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圖 (日本漫畫)

PLUTO ~冥王~》(日语:)是由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備註 2]創作的科幻懸疑漫畫,劇情改編自手塚治虫的漫畫作品《原子小金剛》之篇章〈地上最大機器人〉,於2003年至2009年間在日本小學館出版的漫畫雙週刊《Big Comic Original》進行連載,單行本全8冊。劇情設定在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時代,講述有不明威脅出於恨意企圖殺害七位「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七大機器人之一——機器刑警蓋吉特為了阻止慘劇發生而展開調查。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用字:「𨭭」。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PLUTO ~冥王~

台灣中文版第1冊封面,封面角色為蓋吉特

假名
類型 少年漫畫科幻懸疑
作品原名
正式譯名 ~冥王~
布魯圖
漫画
原作 手塚治虫
作畫 浦澤直樹
出版社 小學館
東立出版社
文化傳信
創藝出版社
連載雜誌 Big Comic Original
叢書 BIG COMICS
青年漫畫 YOUTH COMICS SERIES
連載期間 2003年第18期-2009年第8期
冊數 全8冊
話數 全65話
其他 監製:長崎尚志
監修:手塚真
協力:手塚製作公司[備註 1]
動漫主題-電子遊戲主題-ACG專題-模板說明

浦澤原本想畫的是手塚的遺作《火之鳥》,不過並未獲得手塚製作公司許可。之後小金剛生日——2003年4月7日即將到來,手塚製作公司詢問有無漫畫家要畫向《原子小金剛》致敬的作品,正好浦澤與合作夥伴長崎尚志有了重製〈地上最大機器人〉的想法。該作是影響浦澤甚深的作品,兩人決定不採用原作的主角小金剛,而是由配角蓋吉特擔綱主角。手塚的長子手塚真起初予以婉拒,但最後決定給他機會,並建議他擺脫原作的風格,畫出自己的作品;浦澤因而將很多人物都重新設計了一番。雖然企劃通過,不過浦澤日後表示,這次改編的過程其實面臨很大的壓力。

《PLUTO ~冥王~》問世後獲得日本多項大獎肯定,包含手塚治虫文化賞星雲賞,而在國外本作也獲得許多評審青睞,入圍美國的艾斯納獎等知名獎項。截止至2016年,單行本銷量已突破865萬冊。評論家大多稱讚本作精彩的劇情和謎團,以及對角色和情感的深刻描寫。本作已被改編成舞台劇,於2015年在日本公演,而改編真人電影和動畫也在籌劃中。

劇情大綱

本作設定在一個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時代,以七位「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之一——瑞士的「蒙布朗」在一場森林大火中被破壞為開端。同時,在德國聲援《機器人保護法》之團體的幹部蘭肯也遭殺害。兩人的屍體頭上都插著形狀類似「角」的物體。兇手疑似是機器人,但機器人都被規範不能殺害人類,因而引發騷動。以高性能著稱的機器人刑警——德國的「蓋吉特」開始調查這一連串看似相關的案子,結果卻意外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七位「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都被兇手列入殺害的目標。

蓋吉特至日本與那裡的七大機器人之一「小金剛」交換情報,而後小金剛在下一起命案的現場發現,數年前第39次中亞衝突聯合國派去調查波斯王國的毀滅性機器人的「波拉調查團」也被盯上了。與此同時,又有兩位七大機器人——英國的「諾斯2號」和土耳其的「伯朗德」相繼不敵兇手而遇害,蓋吉特的記憶也開始出現異狀。隨著第39次中亞衝突的背後逐漸揭露,眾人發現兇手是為了報復戰爭中波斯王國被推翻、破壞之仇,憎恨的漩渦也開始席捲眾人。

與此同時,今波斯共和國的亞伯拉博士來到日本,暗地裡操控著一台長著雙角的機器人「普魯托」,要他去殺了小金剛。小金剛為了保護家人而迎戰普魯托,遭到擊敗而陷入昏死。與此同時,反機器人的激進團體「KR团」的成員阿道夫認定蓋吉特是殺害他哥哥的兇手,於是決定暗殺蓋吉特,卻反遭組織追殺,負責保護他的蓋吉特從他持有的資料中發現目前入獄的波斯王國國王大利烏十四世知道此次事件的秘密。

剩下的七大機器人之一——希臘的「海格力斯」單獨迎戰兇手,不敵身亡。小金剛的製作者天馬博士親自對小金剛進行修復,但即便機體修好也因為電子腦陷入混沌而無法醒來。另一方面,與阿道夫同行期間,蓋吉特被人工竄改的記憶逐漸恢復,想起自己的確因為機器人養子被阿道夫之兄殺害,出於憎恨而殺死了他。蓋吉特到監獄找大利烏十四世會談,得知了敵人是大規模毀滅性機器人的情報,以及一個名為普魯托的存在。蓋吉特前往今波斯共和國找線索,查到了一個神秘男子薩哈多的資訊,隨後循線找到荷蘭地下的秘密空間,發現普魯托就在那裡。蓋吉特用火力壓制普魯托,並向警方報告這一切事件的幕後兇手是亞伯拉博士,是他利用家人死於戰爭的恨意,唆使附身在普魯托體內的兒子薩哈多所犯下的。

然而,就在蓋吉特已經找到真相之時,亞伯拉操控蓋吉特認識的賣花機器人阿里襲擊他。在蓋吉特眼中阿里的身影化為養子的身影,他不由得淚流滿面,隨後腹部被砲彈擊穿而重傷死去。小金剛的創造者天馬博士為了讓小金剛從昏死狀態中醒來,將蓋吉特遺留下來的記憶晶片植入小金剛的腦,注入偏差的情感——恨意,讓腦中的混沌統一。這時僅存的七大機器人——澳洲的「艾普希倫」決定和普魯托做個了斷。艾普希倫在打鬥中憑著「光子力」佔上風,但始終沒有給予對方最後一擊,企圖將薩哈多從仇恨中解放,最後反被殺害。

