错误名称)。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也可以把胺变成酚。如果用伯胺或者仲胺与中间体四氢萘酮磺酸盐反应,则可制得二级或三级萘胺。

反应机理

首先是一个质子加到萘酚电子密度较高的 C-2 或 C-4 上,该质子化产物因有 1a~1e 的共振式而得到稳定。这个环脱芳构化的过程大约需要消耗 104.6 kJ/mol 的能量。

然后一个亚硫酸氢根离子加到质子化产物的 C-3 上,生成 3a,3a 经烯醇-酮互变异构得到更为稳定的酮式 3b,3b 即四氢萘酮-3-磺酸钠。这个中间体与按照羰基化合物-胺缩合反应,发生羰基亲核加成并失水,得到受共振稳定的正离子 5a。5a 发生去质子化可以得到亚胺 5b 或烯胺 5c,这两种产物形成平衡。最后烯胺消除亚硫酸氢钠,重新芳构化,生成萘胺 6。


Bucherer反应的机理


总反应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


Bucherer反应过程

参见

参考资料

  1. H. T. Bucherer, J. Prakt. Chem. [2] 69, 49 (1904).
  2. H. Seeboth. (1967), "The Bucherer Reaction and the Preparative Use of its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gew. Chem. Int. Ed. 6 (4): 307–317. doi:10.1002/anie.196703071 (机理)
  3. R. Adams et al. Organic Reactions Vol I (Wiley, 1942)
  4. W. Pötsch. Lexikon bedeutender Chemiker (VEB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Leipzig, 1989). ISBN 978-3323001855
  5. M. B. Smith, J. March.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Wiley, 2001) (ISBN 0-471-58589-0)
  6. R. Lepetit, Bull. Soc. Ind. Mulhouse 1903, 3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