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兴

庞国兴1940年1月-1965年9月), 漢族陝西省清涧县裴家湾乡(今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裴家湾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庞国兴与大部队走散后率领三人战斗小组穿插印军后方十五里,面对优势敌人,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被兰州军区授予一等功、被国防部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1]。曾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庞国兴
性别
出生1940年1月
 中國陝西省清涧县裴家湾乡庞家沟村
逝世1965年9月18日(25岁)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服役年份1960年–1965年
军衔少尉(1963年9月)
参与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第55师163团九连
“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3年8月)
一等功(1962年)
三等功三次

生平

庞国兴于1940年1月出生在陕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家务缠身只上了三个学期的学便辍学务农。于195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至驻青海的第55师163团九连。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庞国兴担任九连一班副班长,后担任九连二排四班副班长[1]

1962年10月,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11月,庞国兴所在部队参加西山口战斗,与其对敌的为印度步兵第四师锡克族第一、第二营和一个炮兵团。在庞国兴所在的九连夜袭西山口附近的无名高地时,庞国兴因追击过快,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后遭遇八班副班长周文轩和六班战士王世军、冉福林,四人临时组成战斗小组继续作战。四人沿公路跟踪追击,发现印军炮兵阵地后与行进中会合的九班班长魏应武等三人通过迂回包抄、抢占山梁的方式对阵地发起突击,印军丢下火炮、电台等装备逃跑。庞国兴、王世军、冉福林三人收拢印军丢弃的装备后继续沿公路追击[註 1],再次突击了约500米远的第二处炮兵阵地,印军炸毁四门大炮后逃跑。庞国兴等三人深入印军后方,王世军推举庞国兴担任三人战斗小组组长[註 2]。三人继续在森林中游击,一天一夜没有吃饭睡觉[3],休息后发现一顶印军帐篷并打死打伤了三名印军。后发现约300米外的另一处印军炮兵阵地,占领制高点后与163团一连部队会合,报告情况并为一连带路协助攻占了这一炮兵阵地[1][2][3]

庞国兴战斗小组在两天多的时间里,穿插印军纵深十五里[註 3],进行五次战斗,攻克两处印军炮兵阵地,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缴获各类火炮七门[1][註 4]、汽车与推土机四台[2]和其他物资装备,击毙印军一、二级准尉以下官兵七名[2][註 5],为解放军主力部队继续进攻作出了贡献。

戰後,龐國興率領三人戰鬥小組擊潰印軍砲兵營後所作出的如下言論,更是被中國廣大軍事愛好者推崇,並認為此話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臨危不懼,迎難而上的戰鬥意志:

1963年9月,庞国兴晋升为排长,被授予少尉军衔[2]。后担任副连长等职[6]。有军校学习经历[註 6]

1965年9月18日,庞国兴在某地军事训练中因公牺牲,时年25岁[9]

表彰与荣誉

庞国兴入伍后,曾先后被评为神枪手、投弹能手和生产标兵,荣立三次三等功[9][2]。战后,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中将、第一政治委员刘澜涛签发了给庞国兴记个人一等功的命令[註 7],庞国兴所在的班被命名为“庞国兴班”,所在的连被命名为“庞国兴英雄连”[5][註 8],并被总结出“只有解放军克服困难,没有困难克服解放军”的庞国兴精神[13]

1963年8月26日,国防部授予庞国兴“全国战斗英雄”称号[9][註 9]。1963年10月,庞国兴作为国庆观礼代表来到北京参加观礼,并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党和国家领导人王树声等军队将领的接见[14]。1963年12月,庞国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注释

  1. 此时周文轩等人前去追击另一路印军,两组失去联系[1]
  2. 因为只有庞国兴是中共正式党员[2]
  3. 一说十五公里[4]
  4. 一说十四门[5]。十四门可能是还计入最后为一连带路所缴获数目。
  5. 一说六名[6]
  6. 庞国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校友[7],该学校于2017年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当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训练基地,当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昆明综合训练基地,当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步兵学校)合并而来[8],没有指明具体来自哪一所学校。
  7. 王世军、冉福林、周文轩被授予个人二等功。
  8. 军改前为兰州军区某摩托化步兵旅九连[10],现为西部战区西部战区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某旅某营“庞国兴英雄连”[5][11][12]
  9. 也有称号为“战斗英雄”[2][6]、“全军战斗英雄”[7]、“机智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的说法。

参考资料

  1. 周鹏. . 文史天地. 2004, (10): 42–43.
  2. 王智华; 傅文浩. . 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 2014-01-21: 8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3. . 榆林市党史研究室. 2012-10-17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4. 荞皮. . 中国军网. 2017-08-02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5. 周建康; 李佳豪; 王鹏. . 解放军报. 2020-04-15: 8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6. 郭化若主编; 杨成武顾问. .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07: 981. ISBN 7-206-01814-9.
  7. 军报记者. . 中国军网. 2017-06-09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8. 薛向群; 李智; 吴国东. . 央广网. 2017-08-10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9. 吴良荣. . 子洲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5-09-07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10. . 央视网. 2007-07-26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11. 王鹏; 李佳豪. . 解放军报. 2019-11-26: 2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12. 李佳豪; 皇甫秉博. . 解放军报. 2020-07-02: 1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13. 徐肇成; 廖志强. . 中国军网. 2019-02-23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14.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1-07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