小金剛懷著對殺死大家的普魯托的恨意醒來,寫出了一組毀滅地球的反陽子炸彈方程式,平復後擁有了真正人類的心。透過蓋吉特的晶片,小金剛已經知道了真相和亞伯拉的真正目的——毀滅地球。亞伯拉算準伊甸公園底下的火山瀕臨噴發,在伊甸公園底下埋了搭載反陽子炸彈的行星改造機器人「波拉」,引發的爆炸威力足以讓大部分的人類滅絕,但機器人可以活得下來。小金剛前去伊甸公園迎戰普魯托,成功壓制對方,恨意上沖就要殺死普魯托時,蓋吉特的意識告訴他:「仇恨是不會創造出任何改變的」。小金剛因而停下了手,而薩哈多也終於從恨意中解脫。最後薩哈多犧牲自己拆除反陽子炸彈,世界免於毀滅。閃現的記憶殘片中,蓋吉特將養子取名為羅比達,看著他的身影,終於了解到活著的意義。因為這一切的事件都起因於憎恨,小金剛於是許願道:「祈願有一天世界上會……不再有任何仇恨……」。

登場人物

主要角色

蓋吉特(、)[備註 3]
來自德國,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的其中一名,製作者是霍夫曼博士[2]。機器刑警,隸屬於歐警聯邦,解決過許多困難的案件[3],活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現在的階級為「特別搜查官」[4]。曾參加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的和平軍,替治安警察部隊在街頭臥底,並殲滅恐怖份子。一次在廢鐵場找到奄奄一息的孩童機器人,於是收為養子,取名羅比達[5]。羅比達後來被阿道夫的兄長殺害,蓋吉特憎恨過度而將後者擊殺。
當局高層為了掩蓋事實,將養子和殺人相關的記憶全數竄改。這些記憶在與小金剛交換記憶芯片時,被小金剛讀取到,蓋吉特在調查連環事件的過程中也逐漸回想起來,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憎恨」的情感,令他恐懼又掙扎不已。
人類型,全身以特殊合金「合金」(Zeronium,虛構的高強度金屬)打造[6]。外表為中年歐洲男性,頭髮稀少。身體的部份能自由變化形狀,例如能夠將自己的手變為槍枝進行戰鬥,右手是質彈[7],左手是催眠瓦斯[4]
小金剛(、)
來自日本,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的其中一名,是天馬博士為了取代去世的親生兒子天馬飛雄而製作出來的[8]。曾被賣到馬戲團,後來參加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的和平軍,現在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受到全世界的歡迎[9]。與家人一同居住在日本東京,目前就讀小學[9]。在七大機器人中,他擁有最高等級的人工智慧,因此能夠準確模擬人類的行為和理解人類的感情[9]
人類型。外表為日本男性小孩。頭上為普通的頭髮,並沒有原作中的角。本作中也沒有出現原作裡天馬博士將小金剛改造為100萬馬力的劇情。
蒙布朗(、)[備註 4]
來自瑞士,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的其中一名,曾參加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的和平軍[10]。在前線與伯朗德和海格力斯一起並肩驅逐波斯軍的機器人[11]。戰後進入瑞士森林局工作,擔任盧塞恩林區的森林保護官,兼任登山嚮導,深愛大自然[4]。由於和平解決中亞衝突有功,以及喜愛作詩唱歌、溫和敦厚的個性,是全人類都很喜歡的機器人[12]
七名「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中唯一的舊式外型機器人,體格壯碩堅固[10]。是少數造型延用原作設計的角色[13]:202
諾斯2號(、)[備註 5]
來自英國,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其中一名,在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中擔任英國軍隊總司令安德烈·德古拉斯將軍的傳令官[14],日後飽受戰爭時殺害機器人同類的陰影折磨[15]。之後經由人力仲介公司介紹,擔任隱居在歐洲聯邦蘇格蘭的知名音樂家波爾·鄧肯的管家[14],為了擺脫陰影而向他學習鋼琴[16],過著平靜的日子[17]
有許多隻手臂,手臂前端裝備有武器,平常大多藏在覆蓋全身的斗篷下。足部配備有噴射裝置可以飛行。[18]是少數造型延用原作設計的角色[13]:202
伯朗德(、)
來自土耳其,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其中一名,參加過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之後參與機器人格鬥,是土耳其ESKKKR的機械人格鬥冠軍。有機械人妻子並收養了不少小孩,認為比賽勝負是靠運氣,而收養小孩帶給了它強運和生活目標,自稱「Lucky man」。[19]
人類型,透過穿上機器裝甲來戰鬥。
海格力斯(、)
來自希臘,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其中一名,參加過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20]。之後參與機器人格鬥,是希臘WPKKR的機器人格鬥冠軍,被稱為「鬥神」[21]。曾與伯朗德進行過四場比賽,不分勝負[20]
人類型,透過穿上機器裝甲來戰鬥。
艾普希倫(、)
來自澳洲,七個「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其中一名,製作者是霍華德博士[22]。是個和平主義者,拒絕第39次中亞衝突戰役的徵兵[23]。收養了不少孤兒[23]。不想殺死普魯托,要蓋吉特以正當手段把普魯特逮捕,以切斷一連串恨意的循環[24],但這信念在霍華德博士被殺後似乎有點動搖[2]
人類型,以霍華德博士開發的「光子力」為能源[22]。能透過吸收陽光發動強大的能量攻擊,單就破壞力而言為七大機器人中最強。
亞伯拉博士(、)
波斯王國的首席科學家,曾參與國家的綠化計畫「波拉計畫」,製造名為「波拉」(、)的巨大綠化機器人。為了要完成機器人的電子頭腦,找來天馬博士設計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工智能。但是,因為人工智能容納了全世界60億人的人格,無法從中挑選要成為的人格而陷入混沌無法覺醒。[25]在中亞戰爭中失去親人而產生憎恨,這份憎恨在他被空襲炸死之後,連同他事先準備好的記憶芯片一同裝入人工智能,偏差的情感使其得以從混沌中清醒。而這個人工智能又分裂成兩個人格,一個是製造普魯托的亞伯拉,另一個是完成波拉的高地。
高地博士()
外傳為替波斯王國設計大規模機器人兵器的科學家[20],實際上是天馬博士製造出來的人工智能。高地這個名字代表當地傳說中的賢者之名[26]。在裝入帶有亞伯拉憎恨之記憶芯片後覺醒,同時以為自己是亞伯拉是人類,並且將反陽子炸彈搭載於「波拉」上想要毀滅一切。從天馬博士口中得知真相後崩潰,最後將自己的電子頭腦裝入波拉。[27]
普魯托 / 薩哈多()
人工智能高地的亞伯拉人格製造出來的巨大機器人,目的是向參與第39次中亞衝突的七位「世上最優秀的機器人」復仇。安裝的電子頭腦是亞伯拉的機器人兒子薩哈多的,他本來在荷蘭研究植物學,想協助亞伯拉綠化波斯王國,但因為戰爭回國參戰。得知家人死於戰爭後,被亞伯拉以恨意誘導,其電子頭腦被裝入普魯托體內,成為普魯托,開始獵殺七大機器人和波拉調查團相關人士。[28]
型態是帶有長角的巨大機器人,其角能夠任意延長、變形[29],而拳頭也能發射出去[5]。擁有無人可敵的龐大怪力,並且能夠刮起巨大龍捲風用來移動和攻擊,發出的電磁波能用來將訊息灌進機器人腦裡[30]。名字出自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魯托
Dr.羅斯福(、)
特拉克亞合眾國的智囊,外觀是一隻小熊布娃娃,實際上是擁有人工智慧的超級電腦[31]。表面上在為總統亞歷山大效力,實際上也有自己的野心。角色名字和形象似乎影射西奧多·羅斯福
布拉鄔1589(、)[備註 6]
高智能机器人,由于是第一个违反《机器人法》“机器人不能杀人”原则的机器人而被处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极刑,胸口上插著的槍只要拔起來就會死亡。被關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人工智能矯正指導中心。盖吉特探访它时,他一语点破,人类连杀死他的勇气都没有,因為檢查報告顯示它的人工智慧完全沒有問題,反而加深了人類的恐懼。[3]多次與蓋吉特會面並給予諮詢。後來從覺醒的小金剛身上感覺到了人類的心,大受感動[32]。故事最後,它找到Dr.羅斯福所在的房間,拔起槍往Dr.羅斯福的本體擲去[5]

次要角色

海蓮娜(、)
蓋吉特的機器人妻子,人類型[33]。和蓋吉特一樣被抹除了關於養子的記憶。
貝爾納德·蘭肯(、)
波拉調查團成員之一[34],現為《機器人法》擁護團體的幹部,疑似遭到機器人殺害[12]。因為可能是8年前的布拉鄔1589事件以來第一起機器人殺害人類的案子,而在警界引發騷動[35]
霍夫曼博士(、)
波拉調查團成員之一,蓋吉特的製作者兼合金的發明者[2],現在負責幫蓋吉特做定期整備[36],兩人關係形同摯友[27],常和他談心並提供意見[37]
黑傑克(、)[38]
怪醫黑傑克》的主角,在故事中是一個「日本醫生」,幫年輕時重病的波爾·鄧肯動手術。雖然沒有提到姓名也沒有露臉,但可從無照行醫、醫術高超等特點推知[15]
田崎純一郎()
法律學者,《國際機器人法》的發起人,連環事件的被害者[9],死前試圖警告御茶水博士有人在獵殺波拉調查團的成員[34]
田鷲警視()
原作《原子小金剛》的角色[39],隸屬警視廳,不喜歡機器人[9]
中村課長()
原作《原子小金剛》的角色[39],隸屬警視廳[9]
御茶水博士()
波拉調查團成員之一[34],現為日本科學廳長官[40],視小金剛為自己的家人[31]
大利烏十四世(、)
波斯王國的獨裁領導者[20],第39次中亞衝突被推翻後,現監禁於特拉克亞合眾國的卡拉提佩監獄[41]
亞歷山大總統(、)
特拉克亞合眾國的總統,以世界警察自居[20]。發起第39次中亞衝突後得到連任,對外宣揚和平,主張要各國合作建立一個真正的烏托邦,背地裡靠著智囊——超級人工智能Dr.羅斯福執行著自己的計劃,目的是讓特拉克亞合眾國成為世界強國。樂見於七大機器人一個一個被殺害[42]
烏蘭()
小金剛的妹妹,可以與動物交流,以及分析周遭流動的情緒[43]
阿道夫·哈斯(、)
KR團的成員,結了婚並有一個小孩。與哥哥一樣因為小時候的經歷而憎恨機器人,哥哥長大後犯下多起殺害機器人的罪行,最後被質彈打得粉身碎骨。相信蓋吉特是殺害哥哥的兇手,企圖殺死蓋吉特報仇。[44]然而KR團不允許阿道夫出於私人恩怨殺死蓋吉特,決定將他滅口,蓋吉特因而被派去保護他的人身安全。[45]之後KR團的殺手逼近時被蓋吉特捨身救了一命,因而對被恨意沖昏頭的自己感到無地自容,深感愧疚和抱歉[46]
羅納德·牛頓·霍華德博士()
艾普希倫的製作者,以「光子力」能源發現者之名聞名於全球,被捲入連環事件而遇害[22]
天馬博士()
小金剛的製作者,電子頭腦的權威,是個曠世天才[47]。親生兒子天馬飛雄車禍過世後,製作了小金剛來取代飛雄[8]
穆罕默德·阿里()
在今波斯共和國撒馬爾罕的市集賣花的孩童機器人,身體在戰爭中受到損傷,夢想是成為一名學者[26]
瓦西里()
艾普希倫收養的戰爭孤兒之一,在戰爭中見到了謎樣的巨大黑影「波拉」,因為打擊過大而難以正常講話[48]。後來被亞伯拉博士綁架,艾普希倫在與普魯托的戰鬥中為了救他而死[49]
霍肯()
科學廳的機器警察,奉命擔任艾普希倫的貼身護衛[50]
阿諾()
氣象預報機器人[50]
羅比達()
蓋吉特的養子,原本被混在廢鐵裡,被蓋吉特救起,夫妻將他取名為羅比達[5]。後來遭到阿道夫的哥哥殺害。原本是手塚治虫的另一部作品《火之鳥 復活篇》的角色。

設定與專有名詞

機器人()
這個時代的機器人與人類一樣、擁有一定的人權、似乎也有公民權,也可以扶養小孩。外型方面、不管是與人類十分相近者或是與一般印象中機器人的外型相符者都有。另外也有可依作業之類的用途而改變自己身體(擁有複數的身體)的類型存在。
第39次中亚衝突()
中亚地区国家波斯王国由于大量破坏机器人并压榨机器人人权,并以机器人兵团侵犯邻国领土而引发了战争。特拉克亞合众国在聯合國會議上聲稱波斯王國持有大量破壞性機器人,以违反了国际条约为名派出聯軍和世界上最强大的七个机器人推翻了波斯王国,結果由各国科学家组装成的波拉调查团並沒有什麼毀滅性機器人,只有在清真寺地下发现大量高人工智慧机器人的殘骸。[20]此役悲惨的战争场面深深地影响了七大机器人。
波斯王国(、)
独裁国家,位於中央亞細亞,由大利烏十四世统治。强权君主制压迫下民不聊生且违反机器人人权法案,组成机器人兵团,以壓倒性的軍力不断侵犯邻国领土,并意图统治整个中亚。后被特拉克亞合眾國為首的和平軍和七大機器人推翻,改为实行民主制。[20]
KR团()
反对机器人与人平等,要求废除机器人人权法案的极右派团体,成員包含知识精英、财阀、政客等有影响力的人士,集會時頭上都罩著布,類似3K黨。主张“機器人沒有靈魂”,口號為「賜死予機械」。[51]
波斯战争症候群
战争对精神造成的巨大伤害,属于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书中由艾普希伦在谈到他抚养的战争遗孤时提到[52]
特拉克亞合眾國(,)
國家形象影射美國。奉行民主共和制,國家領導人為總統。特拉克亞合眾國為鞏固其世界霸權,而謊稱波斯王國君主專制,造成民不聊生、機器人權益侵犯,更控訴波斯王國意圖靠著大量破壞性機器人統治整個中亞,以此號召多國聯軍打擊波斯王國。儘管調查團並沒發現所謂的破壞性機器人,聯軍還是發動進攻,推翻了波斯王國。[20]

創作過程

緣起

作者浦澤直樹,照片攝於2012年

本作改編自手塚治虫的漫畫作品《原子小金剛》之篇章〈地上最大機器人〉(),由浦澤直樹創作。〈地上最大機器人〉原本於1964年6月至1965年1月在光文社出版的漫畫月刊《少年》上連載,連載時的標題是〈史上最大機器人〉(),改編動畫於1965年4月25日和5月1日分上、下集播出[53]。原作當時相當受歡迎,手塚也表示,那是他「最樂中於工作的時期所完成的作品」[54]。1960年出生的浦澤在5歲時接觸到〈地上最大機器人〉[13]:28,是生平第一部感動到他的漫畫,對他影響深遠,浦澤日後也表示這可算是他一切創作的起點[55][54]

浦澤原本想畫的是手塚生前未能完成的作品《火之鳥》的最終回。據說手塚原定在2003年完成《火之鳥》的最終回《火之鳥 現代篇》,同時也是《原子小金剛 誕生篇》,讓兩部作品的劇情在小金剛被製造出來的時間點2003年重疊之後結束,同時宣告封筆[13]:198;然而手塚在1989年就因病逝世。浦澤告訴合作夥伴長崎尚志他想要畫個「私家版」完結篇,兩人先去和持有版權的手塚製作公司商量,結果沒有得到回應[13]:198

一段時間後,小金剛的生日——2003年4月7日即將到來,手塚製作公司詢問小學館有沒有漫畫家想畫《原子小金剛》的致敬作品,編輯部的片寄聰找上浦澤,浦澤回應道,不管畫出什麼東西來,「跟手塚治虫原版的壯大篇幅相比,到最後一定會顯得很渺小」,並表示不知道有沒有有骨氣的人敢直接重畫〈地上最大機器人〉篇。對此眾人反問說他來畫不就好了,不過浦澤推辭掉了。後來,浦澤和長崎會面時聊起了〈地上最大機器人〉,並提出以他們很喜歡的角色——機器刑警蓋吉特為主角的點子。兩人越聊越熱烈,但考量到浦澤的身體狀況(還要兼顧週刊連載),且對方恐怕不會輕易答應,最後只是抱著不會成功的心態畫了概念圖。[13]:198

長崎和片寄數度前往和手塚製作公司交涉,表示要派出浦澤來畫,公司原本預想會是更年輕的漫畫家來接,不過仍表示歡迎,但握有最後決定權的手塚治虫長子手塚真一直沒有答應。雖然如此,浦澤等人還是把草稿傳給了他,結果久久不得回覆。浦澤表示,當時他們還沒有多認真,所以只是覺得「果然不行啊」而已[13]:198。根據手塚真的說法,他是在2002年冬天得知這項企劃,起初是擔心這個獨立的改編作品會被埋沒在同樣慶祝小金剛生日的大量媒體中,且沒辦法當作一部獨立的作品好好經營而婉拒[55]。之後他在審慎思考後同意與兩人見面,當下他就已經有了共同承擔改編作品的決心[55]。浦澤等人獲邀後欣然答應,就這樣,2003年3月28日,手塚真、浦澤和長崎在銀座的店家會面[55]。喝酒聊天時,手塚真突然告訴浦澤,他同意將普魯托交給他了,令本來不抱希望的浦澤吃了一驚[13]:198。手塚真認為浦澤有所顧忌,畫風和造型都沿襲手塚的原作,於是接著要求浦澤全部重新設計,要他畫出自己的作品,和手塚一較高下[55]

浦澤表示,本來沒抱幾絲希望,結果對方一口答應,也就只能硬著頭皮畫了[13]:199。為了取得改編許可,浦澤、小學館的編輯和長崎一起至持有版權的手塚製作公司,找社長松古孝政進行協商。松古後來回憶道,他了解情況後馬上和手塚真討論這件案子的可能性,很快就得到對方的認可。[56]受到心理壓力影響,浦澤在開會階段長出了嚴重的蕁麻疹,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終於進入動筆階段後,浦澤提到,企劃階段時總覺得這次改編工程實在太龐大,但真正動筆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還是自己的作品」,蕁麻疹也隨之「痊癒」。[13]:199根據他的說法,畫稿時有時也會被自我要求逼到長蕁麻疹[13]:199, 201

構思與繪製

上半部為初始草稿,蓋吉特和小金剛的外觀與手塚原作相當相似;下半部則是浦澤重新設計過後的樣貌

原本在手塚原作中是由小金剛擔任主角,而在浦澤版本則以原作中戲份不多的配角機器人刑警蓋吉特的觀點來描述故事[56],整體的世界觀和角色特質也是以浦澤自己的風格為主[39]。雖然如此,浦澤也讓在《原子小金剛》其他故事中、以及手塚其他作品出現過的角色在本作的各個篇章各自登場[39]

因為認為原作〈地上最大機器人〉裡面有手塚獨特的想法,浦澤在要開始畫本作時和長崎思考了很多,提出了許多見解[13]:204。在劇情方面,浦澤表示,他和長崎很快就掌握了情節大綱,主要來源不外乎原作的概念或設定,原創角色薩哈多也是他在掌握到核心元素後設計出來的[13]:201。在人物設計上,大多數機器人角色的造型都和原作相去甚遠,浦澤指出,他的設計基準在於對背景世代的定位,並以機器人作品演進史為例,從《鐵人28號》開始,經過《原子小金剛》、《無敵鐵金剛》和《機動戰士GUNDAM》,到最新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每一個世代的機器人概念各不相同。後來他進一步提出機器人操縱機器人的設定,認為這樣也是可行的。[13]:202

作品以「沒有表情的悲傷」為一大主軸,因為機器人大多不善於臉部表達,且氣氛上一直處於壓抑狀態。浦澤表示,他是想把5歲時看完原作〈地上最大機器人〉後的感覺呈現在這個世代裡,原作中並沒有正義必勝這回事,而是散發一種無可言喻的悲傷。[13]:203對於「沒有表情的悲傷」這件事,浦澤表示,「只要情境條件備齊,就會變得很悲傷。而且會比濫情的呈現方式還要悲傷好幾倍。」[13]:207

在分鏡方面,有評論指出浦澤在這段時期的作品中,採用了如同電影畫面般完成度極高的分鏡[39],且人物的站位也可以透過分鏡一目了然[13]:209。不過浦澤表示,他在畫分鏡稿時並沒有太刻意去設計,只是自然地畫下去。另外,雖然機器人的臉比較單一,同一張臉常常重複出現(尤其是布拉鄔1589和Dr.羅斯福),但浦澤並不使用複製的方式,而是每張都畫過一遍,因為覺得「在畫的筆觸中說不定可以透露些什麼。像是在悲傷的時候,說不定就會透露出一些悲傷的情緒」。[13]:209

2019年,浦澤在訪談中被問到,如果有人想要改編他的作品,就像他在《PLUTO ~冥王~》所做的一樣,他會有什麼建議?而浦澤回答:「別那樣做!」並解釋道,即使他明瞭改編作品帶來的責任,但還是受到龐大的壓力,加上過程中激烈的鬥爭,讓他再也不想幹這種事了,也建議後生晚輩要避免重蹈他的覆轍[57][58]

主題與解讀

對於外界常將《PLUTO ~冥王~》視為經典兒童漫畫的黑暗版詮釋,浦澤表示,認定手塚的作品都很輕鬆愉快是一種常見的誤解。他進一步指出,經過動畫和各種改編媒體的問世,手塚的作品已經被「重新塑造成非常健全又無害的東西」,但「如果你從更深的層面來看這些作品,它們是非常黑暗的。假如你真要好好地改編或重製手塚的任何一部作品,最後的成品自然會是一個黑暗的故事。」[57]

在浦澤寫實的畫風與演出背後,自始而終,都存在著那份「漫畫式的世界」。(……)我們用手塚原作中的機器人設定來對照後就可以看出來,這部作品可說是涵蓋了十幾歲的年輕讀者群到五十幾歲的中年讀者群,對於戰後漫畫史所保持的所有「記憶」。這也正式反映出當今青年漫畫正在逐漸失速的另一種聲音…。這才是浦澤直樹,也正是「PLUTO」會在今天以如此形式重生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夏目房之介對本作的看法[39]

漫畫專欄作家夏目房之介撰文指出,浦澤在作品中採用他一貫的寫實手法,來包裝原作荒誕無稽的內容本質,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場「惡夢」,正符合浦澤式的主題。就作品的表現而言,夏目認為,本作將「高度的裝飾性、經典價值,以及浦澤式的主題(藉由外部的事件來引導出:人、感情以及人性…之類的)等等多重的要素完美地調和在一起」。夏目也指出,浦澤以自己的風格和方式建構作品,讓沒看過手塚原作的人也能看懂,但也安排手塚漫畫的角色和橋段串場,引起手塚漫畫愛好者的共鳴。[39]

漫畫評論家兼大學講師村上知彥點出了本作中,小金剛被製作者、形同生父的天馬博士稱為失敗作的橋段,將之與原作作者手塚說過的言論「《原子小金剛》是我最大的失敗作之一,那是我為了金錢與聲譽所畫的作品」;「畫著變成怪物的小金剛,我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作對比。他相信,身為原作迷的浦澤在這句台詞的安排上一定出於對手塚發言的某種執著,並認為浦澤在試著將被自己生父批判的小金剛給救出來,這或許是他頭一次挑戰,「為了自己而創造故事也說不定」。[53]

評論家山田五郎指出,浦澤那一代人經歷了夢想的幻滅,於是他透過《20世紀少年》打著重新振作的口號,再藉由《PLUTO ~冥王~》這部重製作品,證明自己喚醒了少年時代夢想的原點,對同一時代的人傳達「繼承」的理念。不過他也表示,本作在殘酷性和性感要素上遠弱於原作,少了這些手塚作品的黑暗面,就沒辦法呈現出完美的希望,認為本作「要當成浦澤致同世代的檄文來讀」稍嫌不足。[54]網站About.com的黛比·青木()認為本作觸及了「有關機器人和何謂人類的議題」,引人深思[38]。美國《Otaku USA》雜誌的編者喬瑟夫·拉斯特()指出,書中對中亞國家波斯王國發動攻擊的特拉克亞合眾國是影射美國,而該次戰役第39次中亞衝突則是直接隱喻伊拉克战争,後者是美國於2003年以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起的戰爭,漫畫問世的時間正好就在那年。[59]美國漫畫評論家傑森·湯普森動畫新聞網上撰寫的評論也有和拉斯特類似的看法,他指出特拉克亞合眾國的總統亞歷山大和歷史上征服波斯帝國亚历山大大帝同名,而且特拉克亞的原文「Thracia」正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故鄉色雷斯的英文。至於大利烏十四世,湯普森認為他根本是萨达姆·侯赛因的翻版。就內容核心來看,湯普森認為,本作將兒童向的原作成熟化,並使內容更加嚴肅且深入。[60]

連載

《PLUTO ~冥王~》刊載於日本小學館出版的漫畫雙週刊《Big Comic Original》,於2003年第18期開始連載[13]:196,期間大多每2期連載1話,亦即1個月1話[54]。2009年第8期本作完結[13]:196,全65話。繪製《PLUTO ~冥王~》的同時,浦澤也得兼顧在同社週刊《Big Comic Spirits》連載的作品《20世紀少年[13]:192[61],雖然後者在2006年就已完結,但2007年還有其完結篇《21世紀少年》要畫[13]:169,2008年浦澤又在講談社週刊《Morning》上開了新連載《比利蝙蝠》,幾乎沒空休息[13]:218, 225

出版書籍

《PLUTO ~冥王~》的單行本一共有8冊,由小學館出版,分為普通版和豪華版。豪華版仿照原作《原子小金剛》當年由河童漫畫出版的單行本,採用較普通版大的版型[54]。豪華版大多比普通版還要早上市,且附有額外內容。第一冊於2004年9月30日出版[62][63],最後一冊在2009年6月問世[64][65]

台灣中文版由東立出版社出版,第一冊於2006年8月9日出版[66],最後一冊於2010年1月8日上市[67]。除了中文版以外,本作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含英語[1][68]法語[69]韓文[70]義大利語[71]西班牙語[72]等。

集數日文豪華版發售日期日文豪華版ISBN日文單行本發售日期日文單行本ISBN
1 2004年9月30日[63]ISBN 4-09-187756-72004年9月30日[62]ISBN 4-09-187431-2
  • Act.1 蒙布朗之章()
  • Act.2 蓋吉特之章()
  • Act.3 布拉鄔1589之章()
  • Act.4 諾斯2號之章(前篇)()
  • Act.5 諾斯2號之章(中篇)()
  • Act.6 諾斯2號之章(後篇)()
  • Act.7 伯朗德之章()
  • 後記(筆者:松谷孝征)
2 2005年4月22日[73]ISBN 4-09-187757-52005年4月26日[74]ISBN 4-09-187432-0
  • Act.8 原子小金剛之章()
  • Act.9 御茶水博士之章()
  • Act.10 海格力斯之章()
  • Act.11 連上線路之章()
  • Act.12 家族的肖像之章()
  • Act.13 矛盾的記憶之章()
  • Act.14 Dr.羅斯福之章()
  • Act.15 敵人的零件之章()
  • 後記 [PLUTO]的誕生秘密(筆者:手塚真)
3 2006年3月24日[75]ISBN 4-09-180309-12006年3月30日[76]ISBN 4-09-180237-0
  • Act.16 烏蘭之章()
  • Act.17 賜死予機械!之章()
  • Act.18 合金之章()
  • Act.19 艾普希倫之章()[備註 7]
  • Act.20 憎恨機器人之章()
  • Act.21 烏蘭尋找的東西之章()
  • Act.22 普魯托之章()
  • Act.23 徘徊的靈魂之章()
  • 後記 [『PLUTO』好看在哪裡?](筆者:夏目房之介)
4 2006年12月20日[77]ISBN 4-09-181028-42006年12月26日[78]ISBN 4-09-181006-3
  • Act.24 博士的假日之章()
  • Act.25 龍捲風的日子之章()
  • Act.26 對決之章()
  • Act.27 不同的夢之章()
  • Act.28 緊急聯絡之章()
  • Act.29 模糊的身影之章()
  • Act.30 金巴利的三人會議之章()
  • Act.31 地上最大機器人之章()
5 2007年11月20日[79]ISBN 978-4-09-181595-82007年11月30日[80]ISBN 978-4-09-181556-9
  • Act.32 記憶的傷痕之章()
  • Act.33 勝者、賢者和生者之章()
  • Act.34 神的選擇之章()
  • Act.35 蓋吉特快回答!之章()
  • Act.36 追尋恨意之章()
  • Act.37 悲傷的來訪者之章()
  • Act.38 六十億之混沌之章()
  • Act.39 獄中的國王之章()
  • 後記 [為什麼是『地上最大機器人』?](筆者:村上知彥)
6 2008年7月18日[81]ISBN 978-4-09-182185-02008年7月30日[82]ISBN 978-4-09-182127-0
  • Act.40 沙漠的賢者之章()
  • Act.41 薩哈多之章()
  • Act.42 冥王的故鄉之章()
  • Act.43 與死亡的邂逅之章()
  • Act.44 我是普魯托之章()
  • Act.45 代價與交涉之章()
  • Act.46 夢的結束之章()
  • Act.47 真正的淚水之章()
  • 後記 [對相同世代而言的『PLUTO』](筆者:山田五郎)
7 2009年2月20日[83]ISBN 978-4-09-182460-82009年2月27日[84]ISBN 978-4-09-182386-1
  • Act.48 六〇億的偏差之章()
  • Act.49 慶生會之章()
  • Act.50 吞食地球之章()
  • Act.51 兩個太陽之章()
  • Act.52 瓦西里的選擇之章()
  • Act.53 維格蘭城的對決之章()
  • Act.54 悲傷地覺醒之章()
  • Act.55 巨大的覺醒之章()
  • 後記 [和手塚治虫一起的冒險](筆者:丸山正雄)
8 2009年6月19日[64]ISBN 978-4-09-182668-82009年6月30日[65]ISBN 978-4-09-182524-7
  • Act.56 破壞的方程式之章()
  • Act.57 心的去向之章()
  • Act.58 老朋友之章()
  • Act.59 各式各樣地重逢之章()
  • Act.60 謎底下的真實之章()
  • Act.61 滅亡的時刻之章()
  • Act.62 蓋吉特的遺言之章()
  • Act.63 向星星許願之章()
  • Act.64 結束的聲音之章()
  • 最終回 史上最大機器人之章()
  • 後記 [致松田君](筆者:長崎尚志)
中文代理版本
冊數 東立出版社 文化傳信
發售日期ISBN發售日期ISBN
1 2006年8月9日[66]ISBN 986-11-8688-3 2006年6月ISBN 962-8926-81-0
2 2006年8月30日[85]ISBN 986-11-8689-1 2006年7月ISBN 962-8926-82-9
3 2006年9月26日[86]ISBN 986-11-8690-5 2006年7月ISBN 962-8945-45-9
4 2007年4月13日[87]ISBN 978-986-11-9475-2 2007年5月ISBN 962-8964-27-5
5 2008年4月7日[88]ISBN 978-986-10-1055-7 2008年3月27日ISBN 962-8988-36-0
6 2009年1月9日[89]ISBN 978-986-10-2251-2 2009年1月12日ISBN 988-8008-01-3
7 2009年8月20日[90]ISBN 978-986-10-3403-4 2009年7月23日ISBN 988-8024-61-2
8 2010年1月8日[67]ISBN 978-986-10-3988-6 2009年10月1日ISBN 988-8025-53-8

迴響

截止至2010年10月21日,本作的單行本發行量已突破850萬冊[91][92][93][94],其中有800萬冊來自日本地區[95]。到了2016年,單行本銷量已達到865萬冊[13]:196

美國《Otaku USA》雜誌的編者喬瑟夫·拉斯特()給予《PLUTO ~冥王~》好評,稱讚本作已經超越了原作[96]。拉斯特表示,即使已經知道原作的劇情,在閱讀本作的過程中仍會感到新鮮和興奮,認為《PLUTO ~冥王~》有種令人屏息、坐立難安的吸引力[97]。劇情方面,他稱讚了浦澤對機器人的精采描繪和感情刻劃[97][59],並表示書中的謎團雖然埋得很深,但節奏並不拖沓,而是花時間引導觀眾、拿捏線索的量,讓讀者更加期待後續發展[59]。拉斯特批評本作對美國的影射有點牽強且老套,不過表示除此之外都相當優秀[59],是必讀之作[59][98]。角色方面,拉斯特相當欣賞諾斯2號和阿道夫的相關劇情[97][59]

網站About.com的黛比·青木()給予本作的第1冊滿分好評,並在文章中表示:「《PLUTO ~冥王~》會用精采的故事深深吸引你,也會用難得一見的深切情感讓你心碎。」她也稱讚本作的作畫以及原作沒有的懸疑和戲劇性劇情[38]。漫畫評論家傑森·湯普森動畫新聞網上撰文稱讚浦澤和長崎在劇情安排上相當流暢,部分設計以及手塚原作角色的翻新再登場都很賞心悅目,不過他也批評本作在政治影射[備註 8]上手法拙劣,沒有深究的意義[60]

評價

《PLUTO ~冥王~》出版後獲得日本國內外多項大獎和多家機構的肯定:

年份 國別 獎項或活動 類別 獲獎或入圍者 結果 來源
2005年 日本 第9回手塚治虫文化賞 漫畫大賞 《PLUTO ~冥王~》 獲獎 [99]
[100]
2005年 日本 第9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 漫画类优秀赏 《PLUTO ~冥王~》 獲獎 [101]
2006年 日本 這本漫畫真厲害! 男生篇 《PLUTO ~冥王~》 第1名 [102]
[103]
2010年 日本 第41回星雲賞 漫画賞 《PLUTO ~冥王~》 獲獎 [104]
[105]
2010年 美國 艾斯納獎 最佳限量漫畫或篇章 《PLUTO ~冥王~》(英文版) 提名 [106]
最佳進口漫畫(亞洲組) 提名
最佳原作/作畫家 浦澤直樹(《PLUTO ~冥王~》與《20世紀少年》) 提名
2010年 美國 哈維獎 最佳進口漫畫 《PLUTO ~冥王~》(英文版) 提名 [107]
2010年 法國 日本博覽會 漫畫評論家與記者協會獎(亞洲組) 《PLUTO ~冥王~》 獲獎 [108]
2011年 法國 第38届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世代奖 《PLUTO ~冥王~》 獲獎 [109]

其中,浦澤憑著本作二度拿下手冢治虫文化賞,上一部獲獎作品是《MONSTER[100];而此次入圍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的漫画类獎項則是繼《MONSTER》、《20世紀少年》(連續兩年獲獎)之後的第四次[110]。另一方面,本作的前三冊在2009年被美國青少年圖書館服務協會(YALSA)列為年度十大漫畫之一[111],《學校圖書館學報》也將本作評為最佳少年漫畫之一[112]

改編作品

電影

2010年10月20日,據報導,美國照明娛樂環球影業買下了本作的版權,宣布將本作改編成真人結合计算机动画的電影[95][1]。照明娛樂的CEO克里斯·梅勒丹德利表示,「浦澤直樹打造了一個任由想像力奔馳的世界,當中充滿著創新的戰鬥和冒險,但驅使我去爭取改編版權的,其實是他筆下的角色和感人的故事。」[95][1]

舞台劇

2015年1月至2月,本作的改編舞台劇《》()在日本東京文化村繭之劇院[備註 9]大阪森之宮森之宮柱支廳[備註 10]首演。舞台劇由比利時舞蹈家西迪·拉比·謝爾卡烏擔綱編舞和總監,谷賢一編寫腳,飾演小金剛的森山未來主演[113]。2015年5月24日,舞台劇於NHK教育頻道(NHKE)的節目《E無線舞台劇》上播出[114]

2017年6月,據報導,舞台劇將於2018年加演第二輪[115],並預定至歐洲國家(英國荷蘭和比利時)海外巡演[116]

主要演員
二輪時程表
  • 東京公演(2018年1月6日-1月28日,繭之劇院)[117]
  • 海外公演(2018年2月,英國(8日-11日)/ 比利時(15日-17日) / 荷蘭(22日-24日))[117]
  • 大阪公演(2018年3月9日-3月14日,森之宮柱支廳)[118]

動畫

2017年6月,动画企划公司GENCO在法国安锡国际动画影展上宣布本作将改编为动画,由Studio M2擔綱製作[119]。Studio M2的社長丸山正雄曾在MADHOUSE底下參與浦澤直樹其他作品的改編動畫,如《MONSTER》、《危險調查員》和《以柔克剛[119]

備註

  1. 台灣東立出版社譯做「TEZUKA PRODUCTIONS」。
  2. 台灣東立出版社和香港文化傳信的中文版使用日文。
  3. 原文「」在德文中有「顏面」、「表情」的意思。
  4. 原文「」指的是阿爾卑斯山最高峰白朗峰
  5. 原文「」在英文中是「北方」的意思。
  6. 原文「」在德文中有「藍色」、「青色」的意思。
  7. 台灣中文版初版一刷誤植為「艾普希洛之章」,不過在目錄的地方並無出錯。
  8. 參見「#主題與解讀」章節。
  9. 譯註:此為編者暫定的翻譯,為片假名「」轉為官方英文名稱「Theater Cocoon」再直譯而成。
  10. 譯註:此為編者暫定的翻譯,為原文「」轉為官方英文名稱「Morinomiya Piloti Hall」再意譯而成,「Piloti」在建築領域可以指「穿堂」或「建築底層由柱子架出來的的空間」,不過因為名稱最後還有「Hall」(廳;堂),所以在翻譯上稍作調整。

參考資料

  1. Manry, Gia. . Anime News Network. 2010-10-20 [2012-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英语).
  2. 漫畫第30話
  3. 漫畫第3話
  4. 漫畫第1話
  5. 漫畫第65話
  6. 漫畫第3、18話
  7. 漫畫第17、18話
  8. 漫畫第38話
  9. 漫畫第8話
  10. 漫畫第2話
  11. 漫畫第11話
  12. 漫畫第1、2話
  13. 浦澤直樹; SCALY 譯. 一版. 台北市: 尖端出版. 2019-11-01. ISBN 978-957-10-7809-0.
  14. 漫畫第4話
  15. 漫畫第5話
  16. 漫畫第4、5話
  17. 漫畫第6、7話
  18. 漫畫第6話
  19. 漫畫第7話
  20. 漫畫第10話
  21. 漫畫第33話
  22. 漫畫第29話
  23. 漫畫第19話
  24. 漫畫第19、20話
  25. 漫畫第48話
  26. 漫畫第40話
  27. 漫畫第58話
  28. 漫畫第45話
  29. 漫畫第34、35話
  30. 漫畫第26話
  31. 漫畫第25話
  32. 漫畫第59話
  33. 漫畫第1、3話
  34. 漫畫第9話
  35. 漫畫第2、3話
  36. 漫畫第13話
  37. 漫畫第2、13、27話
  38. Aoki, Deb. . About.com. [201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3).
  39. 漫畫單行本第3冊後記〈『』好看在哪裡?〉(筆者:夏目房之介)
  40. 漫畫第24話
  41. 漫畫第31話
  42. 漫畫第14、15、56話
  43. 漫畫第15、16話
  44. 漫畫第17、18、20話
  45. 漫畫第27、28、29話
  46. 漫畫第36話
  47. 漫畫第30、31話
  48. 漫畫第20、49、50話
  49. 漫畫第52-55話
  50. 漫畫第49話
  51. 漫畫第17、18話
  52. 漫畫第20話
  53. 漫畫單行本第5冊後記〈為什麼是『地上最大機器人』?〉(筆者:村上知彥)
  54. 漫畫單行本第6冊後記〈對相同世代而言的『』〉(筆者:山田五郎)
  55. 漫畫單行本第2冊後記〈[]的誕生秘密〉(筆者:手塚真)
  56. 漫畫單行本第1冊後記(筆者:松古孝政),2004年8月
  57. Coats, Cayla. . Crunchyroll. 2019-02-06 [202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英语).
  58. Cirone, David. . J-Generation. 2019-01-25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59. Luster, Joseph. . Otaku USA Magazine. 2009-07-3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英语).
  60. Thompson, Jason. . Anime News Network. 2012-09-13 [201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5).
  61. . Comipress.com. 2006-11-29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英语).
  62.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63.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64.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65.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66.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67.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68. . Viz.com.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英语).
  69. . Kana.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法语).
  70. . Amazon.com.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71. . AnimeClick.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意大利语).
  72. . Amazon.com.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73.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74.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75.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76.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77.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78.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79.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80.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81.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82.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83.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84. . 小学館. [2020-08-04] (日语).
  85.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86.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87.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88.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89.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90. . 東立漫遊網. [2020-08-04] (中文(台灣)‎).
  91. . 映画.com. 2010-10-21 [202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92. . スポニチ Sponichi Annex. 2010-10-21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3) (日语).
  93. . シネマトゥデイ (株式会社シネマトゥデイ). 2010-10-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5) (日语).
  94. . ニュースウォーカー (角川マガジンズ). 2010-10-21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0) (日语).
  95. Fleming, Mike Jr. . Deadline. 2010-10-20 [202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英语).
  96. Luster, Joseph. . Otaku USA Magazine. 2009-12-14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4) (英语).
  97. Luster, Joseph. . Otaku USA Magazine. 2009-06-0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98. Luster, Joseph. . Otaku USA Magazine. 2009-10-16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英语).
  99. . 朝日新聞社.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日语).
  100. Macdonald, Christopher. . Anime News Network. 2005-05-10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101. . Japan Media Arts Festival.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102. . 日本: 宝島社. 2005-12-01. ISBN 4-7966-5017-2 (日语).
  103. . このマンガがすごい!WEB.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日语).
  104. . 日本SFファングループ連合会議.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日语).
  105. . Anime News Network. 2010-08-07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英语).
  106. . Anime News Network. 2010-04-08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英语).
  107. . Anime News Network. 2010-07-12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英语).
  108. . MANGA-NEWS.com. 2010-07-0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法语).
  109. Loo, Egan. . Anime News Network. 2011-01-30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英语).
  110. . Japan Media Arts Festival.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111. . Anime News Network. 2010-01-20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英语).
  112. . Anime News Network. 2009-12-08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英语).
  113. . シネマ・トゥデイ. 2014-09-24 [2014-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114. . Bunkamura.co.jp.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115. . クランクイン! (ハリウッドチャンネル). 2017-06-23 [201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116. . Sponichi Annex (スポーツニッポン新聞社). 2017-06-23 [201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117. . コミックナタリー (ナターシャ). 2017-06-23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日语).
  118. . コミックナタリー (ナターシャ). 2017-10-18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日语).
  119. . Anime News Network. 2017-06-14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7) (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